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报记者赵明
前些天听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笑话,说是美国一个劫匪在辩解他为什么抢劫银行时说,因为那个地方是放钞票的地方。
对许多网络精英来说,纳斯达克曾经是钞票的存放地,是梦开始的地方。不幸的是, 近一年半以来,伴随他们的更多是一场场噩梦:曾经一飞冲天的股票一落千丈,并且短期之内丝毫没有重新拉高的迹象;曾经对写在餐巾纸上的商业计划书也会慷慨解囊的投资人,如今对不断调整的赢利模式依然指手划脚。
出于不同的生存策略,原先殊途同归的门户网站,现在将选择以不同的方向前进。前一段时间为邮件是否收费吵的不可开交的新浪和搜狐,其实进行的是选择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的争论。这种争论对双方的长远发展而言,未必是件坏事情。
从双方近期的策略可以看出,前者希望回归传统,向用户直接收费,成为为消费者和企业服务的传统公司;后者希望借其他网站的调和动荡之机扩大自身广告市场份额,争做门户网站第一的位置,成为第四媒体的领头羊。双方高层领导在9月6日下午“2001北京互联网发展论坛”不同的分会场,阐释了各自未来业务的支撑点和方向选择的不同。
互联网已成为城市中青年的主流媒体
搜狐网首席执行官张朝阳9月6日下午发表演讲时说,互联网现在已经超越了简单的非常狭窄的媒体,而变成城市中青年的主流媒体,这跟六年前明显不同。他举出一些数字来说明:现在网民各种不同调查显示,估计在三千万左右,而这三千万基本是城市的中青年。大中城市的人口有两三亿人,这里面在15岁到45岁之间的人口有七八千万人,这其中有40%的人都在上网。以前大家在电视、报纸上进行投放广告或者推广的时候,他们脑子里面的广告额度的数量级比在网上投放高很多,一般报给老板或者报给决策者一个行销方案,如果是在电视上,投放几百万上千万都没有问题,甚至几年前掏几千万争夺中央电视台的标王。现在一谈到互联网可能只是投石问路,放上十万二十万就差不多了。这种观念已经过时,从数字说明,互联网已经成为城市主流媒体,中青年很多时间都在上网。
互联网广告将越来越受重视
张朝阳说,从搜狐在网上帮助企业进行营销的经历上能够感到一种趋势,一两年前,搜狐的广告客户往往是一些IT企业,像联想、惠普、英特尔、诺基亚等等这样的广告客户。进入今年以来,明显看到广告客户迅速转向大众消费品企业,以及很多家电企业。
他认为,想要进行地毯式轰炸,想瞄准一大批中青年群体的企业,网络是必须选择的一个媒介,如果不选择将会失去一个非常巨大的群体。进入今年以来,搜狐上的广告从IT产业向电信产业移向家电,包括肯德基、雀巢咖啡,包括宝洁公司等等都开始利用网络进行大面积的轰炸。当这些公司开始利用网络进行大面积轰炸,行销到达用户的时候,决策肯定是基于每个公司非常详尽的市场调查报告。因此也说明互联网现在已经成为城市中青年的主流媒体,而不是一个支流媒体。
张朝阳说,企业广告投放要考察中国各个年龄层的生活习惯,把握住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只要掌握住了就是成功的商家,就掌握住了消费者的钱包。
张朝阳对中国的企业逐渐接受互联网广告非常乐观。这是搜狐致力于打造第四媒体龙头老大的理论支撑点。
新浪将脱离网络媒体模式
汪延的观点和张朝阳的观点相左。他从邮箱的收费和免费谈起。他认为收费不应该仅仅集中在电子邮件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门户网站会逐渐脱离以前是网络媒体的模式。虽然最终网络媒体会继续存在下去,而且可能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但是互联网应该和很多传统企业、传统行业结合,被这些企业和行业所利用,成为一些新的收入增长点。互联网必须要脱离、突破靠互联网广告的收入营业模式。
汪延举例说,互联网广告的收入在国内去年只有四千万美金。从财务报告分析上,今年假设有50%的增长,有6千万美金,也只能够满足新浪、搜狐、网易三家中两家达到收支平衡。对新浪来说,需要追求一些新的方式来扩大收入空间和领域。如果把互联网的发展只限制在广告层次,互联网不会有更多的发展未来。
新浪要直接面对客户收费
汪延认为,网站的收入不一定靠广告。他举例说,像美国的Ebay,甚至个别的杂志网站都是赢利的,它们的广告收入其实不到3成,之所以能够赢利,更重要的是赢利模式。无论是面对企业,还是面对个人,他们有一个直接面对他们客户能够收费的模式,这对大陆的互联网企业是非常重要的启示。无论这个模式是通过信用卡在网上付账,或者企业信用在网上交易,还是和电信分成,至少应该由中国千千万万的互联网企业去思考。
汪延说,如果互联网还只能停留在网络媒体阶段上,互联网更大部分的潜力没有真正被挖掘出来,也不可能对国民经济做太多的贡献。美国和欧洲互联网高速发展至少有四到六年的时间,中国至少有三年的时间。互联网环境变冷之后回头看一看,互联网热潮之后留下相当好的沉淀和精华,比如企业在网上的交易方面,企业在网上的交易额,美国在去年有8000多亿美金,中国不到千分之一。欧洲在美国之后,在中国之上。
新浪的业务要回归传统
汪延说,新浪网基于三点来考虑与传统相融。
第一,和传统行业在一起,变成一个逐渐融合在一起的综合体。新浪有品牌、有技术,如何能够服务于传统的企业,更好服务传统行业,对新浪来说是一个新的空间被打开。现在新浪的很多产品已经打开了市场,如面向传统产业的互联网上的解决方案,互联网软件,如电信级的E—mail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新浪不排除在各个领域和传统企业去结合,甚至更深入的结合。比如在一些固定的有新的生命力的产业里,像体育、娱乐、证券、金融、旅游等等,借助互联网手段,使这些企业、行业会有一个更快的发展。
第二,新浪会利用传统的经营思路,传统的价值链思路重新观察和审视赢利模式和商业模式。免费和收费要保持传统的思考方式来看。网站和电信很难分账,除了和企业及个人收费,还要改变网上付费方式,更好的在网上和网下结合,不论面对个人还是面对企业,这都是中国互联网不得不去走的一条路,虽然很难走,并不是十分成熟,但如果不去走,互联网企业从营收指标上可能会在中国继续有一个更大的落后,这会导致整个中国互联网产业继续停顿。
第三,从管理上回归传统。新浪在过去两个月引进了国外咨询顾问公司,同时引进国内的咨询顾问公司,帮助在管理系统上,形成一套既可能适合新浪,同时又更多借鉴传统行业管理的手段和方法。目的是向传统行业靠拢,向传统行业学习,最终靠近传统行业,融合传统行业。
新浪不是技术公司
对于新经济的理念,汪延说,不相信新经济和旧经济之间有本质的差别,互联网并不会真正区别于蒸汽机,其实互联网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产工具。
对于新浪定位,汪延说,不想把公司定位为技术公司,或者新经济的东西上,而是希望把它踏踏实实定位成是为消费者服务,为企业服务的传统公司。只有这样的定位,新浪才能真正找到传统的价值链,而且才能真正在这个价值链里找到一个真正让自己赢利的环节。汪延说这就是市场经济所说的通则,没有任何一个公司,也不再相信任何一个公司会超越这个原则。
互联网发展模式将出现多样化
联众副总经理钱中华认为,从门户网站角度来讲,中国永远会存在一些门户网站,但绝不是说门户网站再加上电子商务就意味着整个网络行业的全部,用户最终会分化瓦解,会有品牌企业、行业的需求和忠实度,会倾向于那些特定的需求和品牌,比如家里有中小学生的可能对在线的教育比较感兴趣,家里有病人的可能对在线医疗咨询比较感兴趣,生活好的对在线影视可能比较感兴趣,用户的分化、细化是正常的。
钱中华说,像门户网站所谓是囊括了所有的需求,恰恰它的弱点就是不能向用户提供更商业、更纵深的服务。FM365提出的桶理论说传统门户比较薄像一张纸,一穿就过去了,FM365试图做一个桶,虽然面很宽,但是用户一时穿不过去,在他的网站驻留很长时间,享受很多的增值服务。用户分化以后,会有很多专业的、纵深的、有独特的客户群的网络公司脱颖而出,这样网络产业就包括很多种类和品牌,向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通过互联网能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这样网络产业发展才有“钱”途,所以互联网首先模式要多样化。
互联网企业向用户收费是自然而然的事
对于网络收费,钱中华认为随着网络泡沫的消沉,包括纳斯达克资本市场对于网络企业评价越来越低,资本投入越来越少,网络企业的目光不得不从资本市场收回来转向用户消费市场,这实际上是一个可喜的转变。
他提出,网络基本定型之后更多的是经营管理致胜,不是模式致胜。模式致胜实际上主要是在产业创新、重组之时,而且依赖于良好的经营管理;产业正常发展时,企业效益主要来自于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现在网络企业环境变了,所以这种时候可能企业不得不面对消费者,与他们进行博弈。前一段时间互联网的狂飙突进客观上也启动了一个很大的用户市场,中国目前有了两千多万的用户群,这是中国网络产业慢慢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网络开始收费也有了一个基础,以后网络企业收费首先取决于自身推出的产品服务是不是有对用户足够的吸引力,也就是黏性,如果黏性不够,或者免费竞争对手的压力还很大,那么暂时还是比较困难的。
市场份额对互联网公司同样重要
钱中华还谈到,网络收费成功还取决于整个网络大环境。比如说电子信箱收费,如果说你的很多竞争对手现在还在免费服务,而你急于进入市场,急于进行收费,可能就冒着被用户抛弃的压力。
钱中华说,其实一些成熟产品的市场,比如VCD等家电行业,竞争到最后都是价格战,而且价格战也是百试不爽,一试就灵。像商务通的PDA市场等都是这样,其实网络市场也是这样。免费也是价格战,就是零收费,就是首先抢占市场抢占用户。日本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家电企业,它在进入中国时就曾经定过一个策略,就是八年内不盈利,要拿到市场份额,因为他知道拿到市场份额用户养成消费其产品的消费习惯,今后随着竞争对手被打败、挤出,那么它的垄断利润就出来了。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