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杭州抢救运河“文化基因”(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 11:50 人民网-人民日报
科技时代_杭州抢救运河“文化基因”(组图)
大运河流经地区示意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科技时代_杭州抢救运河“文化基因”(组图)
大运河终点标志——杭州拱宸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本报杭州9月10日电 记者杨雪梅、鲍洪俊今天从杭州市政府获悉:为了保护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杭州市政府率先决定在大运河杭州段两岸设立保护缓冲带。在缓冲带之内的可以代表大运河文化的桥梁、码头、商埠、粮仓、长达数百米的老街区都将“应保尽保”,50年历史以上的老建筑严禁拆除、严禁任意改建。几代居住在运河两岸的居民不必全部搬离,如果他们依然愿意住在运河两岸,政府承诺为他们改善住房内部设施,以利于运河民俗文化的传承。

  专家认为,杭州在运河两岸划立缓冲带的措施,为京杭大运河这一人类文明代表作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做出了创新和有示范意义的贡献。

  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涉及6省市18个城市,止于杭州,目前杭州段的大运河依然保持着繁忙的航运。横跨于古运河之上的拱宸桥、广济桥等桥梁见证了运河流淌千年的历史,富义仓等留存不多的粮仓见证了中国漕运的兴衰,还有一些早已废弃不用的码头、商埠等都是目前大运河两岸留下的重要遗存。正是这些活的遗存使运河杭州段成为专家心目中运河申遗的核心代表段。杭州市设立遗产保护缓冲带,将严格按照“申遗”的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运河沿岸小河直街、桥西街区、塘栖古镇、广济桥、拱宸桥等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和文化遗址的保护、修缮和恢复。

  设立缓冲带会让运河沿岸的老居民搬迁吗?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说,京杭大运河体现的是流动的文明,“申遗”只是众多的目标之一,而解决民生、保证运河的继续发展更重要,设立缓冲带的目的不仅仅是建设一条旅游观光带,还要让两岸老百姓生活得更好,让运河两岸生生不息。杭州不要求所有的居民都搬离运河,如果他们愿意住在运河两岸,政府将为他们改善“缺厨少卫”、“冬冷夏热”的住房设施;而愿意搬迁的居民,将由政府出资统一收购他们的老房子,并按照“申遗”的要求进行统一保护。

  据了解,京杭大运河今年6月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之后,沿岸的河北、山东、浙江、江苏四省以及北京、天津两市的文物部门已经启动了对于大运河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摸底调查。而一个由全国政协牵头、大运河沿岸各城市参与的大运河文化研究会也在筹备中,它将对京杭大运河的文化遗产“基因”进行界定,并积极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关于大运河保护的整体方案。

  专家评说杭州经验(延伸阅读)

  -郑孝燮(建筑规划文物专家):我曾对大运河杭州段的保护提出三个核心的要求,一是运河两岸一定要划定保护范围;二是要尽快将一些文物申报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给它们保护“身份证”;三是一个遗产的完整性不但包括古代的遗存,而且包括近现代、甚至“文革”和当代的建筑,因为这条大运河是流动的、活的文化遗产,如果保护利用得好,还将会继续存活上千年,因此大运河的保护要体现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杭州设立缓冲带较好地体现了这三个原则。

  -罗哲文(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缓冲区规划,是世界遗产保护的一个总体趋势。近年来,

城市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城市发展给世界遗产及周边环境的保护造成压力。划定缓冲区,是未雨绸缪之举。杭州在运河两岸设立缓冲带,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运河的文化遗存,为“京杭大运河”将来的“申遗”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石。现在的重点是如何把他们的经验用立法或其他形式巩固下来,推广开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