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ina.com.cn |
| |||||||
![]() |
|
![]() |
|
|
新华网北京1月14日电(记者李斌)北京大学今天再次传出现喜讯:继1999年底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具有知识产权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后,科研人员仅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研制出支持32位和16位两套指令系统的微处理器,并设计出操作系统和信息家电的原型。这标志着我国嵌入式微处理器研制达到90年代末国际水平。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熟悉的国歌声回荡在空中。这是令人激动的时刻,因为这是在“中国芯”和自主操作系统的共同驱动下实现的。张效祥、沈昌祥、董韫美等院士和其他专家纷纷向研制者们表示祝贺。 “虽然只是嵌入式的中国芯,但这标志着我们在微处理器研制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张效祥院士说。 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集成电路技术和以操作系统为核心的软件技术是信息产业的两大核心技术。微处理器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心脏”,现代通信设备、网络设备、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无不构筑在微处理器上。微处理器主要分为通用式和嵌入式两大类。 在863计划、教育部和北京大学的支持下,杨芙清院士率领的研制小组从多年前开始挑战微处理器这一当今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在数十位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研究工作捷报频传,步步推进。 “做出这样的工作,国外需要2-3年,我们之所以能够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取得重要进展,主要是因为去年已经建立了一个软硬件的设计平台,使设计有了依据。”主要研制者之一的程旭博士说。 据悉,这套系统不仅具有较高的性能,而且功耗也很低,满足了高端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需求,设计实现了基于“中国芯”的信息家电示范原型系统。 “这表明我们完全有能力研制微处理器,发展我国的微处理器事业,不能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跟踪,重要的是采用最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突出自主创新。”王阳元院士说。 据悉,我国科学家将力争在2-3年内,在智能IC卡、嵌入式系统和系统芯片等领域研发出一系列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