2月25日,新浪、搜狐同时在京推出针对企业信息化服务解决平台:sina.net和sohu.net,而据有关报道,网易也将在3月底或4月初正式推出针对企业的企业在线服务。可以看出,在资本要求盈利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网站不得不寻求可能迅速来钱的途径,而传统的针对企业的信息化服务解决平台无疑算是一个。因为,利用品牌、技术、客户的优势进入该领域对这些网站来说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代价,同时还可为其多元经营新添一战场。那么,这种利用原有资源整合后的新战场能为三大网站通向盈利之路贡献多大?能成为网站未来主营 方向?本期,本报特针对网站企业信息化解决平台话题,采访了互联网实验室CEO谢文及其首席分析家方兴东博士。
记者:二大网站同时推出企业信息解决平台,是巧合还是网站发展的必然,对网站来说意义何在?
谢文:这里面有网站发展阶段的一个判断。目前三大网站的商业模式和融资规模都差不多,经过几年的发展,所积累的资产无非三样:品牌、客户群、队伍。过去,它们是叫好不叫座,品牌和营业额不成比例。因此,如何把已有的品牌,以及积累的几千万注册用户综合开发,为盈利作贡献,是三大网站遇到的共同问题。时间越来越少了,而过去的商业模式还是比较单一的,基本上广告为主。所以,在现有的品牌和现有的客户群,以及积累的队伍和经验中挖掘出能够创造收入的渠道,是这些网站最重要事。因为基础相当,商业模式差不多,所以三大网站在寻找新增长点的时候想法经常撞车,步伐经常一致。且不说此次.net事件,看看短信,想想前段的新闻大战和版权大战等,都有雷同之处。
从性质上讲,此次新浪、搜狐的.net战略,还是属于短、平、快,也就是把积累的资源迅速使用和发展,它不是一种战略性的转移,只是一种原有资源的整合和强调深挖掘。也可以说是把针对企业的服务集中在一起,因此只是战术级别的操作。
从成本上讲,我认为他们的成本压力不会太大,主要是利用现在的资源和队伍,资金上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投入。
从发展上看,这种针对企业的下游服务过去在经营压力不是很大的时候,这些网站是不会下决心去做的;现在,当广告的“油水”已经不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不需要进行资产大动作且相对比较简单的操作还是可以做的。但应该说,从商业模式的完整性来讲,这是一种退步。只是一种补充和资源整合。对这些网站来说,是不得以而为之,并不是什么创举和了不起的战略发现。
方兴东:应该说,此次二大网站推出的企业平台,只能算是战术性的,而不是战略性的。对商业模式没有什么创新,而是一种多元化的补充。主要的动因就是为了尽快赢利。因为企业信息化实际上是IT业中最成熟、最传统的业务,也是最普遍的市场需求。无数的公司都在做这方面的业务,全国起码有几千家公司在狼一样争抢这块市场,新浪、搜狐利用他们的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分一杯羹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进一步增加了这块业务的竞争惨烈性。因此,这项低风险、低利润的成熟业务,短期内就可以为双方带来一定的收入,也会有一定利润。但谈不上什么特色和优势。尤其是行业应用,更不可能有什么核心竞争力。
记者:近日三大网站纷纷对外宣称,会在今年年底或明天实现盈利,但从他们财务报表可以看出,网络广告还是他们的主要收入。因此,此次网站们针对企业信息化解决平台的推出是否可理解为是网站想在除网络广告外有所突破?对他们实现盈利帮助有多大?
谢文:如果网站没有大的运作,比如扩大队伍、收购公司等,还是在原有的那种定位上调整、增加人力资源,把原来积累的产品和服务集成起来,那么突破的空间不会太大,大约会占到公司的5-20%,而且从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上讲,我并不看好。这不会像广告、电子商务那样,可以想像在十年以后还会持续发展。因此,不搞资本运作,只依靠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资源,占到10%是可以想像的,但到20%就有点困难,而且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努力。
方兴东:到今天为止,不管概念如何变换,门户商业模式的核心并没有任何突破。广告和电子商务,以及各种基于网站的信息服务依然是其增长的核心。过去一年,大家也都在摸索和创新,包括游戏、短信、收费邮箱等等,但这些都是高风险的业务,需要投入和培育,而且成败难以把握。而且随着互联网冷却和经济放缓,这些业务都面临沉重的压力。因此这时转而求助IT中“最传统的业务”,也不失为明智之举,也是没有更好对策的对策。虽然对于其企业的长期价值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但一定能够帮助改善财务报表,没有多少风险。现在看来,低利润总比负利润要好。而且,这种多元化总比投资房地产、开餐馆或者炒股票要好。
现在门户竞争压力大减,发展一些辅助业务,也不会有什么错误。
记者:研究此次二大网站推出的.net平台,我们发现,大多数针对企业的服务,如企业黄页、企业邮箱、网络营销推广服务、域名虚机、网站建设等,在早些时候网站都已经在做,只是这次内容更为集中、更为专业。那么,这种整合优势何在?对网站来说会带来哪些好处?
谢文:是这样的。此次.net平台上推出的服务都不是新业务,应该说从1998年开始就已经有许多公司在做了,反过来说,这里面大部分业务对这些网站而言,在性质上应该是低档的入门的。为企业服务做得大做得好的公司国内太多了。对这些网站而言,只不过是名气比较大而已,并且利用他们传统惯性的优势,分一杯羹,也不用花太大的力气。因此,这种把资源整合起来并不是什么创新。回头看看,他们现在推出这项服务,从顺序上说是反了。本来应该是一开始就多种经营维持生计以求保本,然后再集中优势资源扩大主营。
不过,应该说整合后肯定是有优势的,特别在信息发布平台、邮箱等方面。这些都是他们过去常做的,从这点上看,是他们积累的某些资源的综合开发,而不是白手起家,这就是优势,也是一般公司所比不上的。
方兴东:这些业务本身,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也没有什么进入门槛。无数的公司都会做,也都在做,他们不见得能够做得更好。只不过,他们有品牌效益,有许多合作伙伴的资源,有相对充足的资金,可以将这些“优势”转化为部分收入。这样的市场形势下,谁也无法抗拒形成的收入来源。哪有钱就做哪,压力之下,最创新的门户也最终不得不像中国传统行业一样,一窝蜂都去抢同样的业务。因此,这也有点无奈,有点悲哀;说明它们对自己原有的模式优势越来越没有信心,对创新越来越没有信心。这是门户第一次开始显露“中国特色”,开始淡化自己特色走向无个性的“大同”趋势。都逐渐无所不做,又无所特专。对于国外门户来说,压力再大,再多元化,这样的企业信息化业务中相当部分都是不可能去涉足的:比如系统集成和解决方案,都应该是专业公司的范围。
记者:新浪、搜狐.net平台的推出,对中小企业和政府信息化建设帮助有多大?
谢文:因为这些网站本身都是媒体,不能说没帮助,但作用并不像一些媒体所说得那么大。而且说实在,企业信息化服务的门槛很低。不过,应该说他们此次推出这个平台是适应了国内大环境。目前国内企业上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市场正在逐渐成熟,国家的资源正在向这方面倾斜,市场越来越大。不过从战略上说,看到这个大形势,进入这个市场不应该是这样,力度还不够,与它们做新闻相比,还差很远。
方兴东:我觉得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促进,因为这些业务真的没有多少进入门槛。无数公司都在做,那些专注于行业和长期致力于这方面的公司一定能够比他们做得更好。没有一项业务是独特的,有真正自己优势的。这些服务早已经是最普通的,惟一较量的就是如何拉来客户、拿到单子。
媒体对于这个举措显然有点大惊小怪。新浪、搜狐的企业服务平台无论左看右看,都不可能看出什么特异之处。当然,也看不出什么特别的不好之处。原先许多做网站、做软件、卖硬件、做服务的,如今都在无奈之下,开始从事企业、政府信息化服务,现在不在做的反而很少。因为不景气的背景下,这是一个最现成的市场需求,是不多的能够迅速来钱的市场之一。不缺钱的新浪、搜狐也不能免俗。
记者:新浪、搜狐.net平台的推出,只能说是网站在多元化经营上再次迈出的一步有利尝试,也是为其盈利再添一个筹码,从长远看,网站盈利并不能仅局限于此。那么,未来网站在迈向盈利之路上还可能有哪些“新招”?三大网站谁最可能率先盈利?
谢文:盈利是可以做的,但不好预测。如果你硬压成本,那可以盈利。盈利本身早晚不代表这个公司健康与否。有些在发展过程中暂时亏损,但它是很健康的公司,这就像修一条地铁,从修建到地铁盈利可能要十年,这有个投资过程,这个过程你不能在第五年就判断这个公司是健康还是不健康。辨证地说,有的希望短、平、快;有的希望逐渐发展。因此,只要发展步伐的亏损幅度是在计划内,就无所谓。
这三大网站在未来盈利之路上还有许多事可做。首先,我不认为这三大网站算是真正做到了门户网站。虽然它们被别人称为是门户,但真正的门户概念应该回到它经典的定义上,也就是说,一个网民从早上起床到晚上关机,大概有80-90%的需求都能在这个网站上完成。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到目前为止,中国没有这样的门户网站。我们现在所说的门户网站在相当长时期,都应该叫垂直网站。它专做新闻,做媒体,不管有多少栏目,无非都是不同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多数不是原创,而是转载、整理、编辑,这是非常初级的新闻或者媒体的垂直站点的典型经营状态。所谓完整的门户网站应该像YAHOO、AOL、MSN。它们有真实的服务,不仅仅是信息。因此,如果新浪、SOHU、网易愿意,有大量的事情可做。其次,从目前看,它们真实的服务有一个广告,现在勉强还有电子商务(B2C)、短信,如果要再加一个,现在推出的.net平台也可以算一个。因此,空白点太多了。从当前看,他们完全可以把娱乐,教育,军事等做实,做到真正能单独收钱,但是目前来看,它们都不太敢做。因为一个领域培养起来是很难的,像上海的携程网,北京的易龙,做商务服务;像联众做游戏,都是需要二、三年的奋斗,相当的投入,才能做成。最后,回过头来看现阶段这三大网站的一些举措后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现在多采取比较软的、松散的合作,这些都不是实质性的。未来如果这些网站有实力有能力的话,应该像AOL,MSN那样去发展,也就是把接入和真实服务做大做实。
方兴东:我对三大门户赢利前景十分乐观,即使不多元化,也就是今年明年的事情。因为中国网民增长就可以推动他们收入增长。介入信息化当然可以加快赢利的速度。但是,我觉得如此下去,赢利还不是他们真正决定性的。门户大战远没有结束。Yahoo、AOL与联想合资 等依然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市场,因此他们目前只关心如何赢利的“休闲”时间不会太长,他们必然要回归最核心的门户模式,真正决定他们未来的价值和命运。李广宇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