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懿:国内互联网进入地震活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1日 21:10 东方网-文汇报 | ||||||||||||
文/张懿 “这应该是一桩先结婚再恋爱的资本故事。”在盛大收购新浪19.5%股权,成为最大股东之后,有评论家如此分析互联网界新年的头号新闻。 收购案发生后,新浪和盛大都采取了相当程度的缄默态度,但分析后不难发现,国内互联网界其实早就蕴藏了爆发“地震”的因素,现在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则正式宣告开始。
有准备的没有准备的 新浪似乎有些懵,在盛大发布收购公告后很久,公司没有作出任何回应;媒体对此也准备不足。此前,网易、雅虎等都传闻“要收购新浪”,而盛大却从未进入名单。不过,盛大显然对此作了充分准备。 去年10月,盛大通过发售可转换债券筹集了2亿美元现金。此后,盛大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并购,现在看来,这些收购可以说是为“新浪行动”进行的练兵。 盛大此次收购的时机可谓恰到好处。新浪在2月7日发布了季度财务报告,由于成绩并不理想,第二天股价大幅跳水,而盛大目前掌握的980万股新浪股票中,有超过700万股是在2月8日和9日购入的。此外,今年5月新浪将召开例行股东大会,有了这段准备期,盛大可以联合其他股东,为自己在董事会改选时争取支持。 目前,盛大掌握新浪19.5%的股权,根据财务规则,如果股权达到20%,盛大的财务报告中就将计入新浪的损益;而19.5%则让盛大在掌握最大股权的同时,保持了自己经营的独立性。 最能买的最可能卖的 新浪和盛大是目前中国网络企业的两个标杆:前者是中国网络门户的旗帜,拥有最多网民;而后者是赢利能力最强的公司,市值最高。 虽然新浪拥有人气,但始终无法将人气顺畅地转化为收入。从美国证监会的公开信息可见,新浪管理层、大股东近来一直在减持股份,分析家把这解读为信心不足。同时,和搜狐、网易等创始人占大量股权的公司相比,新浪股权很分散,原来最大的股东控股不到10%,这也给盛大在未通知新浪的前提下,通过公开市场购买股票成为第一大股东创造了条件。 盛大董事长兼CEO陈天桥曾经表示,盛大如果不趁现在的机遇迅速做大,今后一定会后悔。盛大同其他为赢利苦苦挣扎的国内互联网公司相比,最具收购的实力;而同受到互联网监管政策限制的外国公司相比,则有本土化优势。 娶媳妇灭情敌 人们常把公司间的并购比喻成婚姻。此次盛大单方面的收购行为,因此也被发挥成为“先结婚后恋爱”。不过,用娶媳妇来描述盛大对新浪的“动作”恐怕还不完全恰当。 陈天桥曾经表示,盛大今年将重点推进“客厅娱乐”:即把用户群从年轻人拓展到全家,让他们在客厅而不是网吧,通过联网的电视机,消费包括电影、音乐、小说等的各种内容,而不仅是游戏。客厅的市场潜力远胜于网吧。在提到“客厅娱乐”可能的竞争对手时,陈天桥曾点到新浪。 新浪作为国内最大的门户,覆盖了各年龄段用户;虽然新闻是新浪的招牌,但在其他内容的提供上也很有实力。盛大成为新浪最大股东后,如能有效整合双方优势,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即使合作不利,盛大至少也可让自己的发展减少一份阻碍。 个案大势 在三、四年前,以新浪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曾全体遭遇“生死劫”,虽然此后抓住了短信这根救命稻草,但却一直没能再成功找到新的赢利点。 “短信经济”迅速过热,引发了大量的违规操作和不良内容,从1年半前开始,国内一直在强化监管——新浪最近的暴跌,就是因为其“星象短信”被叫停从而拖累赢利所致。搜狐和其他一些门户网站也都面临增长难题。 作为拥有近亿网民的互联网大国,中国的互联网精英企业却始终无法找到稳定的赢利模式,本身就积累了“地震”的能量;作为目前将网民数量转化为收入做得最成功的公司,盛大的突然崛起打破了网络经济的格局,也促发了“地震”的到来。 分析家们认为,盛大联手新浪之后,实力将陡然增强,将对其他主要网络公司构成巨大挑战。为保持竞争力,它们必将开始新一轮收购;如果失败,则可能被兼并。 声明:新浪网科技频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新浪公司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