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技数码 > 正文

针尖对麦芒 看两大存储介质的幕后角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 09:09 IT168.com
  1月5日~8日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一年一度的CES大展上,两种新一代高清光盘同时亮相,HD DVD宣布3月28日正式在美国销售,BD阵容也不示弱,预计5、6月份也将上市,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也发布了即将发行的支持两种格式的电影名单。HD DVD和BD的标准争端已经无可避免,大战一触即发。

针尖对麦芒看两大存储介质的幕后角力
HD DVD vs. BD:你硬我软

  以东芝为首的HD DVD阵营和以SONY为首的BD阵营,根本的分歧在于光盘的结构。东芝主张HD DVD应该建立在DVD已有的技术基础上,强调同DVD的兼容和过渡。而SONY主张BD应该彻底和DVD决裂,采用全新的技术。两标准都采用405nm的蓝紫色激光器,但BD采用全新的1.1+0.1mm的光盘结构,数值孔径NA提高到0.85,最小坑点长度只有0.139μm,数据轨道间距只有0.32μm,而HD DVD仍采用目前DVD的0.6+0.6mm的光盘结构,数值孔径NA从DVD的0.6些微提高到0.65,最小坑点长度为0.204μm,数据轨道间距为0.4μm。由于这些结构的差异,BD单层可达25G,双层可达50G,是普通DVD的5倍以上,而HD DVD分别只有15和30G。在技术和硬件的性能上,HD DVD处于劣势。

  HD DVD在技术同BD的不足,也正是其在市场上的优势,HDVD可继续使用DVD光盘生产设备,生产成本较低。生产一张单面双层HD DVD光盘所用的时间不到3秒甚至可达2秒,成品率高达90-95%。而且同一条生产线生产HD DVD与DVD光盘的切换时间仅需5分钟。最重要的是,即使厂商只使用现有的DVD光盘生产线,也只需7秒即可生产一张HD DVD光盘。由于HD DVD与DVD采用相同的盘片结构设计,因而光头的设计难度大幅降低,从而间接降低了新光头的成本。而生产HD DVD播放机,也不需要建立专门的生产线,现有的DVD生产线稍加改造就可进行大规模生产。

  BD,因为其设计与DVD毫不兼容,必然增加激光头设计难度。此外,由于BD采用的在1.1mm厚的底板上覆盖0.1mm厚保护层的结构,通过使用厚度仅有0.1mm的保护层,虽然减少了由于光盘摇动而产生的失真,提高读取质量,增加记录密度,但是由于覆盖层变薄,光盘的耐伤、抗污性能随之降低,为了保护光盘表面,不得不在光盘外面增加一道光盘盒。这也增加了BD光盘的生产成本,并加大了薄型驱动器的开发难度。

  HD DVD的这一优势,目前以得到显现,日前东芝一款HD DVD的价格,只要499美元,比9年前DVD刚上市时599美元还要低100美元。而BD最低也要1000美元以上。

  而且最主要的是,无论是HD DVD还是BD,最终图象编码方式除了MPEG2之外,还采用H.264和VC-1。在HDTV应用上,H.264与VC-1比MPEG2拥有巨大的优势,比如2小时的HDTV节目,如果使用MPEG2最小只能压缩至30GB,而使用H.264、VC-1编码,在画质丝毫不降的前提下可压缩到15GB以下。东芝在决定开发HD DVD之初,就确定以H.264与VC-1的高压缩率,弥补容量上与BD的差距。随后,H.264和VC-1也成为BD的标准,HD DVD依靠软件将BD在硬件容量上的优势化为无形。

  由于H.264和VC-1拥有极高的压缩效率,因此东芝阵营后来又推出了一种类似于DVD-9格式的HD DVD-9标准,最后BD也被迫推出BD-9标准,基本是BD阵营主动放弃容量的优势。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数码相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