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流氓软件2005大追杀专题 > 正文

评论:狙击“流氓软件”与提倡商业道德并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4日 15:27 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刘艳军

  当你在网络上下载某些软件时,是否会为下载后附带的各种弹出广告而烦不胜烦?这些被越来越多网友痛斥的所谓“流氓软件”,过去如鬼魅般鲜见的身影,现在却在各种场合出现,成为网络界的一大公害。据最近的报道指出,国内杀毒软件商瑞星在短短几日内,就收到了用户高达数万人次求助,基本都是受“流氓软件”的困扰。少数企业利用“流氓软件
”扩大自己的影响,却以牺牲更多用户的利益为代价,类似于这种违背商业道德的现象,应当引起整个业界的重视。

  “流氓软件”向整个互联网界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互联网法制建设,如何才能跟进互联网变化的步伐?到底要做些什么,互联网企业才能有效实现行业自律?对于前一个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其实做得都不尽如人意,毕竟互联网变化太快,要健全互联网法制建设还需要漫长的过程。现实摆在眼前,短期内要争取互联网环境和谐发展,只能是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和推进互联网企业商业道德建设,而不至于使其仅仅成为一台赚钱的机器。

  据瑞星相关专家介绍,目前网络上存在的“流氓软件”,主要包括恶意广告软件、间谍软件、恶意共享软件等几类。虽然分为好几类,但他们具有隐蔽性、强制性、恶意性等共同点。与病毒软件相区别,“流氓软件”走在病毒软件和正常软件的界点上,打“擦边球”,钻互联网法律的空子,采取违背用户意愿的不正当手段,扩大自己在互联网行业中的影响。对这类互联网企业的手法进行定性,无需进一步探讨,可谓一目了然,眼前最要紧的问题是,企业明明知道这样会引起用户反感,为何还要铤而走险?要对其进行解释,只能有这么两方面。其一,互联网企业生存与赢利的欲望,盖过了它们对“杀鸡取卵”的经营方式的顾虑;其二,某些互联网企业身上的商业道德观念淡漠,没有长远的企业发展规划,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皮包公司”。两种原因,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即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商业道德缺失的隐患一直存在,随着“流氓软件”事件浮出水面,有关互联网企业商业道德问题的讨论应该要提上日程了。

  现实互联网世界,“流氓软件”事实上只是冰山一角,目前还有企业采取其他手法,走“边缘路线”,但透露出来的问题却是一样的。2004年针对短信问题进行的大规模整顿事件,就是因为用户对SP的各种欺骗行为忍无可忍,形成社会的整体压力才出现的结果。SP有意无意误导消费者,进行各种短信包月定制的行为,对比“流氓软件”的恶劣程度,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对很多互联网企业来说,商业道德这样虚幻的字眼,实在没有真金白银来得实在,殊不知,企业将自己当作“刀龃”,把用户视为“鱼肉”的时候,也割掉自己对用户的责任感,构成了对自己的伤害。俗话说,“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如果互联网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果真发展到僵持乃至对立的地步,实在难以想象互联网企业还会有多大的生存空间。

  当然,走向这样极端面的企业,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只要是正规的企业,都不会愿意成为众矢之的。一般的违规企业,大都是采取若有若无、时有时无的方式进行试探,心存侥幸,但这毕竟已经伤及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肌体,公平和谐的互联网环境受到了破坏,应当被及时制止。难能可贵的是,在互联网法制尚未到位的情况下,许多社会和民间力量开始自发组织起来,督促互联网企业重视自身商业行为,维护互联网用户权益。有长远目光的企业应该看到,互联网用户既是互联网产业中的弱势群体,但一旦形成自己的组织力量,也会成为互联网产业中最强势的群体。

  如果将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对比,可以发现,传统产业中的商业道德气氛应该会更浓一些,这其实反衬出互联网产业整体的浮躁状态。

  身处这样的环境,互联网企业的确需要更大的耐性和韧性,才能坚守住自己的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同样,企业成长规律告诉我们,聪明的企业不仅会赚钱,更会努力体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互联网企业也应如此。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