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元煌:作为国内互联网行业的探路者,瀛海威在1999年度.COM进入轰轰烈烈的烧钱高潮时,先行沉寂下去进行深入的思考。近来,刚联合香港的母公司意科股份收购了两家财务及管理软件企业的瀛海威,浮出水面,显示出脱胎换骨、卷土重来的迹象。为此,记者采访了瀛海威信息技术公司总裁韩旭先生。
记者:瀛海威是国内互联网业的先驱,但是,当1999年以后国内网站烧钱热度达到高 潮的时候,瀛海威却已沉寂了。这期间,你们一定对过去的事情进行了思考?
韩旭:瀛海威从国内互联网热情高涨的时候开始思考转型,并不是先知先觉,因为互联网行业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经验。我们也是在经过大起大落后开始思考、探索如何建立起有服务能力和有良好产品线的一条出路,走出烧钱的怪圈。我们意识到:只有创新意识的转型才能跳出以前的模式,如果只是在原来的业务模式上做一些改良,其实还是在旧的业务里面转圈。如果我们不转型,我们就等不到整个行业春天的来临。
记者:据说1999年6月。你们向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寻求答案?
韩旭:当时的市场环境中,我们的理念和服务模式都很难达到预期,好比是“摘月亮”,只是一种美好的向往和憧憬。麦肯锡建议转变思路就是“以客户为导向,深刻理解客户需求,一切以需求来调整业务体系,以客户需求制定发展战略。”这样的建议但是在当时就普遍不接受,当时.COM公司都是以虚拟的客户需求为导向。
记者:近期你们通过资本运作的形式,收购了深圳万能和珠海天心,一家财务软件公司及一家ERP公司,是否意味着你们的创新意识的转型?
韩旭:我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进行要素的组合,而且整合珠海天心和深圳万能这两个优秀的产品和品牌,机遇难得。.COM公司、IDC公司网络公司很少有网络集成的能力,瀛海威最大的长项不在ICP而在网络集成的能力,瀛海威有六年的全国网运营经验。瀛海威现在是朝着产业发展方向去构筑自己的业务模型,商业模式扎实,完善自己的竞争能力。
记者:你不是要把瀛海威变成一家软件公司吧?
韩旭:瀛海威不是要做软件集团,而是带有很强的服务性的“面向企业信息化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并不是完全离开互联网,我们也等着电子商务的春天的来临。
国内软件行业高手林立,我们单纯做软件是没有竞争力的。这也不是卖掉旧业务买一个新业务,而是以我们的优势网络集成为基础,发展延伸我们的产品链和服务链。如果说网络集成是“躯干”,那么“财务软件”和“ERP”就是“左右臂”。
记者:你们的目标市场在哪里,这两家公司似乎在业界以外知名度都不高?
韩旭:从低端的财务软件着手,我们整合的是万能财务软件,中端是网络集成,高端是天心的管理软件。我们并不是做软件公司,我们鲜明的特色就是网络集成,像用友、金蝶软件客户都希望把中间的维护、集成服务交给我们做。
“服务性的公司”是我们的定位。我们既跻身于互联网行业又是跨越到一个大的IT生态链,我们为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服务,特别中小型企业对我们的需求是旺盛的。
记者:现在所有的网站都很困惑,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韩旭:.COM公司也应该跳出原来的业务模式,不要在“围城”里面寻求改良,还是应该面向企业服务。如果来自传统产业需求的电子商务发展成熟,就是.COM公司的用武之地。因为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不是ERP和网络集成公司能做到的,需要后台强大的支持,而技术能力和开发能力强大的.COM公司将很有前景。电子商务的春天来临完全是基于IT在企业中的应用。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