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正文

网络电视订立新规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1日 14:55 互联网周刊

  网络电视必须要自我约束,和上下游订立新规则以达成平衡

  本刊记者|陈玉鹏 张瑜 徐龙建

  网络电视一度兴起于校园。

  2005年二三月间,教育网用户发现网络上有两种基于P2P流媒体的软件—CoolStreaming和PPlive,只要安装这些只有几百K的软件,就能够通过互联网收看电视节目,这让平时不方便看电视的在校学生感到很兴奋,亲切的把这种软件称为“网络电视”。而上述两种网络电视软件的作者当时也都是在校的学生,分别是就读于中国香港科大的张欣研和正在华中科技大学读书的姚欣。

  现在,网络电视的影响不仅仅限于校园。

  “我喜欢在上面看NBA和

世界杯足球赛,也有一些其他电视上没有的节目。大部分时间都在晚上看,不过像NBA比赛,总和我们有个时差,只能上班看。”PPlive上的用户如是说。

  一时间,国内从事P2P流媒体技术的公司涌现出150多家,除去少数做技术支持的,多数公司寄希望于网络电视这种新媒体平台。坊间预言,“如果未来几年有一家网络公司超越了Google,那么这家公司必定出现在网络视频领域。”更有人传言Web 2.0的热钱有一半都投向了P2P流媒体技术。

  而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 MYSEE 24岁的CEO高燃这样展望未来:“依托于P2P技术,互联网将迎来视频时代,未来的互联网将是一个有声有色的互联网,是一个从文字变成影像,由主导型广播式变成个性表达、互动参与,由固定变成随时随地的互联网。”

  内容黑白灰

  很多年轻人对网络电视兴趣就在那些本地电视台上看不到的节目:比如最新的电影和MTV,而这些多数没有版权;像中国港台的某些综艺节目甚至还不允许在中国内地落地,更不用说版权问题了。

  突破“禁区”的网络电视很容易吸引到大量观看者,但只能活在阴影之中。这些厂商或者保持低调、讳莫如深,或者用其他方式加以遮掩。如光芒国际于2005年推出的“磊客中国”,这个基于P2P的个人娱乐社区以磊客为概念,强调用户个人行为,淡化版权问题。

  不用为版权买单,不但没有帮助这些P2P企业节约成本,反而带来更大的压力。没有成本导致不同的平台内容趋同,缺少特色和用户黏度。企业的主要精力不是放在内容创新上,而是提防监管,一方面谁都不敢做大,枪打出头鸟;另一方面少数人暗地举报拆台,都有致命缺陷。

  在用“非常手段”吸引用户的同时,大多数厂商也在努力走上常规道路。光芒国际透露,他们正在和央视、上海文广等一些电视台接触,并且已跟华谊兄弟、银汉传播、戴尔英语等内容制作商结成合作伙伴。51TV副总裁王肖自称是国内正版签约量最多的P2P视频网站,实际情况是他们背靠思华科技,这些多是思华科技在IPTV上积累的资源。

  然而,无论各家说得如何天花乱坠,在商业模式都没有确立的情况下,预先大规模购买版权绝对不是这些小公司能承担的。天方金码(CCIPTV)的总经理杨金钰表示:“版权费是很难承受的,即使凭央视的实力,也不可能完全买下NBA的所有转播权或者购买所有最新影视的播放权,对其他公司就更难了。”此前有业内人士提出内容商应尽量降低版权费,与P2P厂商和运营商一同把市场做大,然后再分享利润,但并没有得到回应。

  也有一些另类厂商凭借与传统媒体的良好关系,坚称只做正版。如UUSEE在其平台上集成了央视节目,尤其是充当央视和教育网社会大型活动的独家直播平台,在内容上少了后顾之忧。但当其他P2P平台上充斥着非法的海外节目时,UUSEE在平时缺少吸引力。

  “作为我们PC端的网络电视来说,其实是给传统电视做了增值服务。因为AC尼尔森在中国做数据调查的时候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特点, PC端的用户和传统电视端的用户重叠性非常小,也就是说长期上网的人不怎么看电视,长期看电视的人可能很少上网,所以我们等于通过网络,增加了电视台的覆盖率,提升了电视台的收视人群。”UUSEE运作公司—北京时越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曾值认为,这是传统电视台愿意和他们展开内容上合作的重要原因。

  可是,既然这些人长期不看电视,如何提起他们在网上看电视的兴趣,愿意在网上看电视的人比例有多大?与其说UUSEE愿意给传统电视做增值,不如说他们因为拥有这一资源,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帮助央视内容在海外落地,这无疑有种种好处,给未来加分。

  传统电视媒体的内容缺乏吸引力,海外节目又没有版权,自己做节目呢?光芒国际已组建了专业的内容制作团队,并且推出《娱乐星主义》等节目。光芒国际COO吕春维告诉记者,在内容制作方面他们还会不断地探索网络电影等一切新形式。同时,这些公司也在鼓励和收集网友的原创内容,这是既有版权保障,成本投入又低的“好方式”。

  但就在去年,广电总局收紧了节目制作政策,而民间的海量内容更是鱼龙混杂,危机四伏。

  博弈规则底线

  当用户通过PPlive看NBA时,PPlive赚了广告费,NBA却没有版权收入,电信宽带不仅没有拿到分成,还要承担大流量压力。作为内容源头的传统媒体,作为分发渠道的电信运营商对P2P的诉讼、封杀声不断。

  无论产业链上下游如何挤压P2P,庞大需求的真实存在是P2P生存下来的绝对理由。P2P产业旗手,学者侯自强说:“2004年6月是互联网历史上的分水岭,视频流量首次超过了音频流量。这表明巨大的无形的P2P共享网络正在被用来分发电视节目和电影。”

  传统媒体正在和P2P企业确立利益分成规则。UUSEE已经同央视旗下中视网络签订了4年的内容合作协议,同时拥有北京电视台、FM974电台的内容。MYSEE和湖南卫视、新浪展开合作,更多的采取了技术换内容的方式。这种看似节约了大量版权经费的策略,无形中加重了对内容提供商的依赖。

  不同于UUSEE、MYSEE,千橡对于热点的娱乐和体育节目,更多的采取版权买断方式。目前千橡的版权提供者包括央视、上海文广、国家地理、探索频道等电视台以及华谊兄弟等多家民营影视制作机构。在版权签订的细节上,千橡也明确把广告、无线、付费等不同的版权分开来签,千橡董事长陈一舟表示:“我们只签具有明确盈利方向的内容版权,不会盲目购买,版权还是太贵了。”

  和内容商谈判的关键不是分成比例,而是谁能主导分成。

  电信运营商,尤其是铁通这样的小运营商是封杀P2P的急先锋。他们的网络和中国电信互联,带宽价钱非常高。使用P2P的时候一旦出网,就会把接口堵死,不仅网内流量增加,还得多交对接的钱。所以才有铁通和长宽要封BT。

  虽然光芒国际辩解,P2P只是把原本浪费掉的上行带宽充分应用而已。但实质问题在于电信运营商不可能对每个客户的带宽需求做到100%,只会算一个最高峰值以减少设备和线路的投入。而大数据量的涌入打破了这个平衡,直接加大了运营商的网络压力,这就像银行遭遇“挤提”,随时有破产风险。增加带宽的成本对所有的运营商来说都很高,在短期内无法实现。

  P2P给运营商带来了用户,但不受限制的P2P可能会毁了运营商网络,所以运营商一方面高调打压P2P赢得时间,缓解压力;同时在少数地区尝试和P2P的合作,控制P2P。去年12月,贵州网通推出以P2P为基础的视频点播业务,其合作方是上海网用的SNS软件。不过,网通在南方并非主流运营商,激烈的市场竞争会促进地方公司采用新技术,而在他们的优势市场,试点新技术也会相对谨慎。

  贵州网通P2P项目负责人表示:“上海网用和别的P2P都不同,它考虑到要符合电信网络的基础安全特征,其次要考虑不能乱用算法,把电信网络的堵塞掉。这两点,除了SNS外,我们都看不到其它的P2P技术提供商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平衡为王

  “什么部门都管,但谁也不知道该怎么管”。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陆耀儒说,网络电视方面的监管目前只在广电总局方面,文化部主要负责网吧和游戏内容方面的监管。而广电总局社管司的有关人员说,对于P2P流媒体这一块,如果涉及到版权的问题应该找新闻出版署,其他的应该按照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39号令)执行。39号令规定“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应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而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按照规定都没有获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资格。

  对P2P网站的监管是政策真空。这与当年的互联网有着相似的政策背景。新浪因为善于平衡各方关系,成功的圈出商业门户网站的生存空间。新浪总编辑陈彤在《新浪之道》中坦陈,商业门户网站涉足新闻和信息传播,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担负媒体的责任,而且基于当时的大环境,“互联网应该是最自由的”这一认识被业界普遍认同。但门户网站随着自身影响力的增加,确实感受到了作为媒体的影响力,同时在中国传播环境下运作,也必然要适应国家有关法规的约束和政府部门的管理。

  光芒国际这样的P2P厂商也专门设立了政府关系部门,在努力跟广电总局、信产部等有关政府部门沟通,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政策来规范、监管和审批,为自己取得一个合法的地位。去年年底,P2P流媒体行业还成立了自己的产业联盟,希望通过行业自律的方式,使整个产业规避政策风险。

  谁能够成为P2P时代的门户?有人在核心技术上潜心研发,有人在狂热的吸引用户群,有人坚守传统内容,有人倚靠高额投资大手笔运作,不同的路径选择逐渐清晰。

  UUSEE靠部署更多的服务器和拥有海量带宽来保证用户收视的流畅、清晰。在刚刚过去的央视春晚网络直播中,AC尼尔森的数据显示UUSEE动用了 4G带宽。以北京网通骨干网100M独享带宽为例,一年大概需要100万人民币。“其实说实话就P2P技术本身,没有谁领先谁不领先。”UUSEE的曾值说。

  PPStream将主要精力放在技术研发上。“谁都可以盖体育馆, 但是

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不是谁都能建的。”PPStream的创始人之一,现任上海众源网络有限公司产品总监的张洪禹认为,现阶段P2P流媒体技术里还存在着先发优势,“在P2P流媒体的第一梯队后面,一直有一批做P2P流媒体的团队在追赶,这里面甚至不乏出道很早的人,但实际上国内高端P2P技术人才还是比较匮乏的。”

  PPlive在网上的用户数和影响力都很大,为了继续保持用户数,PPlive极力追求内容的新奇,但版权上却没有保障。也许它希望像百度一样,只要拥有足够的用户数,就有了谈判砝码。

  光芒国际拿到软银资金后,在市场宣传上不遗余力,它为磊客规划了一个宏大的前景,但实际运营情况并不如想象中的好。

  也许任何一方面的突破还不足以成就未来的门户,技术好的可以被收购,用户数大的缺乏黏度,政策上的门槛可以拖垮资本,内容安全却不被用户买单。最后的成功者不一定是哪个方面的领先者,而是在技术、用户、资本和内容上掌握平衡之术的人。 P2P行业需要为自己设立边界,这既是限制、也是保护。

  相关报道:互联网周刊:P2P新媒体革命

    P2P:革命已经开始 

   网络电视订立新规则

  千橡在网络电视上赚得最多

  网络电视增加QQ黏度

  PPlive:不做论文先做公司

  光芒国际两足鼎立

  PPStream:草根阶层

  VC的下一个金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9,800,0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