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祥:Google的中国之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 17:15 ChinaByte | ||||||||||||
文/阿祥 Google刚刚获得在中国内地经营的许可,与它的主要竞争对手雅虎相比,是迟到的后来者。但是,由于Google的到来,中国搜索市场再也不会平静。 中文市场是Google的一条短退,使得这个搜索巨人一直在跛足迎战对手。在此之前,Google的英文搜索非常强盛,占全球搜索市场56.1%的份额,而在中文搜索市场则力不从心,无论在港台,还是在大陆,Google都只能尾随雅虎,甚至还被纯中文搜索的百度抛在身
如果说以往是Google不屑于中文市场,或因政策限制受阻于内地市场,那么,随着中国网民的高速膨胀以及中文搜索需求的增长,Google再也不会坐视中文搜索市场于不顾了。在上海成立办事处,标志着Google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 Google来中国大陆怎么办?熊川认为:Google并购百度已成定局。 诚然,Google并购百度是一条捷径。 首先,百度弥补了Google的不足。 据iResearch(艾瑞)《2004中国搜索引擎研究报告》统计,在中国大陆,百度、雅虎、Google分别以36.29%、22.72%、21.22%的用户占有率占据搜索引擎市场前三位。另据搜狐《2004中国搜索引擎十强榜》显示,百度以33.91%的份额占据第一,Google的份额只有22.72%而位居第三。 如果Google并购百度的百度,在中国大陆所占的市场份额可以轻松跃居第一,事半功倍,坐享其成。 更重要的是,在国内推广市场的顶尖搜索引擎拼比中,中文搜索引擎占有绝对优势。百度在的先发优势已经形成,建立了较高的用户忠诚度,Google并购百度,即使后来,也不用加倍奋力,就能缩短本地化过程,而且,不必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组建新的开发力量,本地化技术服务问题迎刃而解。 其次,并购百度可以化险为夷。 不管怎么说,迟到的Google在中国市场上,都将阻力重重,雅虎、百度等对手的“关键词广告”和竞价排序具有竞争力,对Google的成长构成了一定的约束。国内用户虽有30%的搜索请求是通过Google完成,但Google几乎没有从中国网络搜索广告市场获得任何回报。再加上国内其它搜索引擎的混战,Google要想赢得用户流量和营收增长双丰收,很难。 不过,熊川倒是给Google放出了利好消息,收购百度是最好的选择。理由是:对百度的管理层而言,合并使上市后进入守业阶段的百度有了Google这样一棵大树。对百度的员工而言,省去了在Google正式进入中国后跳槽的麻烦。 Google发言人如此表态:“在中国内地,我们目前更多的是推广Google的具体产品而不是策略”。只推广产品,而没有策略,对于一家国际性上市公司来说,要在中国这样一个全球第二的互联网市场上有所作为,没有策略可能吗?这个态度令人猜想,不是推广策略,就是最大策略,很有可能是选择一家相似的伙伴,来代为推广Google。 那么,这个伙伴是谁?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上,Google与百度的企业文化比较接近。而且,Google已经拥有百度3%的股权,有消息说,Google有意继续增资百度,假如在百度上市过程中成为最大投东,就能掌握百度的控投权。甚至有人戏言,两家公司一旦合并,只要换一下标志而已。 其实,Google并购百度,只不过是业内人士的良好愿望而已,即使Google有情,也还要看百度是否有意。 百度已成为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发展势头良好。Google并购百度,从眼前看,百度背靠大树好乘凉,创始人李彦宏也许会进入Google最高管理层,相当一部分员工也将在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但从长远看,百度的品牌将会消失,作为纯粹的中文搜索引擎也不复存在,充其量只是Google的一种“语言”的服务而已。如果这个结果是李彦宏创办百度的初衷和追求的话,很难说不是缺乏“鸿鹄之志”的“燕雀眼光”。 不过,对于创业者,也不能求全责备。在中国,争相出卖自身的网站比比皆是,因为中国互联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与其坐而待毙,不如傍一个大款,曲线发展。百度夺得中文搜索市场第一之后,面临的挑战很大,前有雅虎,后有Google和微软,再加上新浪、搜狐等本地化门户网站的围剿,百度前景虽好,但战线吃紧。何去何从,Google来了,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百度毕竟有Google的股份在,就看这步棋怎么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