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川:Web2.0在中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3日 12:16 财经时报 | |
熊川 中国的Web2.0起步虽然比美国晚,但与上一次互联网高潮相比,差距已经缩小。 最明显的变化是博客人数的快速增长。 成千上万的人在博客上谈论他们各自关心的话题,而这些话题又被汇集起来形成强有力的声音。 一家名为博客中国的公司从日本软银集团拿到第一笔投资就迅速扩张,目前已经进入第二轮融资,员工数也从去年不到10人扩张到现在的200多人。 “我们要在两年内赶超新浪、搜狐这样的门户。”博客中国的CEO方兴东信心十足地表示。 2004年年底,像博客中国这样的博客提供商在中国不到10家,现在暴涨到近百家,大大小小的网站都开始提供博客空间,Donews、新浪、搜狐、网易都推出了自己特色的博客服务。 在信息聚合方面,国内最先涌现出了一系列的浏览器,周博通、看天下吸引了不少业界的关注,而UCI投资集团的一位经理透露,在浏览器方面已投资了数千万资金。 以提供内容聚合服务的Feedsky公司为例,作为是一家典型的Web2.0公司,其功能主要为分散信息源进行聚合和推广。比如传统媒体的网站,往往面临访问量不够的问题,而对分散化的博客和成千上万的小网站而言,如何更好的传播也是问题,不少人认为内容聚合可能改变传统门户网站主导新闻的格局。 “帮助这些分散的信息源进行聚合传播是Web2.0的关键技术之一。” Feedsky总裁吕欣欣形容自己正在聚合一批“聚合传播的狂热分子”。 在社会性网络方面,网易是国内门户中最早觉醒的,去年就推出了结合博客和社会性网络的“网易部落”,而联络家、赛我网也于今年上半年在内地市场展开拳脚。 名词解释 由一系列互联网新技术发展而来,这些技术包括博客(Blog)、新闻聚合(RSS)、社会性网络(SNS)等,它使网络由过去的中心化转向分散化,用户可以在网上获得更多传播、分享、交流的自由。 一般认为,WEB2.0意味着互联网的“可读”、“可写”和“交互性”更强。比如,你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随意发布信息,这些信息可以被关心相关领域的用户轻松订阅、修改和评价,随着沟通成本的降低,最终形成新一代的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