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主要内容发布会昨日举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3日 09:30 新闻晨报
-晨报首席记者 郭翔鹤 北京报道 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主要内容发布会昨日下午在中国气象局举行。据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介绍,有不少中国科学家参与了这份报告的编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四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向外界披露了地球面临的紧迫灾难威胁,并正式在全球变暖方面为人类“定罪”。下个月在印尼巴厘岛将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上,该报告将成为讨论主题,并为2012年以后新的国家减排行动框架提供科学依据。 晨报记者了解到,本次IPCC综合报告共有四大看点: 看点1 为人类正式“定罪” 报告称,最近研究事实表明,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浓度明显增加,这些气体浓度水平远远超过工业化以前几千年的浓度水平。数值模拟和归因技术证明,近50年来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很可能是由于过多的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结论可靠性在90%以上———这是国际科学共同体对人类最严厉的一次“气候定罪”。 看点2 “不可逆”灾难将袭地球? 该报告称,未来100年,全球地表温度可能会升高1.6℃到6.4℃。包括我国在内的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未来100年升温幅度最大。 罗勇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可能会发生一些突然事件,或者是不可逆转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极地部分冰盖会进一步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有可能会淹没或改变低洼地区海岸线分布。” 看点3 全球GDP损失5.5%? 报告揭示,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影响,亚洲地区的人们可能因洪涝干旱引发的腹泻,明显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此外,人类社会还将面临一系列冲击,从经济学分析上看到,到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等效二氧化碳浓度如果稳定在710PPM(百万分之一体积单位),全球平均宏观经济代价将是1%GDP收益。如果人类采取措施将其稳定在445PPM水平下,将会付出5.5%的GDP代价。 看点4 中国种植业可能减产10% 罗勇介绍,过去50年以来,中国的六大主要江河径流量都呈下降趋势,北方河流下降幅度最大,比如淮河和黄河。这一方面给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也给工农业用水供应带来很大的影响。根据中国学者预测,如不采取任何适应气候变化对策的话,到2030年中国的种植业生产能力总体上会下降5%到10%左右,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个主要作物,都会以下降为主。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