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读书校园天气短信邮箱搜索导航
通行证登录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流氓软件2005大追杀专题 > 正文

网上流氓软件类似病毒 一旦装上便身不由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 07:12 新闻晨报

  打着“技术交流”的幌子一旦装上便身不由己

  网上“流氓软件”似病毒

  晨报讯(记者 陈杰)网民如今常受到“流氓软件”的困扰。这些软件打着“技术交流”、“经济实用”的幌子在网上供人下载,部分用户一旦安装后便身不由己了,要么总弹出
广告,且无法卸载;要么远程控制你的电脑,监视你在干什么。反病毒机构认为,这些软件已具备了病毒和黑客的部分行为特征,但目前处在没有法律明文管理的灰色地带,杀毒软件很难识别。

  记者昨天在一个网络论坛上看到,有网民投诉安装了某下载加速软件后总弹出广告,并无法卸载。还有网民投诉安装了某文件夹加密软件,试用期过后所有资料都丢了,软件作者要收钱才给找回资料。北京瑞星公司反病毒专家告诉记者,从技术上讲,恶意广告软件、间谍软件、恶意共享软件等都处在合法商业软件和电脑病毒之间的灰色地带。它们既不属于正规商业软件,也不属于真正的病毒;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也会给用户带来种种干扰。市计算机病毒防范服务中心有关人士透露,目前这类软件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界定。

  记者了解到,某些下载软件属于广告软件的范畴,但除了正常下载功能之外,它还监控用户的上网行为,强制弹出广告。间谍软件表面上提供一些实用功能,但会在后台收集用户的私人信息,提供给广告商以获取商业利益。恶意共享软件则会用锁定用户信息、加密用户文件等方式强迫注册。更有一些软件强制安装,无法卸载。

  所谓的“流氓软件”往往会大量消耗系统资源,开设用户无法控制的网络端口,收集用户信息,对电脑安全造成潜在威胁。且“流氓软件”也给病毒分析和判定带来了困扰。由于分析方法的不同,这些软件在部分防毒软件的扫描中被认为是病毒,却能逃过另一些杀毒软件的“法眼”,因此需要进行人工分析。

  专家建议,网民不要浏览来历不明的网站,也不要点击网上一些不知道去向的链接。对有些软件弹出的窗口提示“是否要安装”,更得看清楚了。在一些网上热门论坛上,也不要随意下载自称“有用”的“自编软件”,也不要接收陌生人通过电子邮件传来的小程序。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流氓软件新闻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