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图文:协会无线信息服务专业委员会胡延平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 18:00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图文:协会无线信息服务专业委员会胡延平演讲
 图为:中国互联网协会无线信息服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交流与发展中心主任胡延平演讲。(骆磊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9月1日,2005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上千名各个领域的行业用户代表从全国各地前来参会,9月2日互联网大会进入第二天的2005中国互联网高层年会。新浪网为本次会议的指定合作网站。

  图为:中国互联网协会无线信息服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交流与发展中心主任胡延平演讲。(骆磊 摄)

  以下为中国互联网协会无线信息服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交流与发展中心主任胡延平演讲全文。

  胡延平 : 感谢主持人,也感谢各位有时间听我们这个关于WEB2.0的讨论。我的发言是更多介绍一下国内这方面的基本情况,便于我们后面的一个讨论,我原本有一个PPT,但是我觉得有一些感觉不得不和大家有所讨论。也是在最近一段时间,跟很多人讨论到WEB2.0的时候,感觉到很多人对这个主题或者相关的内容有很多误解,我认为迄今为止国内很多谈WEB2.0的人,或者否定WEB2.0的人,其实并不是真正理解WEB2.0的相关的技术,相关的业务,相关的企业。简单地把它理解为一种创新,一种对传统静态互联网的颠覆,或者是一种炒作。实际上如果大家非常仔细地能够从技术的层面,能够从做相关业务的层面了解WEB2.0的话,我想结论应该不是这样的,这是第一个感觉,怎么讲呢,我们很多时候对WEB2.0这个结论是很草率做出一个结论的,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迄今为止我们看到很多国内的企业,比如传统门户,可能也在把自己的触角伸向WEB2.0的相关领域,比如做图片的共享等等,但是我们注意到,怎么说呢,层次一度非常感性的互联网,非常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互联网企业在做WEB2.0业务的时候是那么的没有感觉,或者很僵硬,或者没有触觉。跟很多哪怕是一些个人,或者基于WEB2.0的爱好者做的WEB2.0网站相比,尽管堆砌的内容很多,或者也做了很多市场推广的动作,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看上去总是没有感觉,不仅看上去没有感觉,最主要的是这个网民,用户对他们的社区的参与,包括他们所做的ISS阅读器的使用普遍缺乏热情,所以说,我认为,我们今天很有必要有这么一个讨论,为什么一度非常感性的,非常具有生机和活力,对互联网创新非常有触觉的很多互联网企业在从事于WEB2.0相关的新业务的时候是那么没有感觉。

  WEB2.0,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不管是ISS,还标签技术,以及相关的应用,从根本上讲,是代表一个全新的互联网,还是代表一个本来的互联网呢?它是对过去秩序的颠覆呢,还是让用户,让产业真正回到英特网的本质,我认为一直到WEB2.0相关的技术和运营出新的时候,一个真正的互联网,或者一个真正的互联网精神,才在整个业界不是回归吧,才真正开始浮现,所以我认为一个对WEB2.0更准确的表述是,相关技术和应用逐步成熟,使得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具有互联网精神的,一个更加具有人人参与度的,一个更加民主型的自由和发散的英特网的产业和环境。

  下面我分别从六个方面做一个简要介绍,一个是WEB2.0相关技术和理念,第二个相关的应用和模型,第三个相关的产业和运营,应该讲我下面所要介绍的内容也没有什么太新的东西,但是主要是为了下面这个讨论环节。使对这个领域并不是特别了解的从业者有一些基本的印象。

  WEB2.0不管在美国发端,还是在中国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不是从今天才开始有WEB2.0,如果是一个名词的话,我觉得这个名词只是对一系列相关的创新,相关的产品,相关的技术做出的一个总体的概括。我们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从过去从最初的接入到邮件,到搜索引擎,到今天的宽带,到WEB2.0,在过去的十来年应该讲走过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带有科研和教育色彩的专业网络,这种专业的网络更多的是供业内人进行一些学术层面的交流和共享的,第二阶段,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产业化专业化的阶段,当网民的基础发展到一定程度,当这个产业的基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个更加大众化和社会化的一个互联网开始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当很多的普通的网民,当很多过去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的人,来成为互联网的主角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互联网开始一天比一天变得让我们有一种陌生感或者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我有一个简单的概括,到现在为止随着产业的细分用户规模的扩大,技术的成熟,用户的需求行为和习惯特征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具体表现在互联网上,越来越多的微内容开始引起大家的注意,甚至成为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这些微内容就是互联网个体创造的内容,引起更多的网民,甚至在整个互联网引起快速的扩散。这是微内容。

  第二个是小众,小众的意思是是过去在互联网上,实际上很多网站做的工作是内容的聚合和传播,这个传播的路径表面是双向的互动,实际很多时候依然是一个单向广播的过程,这个过程决定了网上很多小众并不能充分使自己对互联网有一个参与,或者这个参与是不留痕迹的参与,除了他的IP,除了他在BBS上发表的一些内容的话,我们看不到他的存在,随着WEB2.0相应的技术和应用的出现的话,更多的小众成为一个又一个小的互联网圈子的主角。

  第三个层次是微应用,过去很多包括互联网企业提供的服务,虽然是互联网的,虽然我们一直讲个性化,但一直是一个规模化的特点,必须是规模化和标准化的技术上才有市场化,但实际上到今天为止,怎么讲呢,我们注意到在WEB2.0方面,很多微应用还会成为主角,或者一个需求就是一个业务,或者在很多既定操作机器系统的平台上,每个小众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微内容,自由地分享自己的微应用,而且这种微应用就是互联网创新浪潮目前第四个比较异样的,就是越来越多的个性化的东西出新,不是新浪的新闻编辑出现的,也不是搜狐的新闻编辑做出来的,而是网民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体验创造出来的。随着产业的发展用户规模的扩张,用户对互联网参与的程度和参与行为特征的变化,对WEB2.0相关的需求其实应运而生,WEB2.0有技术驱动的成分,更多的是来自需求的驱动,这种需求具体到它被某种技术来实现。

  这是前面讲到的WEB2.0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有需求驱动的成分,WEB2.0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第二个原因,对WEB2.0技术比较有研究的朋友可能注意过,很多企业像微软,曾经做过大量的研发的工作,我认为这一研发是今天的WEB2.0能够浮出水面的一个原因,当初IBM讲到WEB服务,微软的.NET,包括从

JAVA的角度实现互联网的开放,还有包括智能互联网的提倡,包括P2P,都是一步一步催熟了互联网,一步一步使跟静态浏览区分的,以动态和交流为核心的技术,加上在互联网应用层面一些开发技术的成熟,最终使WEB2.0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注意。

  WEB2.0的技术是有他技术体系的,除了通常意义上讲的外部比较大的一个框架,还有底层的技术作为支撑点。有语音相关的XSTML,以及相关的东西,在这方面,我不做过多的介绍。

  说到现在WEB2.0呢,这个WEB2.0到底是什么,WEB2.0我认为是在用户导向的软件

操作系统的支持下,实现用户自主参与,自主共享信息和消费体验的一种网络商业的生态,在这种生态里,迄今为止,我们注意到出现了大家讲的比较多的像BLOK。在WEB2.0的服务器提供的内容呈现形式上来讲,在1.0环境下大家看到的就是主页,在2.0条件下大家看到的是一条一条记录,这种记录是可以被用户任意修改任意提交的,从页面状态来讲的话,在过去我们所看到的互联网,虽然后台的数据库是动态的,但是任何人看到的页面基本是静态的,而且用户对这个页面基本不享有变更的权限。

  随着相关的技术的发展,我们从ISS从任何用户能接触到的互联网的窗口,或者工具上都可以接触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提交自己想提交的东西。

  我抽取了最新的新浪首页,还有Google的首页,还有一个新闻网站的首页,大家对首页的比较就可以看出来,同样是新闻网站,新浪的新闻是分类编辑的模式,而且新浪的新闻除了原创的内容,有很多是从传统媒体整合过来的,关键是这个整合过程是一个编辑另选的过程,这个可以是根据新闻点击率来排序的,总体是按照编辑理解的意义上的重要程度排序的,而且大家看到信息量非常的大,包括各个方面的内容。

  我们再看一下Google新闻提供的模式,我们讲搜索引擎也是WEB2.0,这个理解是不完全一样的,可能还不是彻底意义上的由用户自己定制,自己参与的一个网络,大家看到Google新闻搜索,从中文新闻的搜索,有新闻的关键词,按照时间,按照重要程度的一个排序,按照新闻来源,在他的首页有一个排序,这时候的新闻一定程度上是您想要的,你真正想要的一个新闻,而不是编辑给你编辑出来的新闻,新浪的新闻可能更全面一些,有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到底要看什么新闻,但是新浪网登出来以后我知道了,在Google里是用户想看什么可以搜索什么。我们再看一个更加彻底的模式。COMMON TIMES就是这个网站,它所做的上面的新闻都是他社区的用户,通过他们各种各样的途径,通过浏览提交,根据点击率自动形成的一个首页,这个不是编辑编辑出来的,而是由所有的用户一起通过写作的行为,通过网站的行为,通过阅读的行为最后共同构成一个聚合的新闻页面,这个页面很多的内容,是非常生动也非常有一种自下而上的生命力的。buzztracker.org这个网站做到什么程度呢,重要的新闻,或者新闻所影响的事件的范围,影响的地区,它是根据新闻发生地的时间地点,以及影响的范围做的一个首页,你看按照红色的地域点击的话,你知道大家最关注的新闻是什么。

  到今天WEB2.0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小生态,而且这个小生态,我们注意到传统的互联网企业开始向2.0进入,而且走向结合。

  从国内来讲,迄今为止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有中国博客、博客网等,还有前一段时间新创立的一个叫咔嚓网也是图片的共享。

  前面我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基本的情况,但是也有一些问题,第一个在WEB2.0相关的网站上更多的是用户自主参与自主编辑的特点,第一的是由于相关的排序技术不是很成熟,还是存在相对无序的情况,第二个是从事相关领域的规模和

竞争力普遍偏小,发展起来比较困难,第三个就是技术成熟程度仍然不够,新口号,新业务老技术形式,实际上这些新的功能也贴上一个2.0的标签。第四个是WEB2.0的产业尽管比较小,但是涉及的面很大,哪怕是一个只有几十人管理的一个小的社区,实际上参与的用户可能是上百万,几千万,一定程度上还要面临一个监管的问题,相关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从政策监管层面还是有一些敏感的因素的。第五个方面就是不同的WEB2.0技术和传统的技术的替代,到底谁高谁低,相互竞争的业态是怎么样的,还要走一段来看的,第六个就模仿和拷贝的成分比较多。第七个是很多社区要做更大的时候,最大的问题不是来自自己,也不是来自管理,也不是来自市场,而是来自这种商业模型本身在放大的时候,有一个放大的陷井,当他比较小的时候,非常有个性,大家很多人都愿意在这个圈子里参与交流,但是一放大的时候,马上变成散光了,他的个性不存在了,或者不太明显了,所以相对规模化运作WEB2.0的时候,就变得比较艰难,这个也是我前面跟大家讲的,我们了解到一些比较传统的互联网企业,在做相关的新业务的时候,动作僵硬或者是缺乏感觉的一个原因,WEB2.0相关的技术和商业从它的运营规律和特征,各个方面有它特定的规律。

  还有一个问题,包括刚才给大家演讲的天极网的负责技术的副总裁,去年九月份的时候我曾经和天极网的总裁李志高有一个交流。互联网开始让人感觉到完全超越了过去大家的印象,互联网越来越变得不同了,越来越变得让过去的从业者有一种陌生感,这种陌生感,一方面是WEB2.0对WEB1.0的一个超越,这是一个狭义的超越,依然是浏览器上的超越,这种超越迄今为止,我们看到国内的主要还是文本内容的社区,所以WEB2.0对1.0的超越相对是狭义或者是有限的。

  另外从互联网的创新和超越来讲,我们一个更大的命题是从Internet1.0向2.0的转变 就是要更多地走出浏览器,甚至走出客户端的软件,甚至走出PC,面对很多无线的终端,这方面我们已经注意到了,WEB2.0自己对自己也是一个超越。

  在这个方面,WEB2.0实际上还有一个看法,我认为需要分享一下,因为国内讲下一代互联网比较多,有一些人把WEB2.0等同下代互联网,实际上真正的下一代互联网,我们认为是基础网络,网络操作系统,应用平台以及各种各样应用的一个综合体,这个综合体既包括IPv6。另外一个,我们认为下一代的互联网是包括智能的,融合的,但是分布式的体系开放式的结构,以及自组织的话我们认为是下一代互联网一个真正的要素所在。今天我们关于WEB2.0、Internet20.还有下一代互联网的讨论比较粗浅,尤其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到底是什么。我们首先要走出一个误区,不要以为下一代互联网就是WEB2.0,我们也不能认为下一代互联网就是宽带的一个网络,或者是一个别的什么问题,所以从这个方面,今天跟大家有一个交流,我的报告就到这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