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村落考古为破解楚文化起源提供重要线索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 10:21 新华网 | ||||||||||
新华网西安5月26日电 (记者 冯国) 在机械的轰鸣声中,考古学家最近发掘了一个两千八百年前的西周小村落,其日用陶器的楚文化特征,为破解楚文化起源这一千古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 主持考古发掘工作的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亚长说:“这个命名为过风楼的村落遗址,出土文物如鬲等红陶器物,与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明显不同,而与中后期的楚文
这个古村落遗址位于陕西省商南县过风楼镇,它分布在汉江的最大支流--丹江北岸的二级台地上,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100米,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村落主要由两组坐北朝南的房子组成,其中一号房为一座方形单体建筑,面宽4.4米,进深3.4米,房前有平整的院坝;二号房位于一号房西侧,为一由五间居室组成的排房,东西面宽21米,进深5.5米,房前有一道围墙,屋后则发现有篱笆墙痕迹。 楚国在西周初年便已立国,与周王朝关系密切,周公就曾到楚国避过难。随其国势日强,便逐渐向东方发展,遂有“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的史实,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影响很大。随着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的大量开展,人们对楚国、楚族、楚文化等的了解有了重大进展,但是大都仍囿于东周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至于更早的西周时期的情况则了解甚少。 杨亚长说,丹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一条沟通中国南北文化的重要通道,过风楼遗址西周村落的发现,对研究西周时期的社会结构,探索早期楚文化的渊源等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