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时间,瀛海威这个中国互联网市场上的老品牌就会有一些声音,向公众提醒它的存在。这次,在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对珠海天心和北京万能的收购后,瀛海威公司总裁韩旭对外宣布:“瀛海威已经完成战略转型,以后将进入企业整合服务市场。”
不转型就看不到春天
从“中国人离信息高速路还有多远”开始,瀛海威最早扮演的角色是互联网接入和互联网内容服务商,但后来的市场表明,无论是ISP还是ICP,瀛海威都没能成为这个市场的老大。
对此,韩旭坦率承认:“瀛海威经过了大起大落,从成功到失败的酸甜苦辣,靠一腔热情冲劲做事的过程都体验了。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医生也来过了,自己的人马前前后后换了几批,业务重点也曾经摇摆不定。现在,应该说想明白了,转型必须基于自身已有资源考虑,只有创新意识的转型才能跳出以前的模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否则,小打小闹的动作都只是缝缝补补,所谓创新也是受制于旧模式,不会有什么结果。”
这次,韩旭瞄准的“创新型转型”就是进入综合解决服务市场。为此,瀛海威通过其控股的香港上市的意科控股完成了对珠海天心的收购,以及与北京万能的紧密型品牌合作。
珠海天心是一家历史比较长的ERP企业,最擅长的领域是制造业,由于起家于台湾,对两岸三地的情况都比较了解,适用于那些中小型企业。收购的方式是,意科控股发行价值4800万港币的新股,收购天心的所有权益:“为了避免未来的利益冲突,我们一定要把所有权益完全整合在瀛海威的品牌中。”
万能是一家国内的老牌财务软件公司,瀛海威通过紧密协议,获得了北京万能软件公司独家的品牌经营权,经营万能的品牌产品、管理万能的客户。瀛海威与万能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互补。
“之所以收购ERP、代理财务软件,是因为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表明,企业管理软件商和财务软件商都在向整合方向走。瀛海威的企业服务链中,必不可少这样的结构。”
实际上,看好这个市场的已经不在少数,瀛海威如何应对新老对手的竞争呢?
韩旭也承认,瀛海威原来的解决方案比较蹩脚和尴尬,从最简单的单机或者几台机器开始,停留在办公自动化阶段:“进一步的企业局域网、内部通信、内部与外部沟通,与全国各分公司的远程通信都是需要解决的。我们认识到,瀛海威拥有六年的运营全国大网的经验,服务能力和运营经验正是别人没有的,我们应该以此为中心完善自己,给企业提供通信解决方案和生产与市场的管理。”
瀛海威不会再有股权纠纷
去年被媒体热炒的“零收购事件”实际是瀛海威股权变换的一个缩影。现在回头来看,韩旭认为当时是“炒作大于事实”,但一个企业要正常经营,存在于股东层面的纠纷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
对此,韩旭宣称“瀛海威以后不会再发生关于股权的纠纷。今天的瀛海威转型和业务构建都是在北京瀛海威信息技术公司(新瀛海威)的平台上整合完成的,与老瀛海威的股东没有很大关系。未来在网络接入方面会有一部分业务涉及到瀛海威通信(老瀛海威),老股东可以在新瀛海威发展的基础上,分享到这些成果,各方股东也能获得良好回报。瀛海威这个品牌毕竟还有价值,大家要做的是弘扬和提升它。我们的老股东、中兴发集团、包括张树新都期望这个结果。
韩旭描绘的图景的确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韩旭认为能否把三块业务真正整合在一起是最大的挑战。
“对于产品和市场担心容易解决,关键还是管理上的挑战,各个部门能不能完全融合成一体。这之前彼此的工资待遇、销售策略、销售技巧、企业文化都不一样,反映在从高到低的各个层面——管理是场硬仗。”
此外,整合后的新公司能不能继续保持技术公司原先的技术领先性、能不能持续升级开发新产品是对技术创新的挑战;同时,怎样发挥上下联通也是棘手的问题。
作为中国最早的ISP之一,瀛海威明白“电信级的综合服务不是每个系统集成商都能做的”,关键在于找准自己的恰当角色,集成公司说到底是一个服务性的公司,要满足企业信息化的基本需求:“为他们降低运营成本,为自己带来收入,扎扎实实做好每一笔业务。这对公司外部客户、内部的股东都是好事。”(林木)
科技新闻短信 每日传送突发新闻、IT动态 订中国概念股行情短信 为中国互联网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