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Stream:草根阶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1日 15:01 互联网周刊 | ||
既不是清华大学派,又不是华中科技大学派,PPStream是个另类 本刊记者|陈玉鹏 “反正我们公司是目前P2P行业里最土鳖、最草根的。”上海众源网络有限公司(PPStream)的孙宁宇说,“我们公司的两个老大一个大学读完了不知道在哪里读的,另一个大学干 2004年,张洪禹在网上结识了雷量。当时雷量在成都,而张洪禹在哈尔滨,两个人一南一北的交流只能依靠网络。于是张洪禹问P2P,雷量答P2P,两个人把想法凑到一起,产生了基于P2P技术的“万维网音乐搜索软件”,后来他们又基于这个软件做了P2P文件搜索引擎,接着他们准备改进该文件搜索引擎推出类似迅雷的产品时,不巧的是突然张洪禹病了。在医院躺了两个月,张洪禹出院后又休养了很长时间。 再回到电脑前面的时候,P2P下载软件的市场已经改变, 迅雷的运营和推广都很成功, VC也非常青睐。对张洪禹和雷量来说,一切好像又回到了起点。 2005年初,当时的Yahoo中国和3721举办软件设计比赛,张洪禹和雷量拿了以前做的P2P音乐搜索软件直接参赛,并且拿了奖。 于是张洪禹找到了周鸿,周鸿认为他太年轻, 示意他到Yahoo中国的团队里锻炼几年。 的确, 仅仅一个软件设计比赛获奖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随后, 张洪禹毅然回到哈尔滨, 继续和雷量依靠南北交流做软件, 他们打算用实力出群的产品证明自己。 张洪禹和雷量两个都是非计算机专业的程序员出身, 社交圈非常有限,两人甚至还打过中小企业科技扶持基金的主意,张洪禹形容他们俩当时“只是想VC, 但是VC不想我们, 我们也不认识VC,不过那个时候我们所做的产品还是比较初级, 无法获得关注也是自然的事。” “我们不像斯坦福毕业的海归, 也没上过名牌大学, 资历和人脉对我们来说都是零, 因此我们要证明自己就必须付出更多, 因为我们是草根。” 张洪禹说。 短暂的停息之后, 两个人又回到了编写P2P软件上来,不过他们这次的目标瞄准了P2P流媒体技术,并且把这个软件干脆命名为PPStream。张洪禹说:“分处异地迫使我们每 天花费大量时间在线上沟通。没有就读重点高校使我们无法借鉴学校实验室里的技术和思想。无奈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交流和思考,因祸得福,独立的思考使PPStream和其他产品比起来有很多独到之处。 你从PPStream软件外观直到底层技术, 从网站到运营模式, 都会发现很多与众不同。”正是这种与众不同让PPStream推出一周后,就有VC主动找上门来,“ 那时候VC对PPStream、我、还有雷量充满怀疑。 VC获知PPStream只有两个人在开发和运营的时候有些吃惊, 两个人怎么可能持续保证PPStream的开发和运营呢?不过在后来VC对我们的持续关注中, 我们非常好的解除了这些怀疑。”2005年底, PPStream终于获得上百万美元的创业投资,并成立上海众源网络有限公司,张洪禹在公司中任产品总监,雷量任技术总监,来自台湾的职业经理人徐伟峰出任CEO,PPStream走向了正式的商业化运作。推出三个月的时候PPStream同时在线人数达到2万,不到半年时间,同时在线人数突破38万,据说现在PPStream同时在线人数已接近50万人。 不过即使到现在,PPStream依然不为多数P2P的业界人士熟悉。因为在P2P流媒体行业内,技术具有先发优势,而掌握这项技术的人集中在清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张洪禹和雷量和这些名校出身的同道中人相比,显得还有些“旁门左道”。 相关报道:互联网周刊:P2P新媒体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