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9日 07:55 新华网 | ||
新华网合肥9月28日电(记者喻菲、蔡敏)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也被称为“人造太阳”计划。1985年,在美、苏首脑的倡议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简称IAEA)的赞同下,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ITER(即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得以确立,其目标是要建造一个可自持燃烧(即“点火”)的核聚变实验堆,验证聚变反应堆的工程可行性。 ITER计划独立于IAEA之外,最初由俄、日、美、欧四方共同承建。2003年2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ITER第八次政府间谈判会”上,中国宣布作为全权独立成员加入该计划谈判。这意味着中国承诺承担ITER工程总造价46亿欧元的10%,并享受全部知识产权。 2006年5月24日在欧盟总部布鲁塞尔,中国、欧盟、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和印度7方代表共同草签了《成立国际组织联合实施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ITER)计划的协定》,这标志着ITER计划实质上进入了正式执行阶段,也标志着我国实质上参加了这一计划。 与 国际空间站研究、欧洲加速器、人类基因组测序研究等项目一样,ITER计划也是一个大型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它的实施结果将决定人类能否迅速地、大规模地使用核聚变能,从而可能影响人类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的进程,因此意义和影响十分重大。(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