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约》专访戴复东:我的父亲戴安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 21:49 BTV-《世纪之约》 | ||||||||||
《世纪之约》2005年10月25日播出 我的父亲戴安澜 ——建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戴复东 63年前,一位少年护送着父亲的灵柩,经历了自己人生中最崇高的一次旅程,见证了一个民族对英雄的真挚情感。他就是在缅甸壮烈殉国的中国远征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之子
记者:1941年您父亲带领远征军200师进入缅甸抗敌,您还记得最后一次和父亲分手时的情景吗? 回答:那是1941年的冬天,最后一次大家吃了一顿饭以后,第二天早晨一早他就准备走了。汽车停在那个路边上,他就走到前面去,把那个车门打开了,回头朝我们看了一下,笑了一下,然后车子就走了,从此他就离开我们。 记者:后来我们在资料里看到,远征军最后的那一场战斗是非常非常悲壮的。 回答:是的。打到最后我父亲就召集全师的军官在讲话,他说如果我打死了,副师长代替,副师长打死了,步兵指挥官代替,步兵指挥官打死了,哪一个团长代替,一个个交代下去,而且他说你们自己下面也要交代下去,所以立下这个决心。而且我父亲还写了遗嘱,让下边的人也都写了遗嘱。那日本人想把这个部队消灭的话,那极其极其困难。打到后来杜聿明觉得不能再这样坚守,于是撤了,撤了日本人还不知道这支部队撤的,所有的伤兵全部带走,日本人不知道,第二天早晨日本人再猛烈轰击这座城市,可是部队已经走掉了,所以他们非常高兴。那么日本人进来发现是座空城,日本人非常气愤,所以对我父亲这个部队恨之入骨。 但是我父亲后来带部队回国的时候,日本人就做了五道封锁线,三道公路两道河流的封锁线。但是他们还是一点一点得打回来了,没有打散,不像其他的部队,包括杜聿明第5军那都是一样的,打到后面日本人打打打全都散掉了,这个部队始终没有散,等于凝成一个团就往北面推推推。打到最后一条公路的时候,第5道封锁线的时候,我父亲比较急了一点,就始终打不下来,牺牲也不小,我父亲亲上第一线,亲上第一线的时候,那时候天也快黑了,也看得见,我父亲就指挥哪个团怎么样,哪个部队怎么怎么样,站得稍微高了一点点,结果敌人所有的机枪向他扫射,打他肚子打他肠子,肠子打了出来,倒在草里。后来,副师长参谋长临时弄两根棍子这么编一编把他搁在那个棍子上头,捱了八天。 记者:这个八天的经历后来你们有过了解吗?父亲最后的这八天。 回答:唉,没有药,没有饭,什么也没有,电台也打坏了,走了八天,最后不行了,才死掉了。死之前当时那个参谋长问他,说是我们该怎么回去,从哪条路回去,我父亲叫他们把地图拿来。我父亲走的不是一般人想走的那条路,指了另外一条路,说从这条路回去,后来才知道日本人在原来准备走的那条路上布置了一个大口袋,张了个那口袋,准备把这个师全部吃掉,结果我父亲不知道什么原因,觉得这条路虽然好走,但危险,不如走另外一条路,走了另外一条路,一点妨碍都没有,日本人一点布置也没有,结果就回到了中国。那么指完了之后,他叫人把他衣服稍微整一整,把他抬起来,他自己朝北面看了一下,两眼一闭倒下去了。 记者:我看到在资料里面介绍就是在你父亲,刚才讲的向北面倒下之后,所有的士兵都舍不得他,一直又继续抬着他的尸体又走了很久。 回答:抬着走,没有几天尸体发臭,这个没办法,自然规律,但是他们又不舍得把这个尸体丢掉,于是就拿了一些树枝什么的用火烧,工兵做了一个很简单的棺材,这还是在缅甸境内的事情。抬回来到了腾冲以后,地方上有一个士绅,他觉得这样一个军人在为国牺牲,这么个棺材不象话,他把他自己的棺材,楠木棺材,这棺材应该是很值钱的,他把它送给了我父亲,他们就他的骨灰搁在里头,一直抬回国内。 记者:你是怎么得知父亲牺牲的消息的? 回答:他出国没有多久当时报纸上就登出来了,中国军队就是父亲那个师,在同古歼敌五千人。当时我觉得荣誉得不得了,我觉得我父亲实在是了不起,后来又有一次就收复失地,报纸上也登出来了,但是后来就没有消息了,一直没有消息。一直没有消息当然因为我们也不在部队,没有经过作战也不会想到那么多了。有一天我在那个操场上面,在练双杠,一个同学跑过来告诉我,他说戴复东,你的爸爸是叫戴安澜吗?我说是啊,他说死掉了,我一下子就从双杠上手一松掉下来了。我就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报纸上登的,他说你去看看,结果我就没找到这张报纸,后来我再问人家,人家也不肯跟我说,当时我心里就很沉重了,那时候我在贵阳清华中学读书,离贵阳市有18公里远。我母亲是住在贵阳市区里,我不敢跟我母亲打任何的招呼,也不敢托人跟她说,我心里想就我自己憋这吧。 记者:那时候你有多大? 回答:我才刚刚13岁多一点。后来有一天我在上课,有个人来找我,说你母亲来了叫我去,我心里想糟了大概我母亲知道这个事情了。那么见了母亲之后,母亲和我抱头大哭,母亲告诉我,奶奶还在贵阳,不敢跟奶奶说,当时心里痛苦得不得了,也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情,但是就知道他已经死了。那时候那几天晚上上晚自修的时候,学生都在做功课,那时候我就不行了,我跑出来,跑出来我在露天地下我走来走去,我心理就在想,他们多幸福呀,他们有家庭多好呀,我说我这个家庭等于就没有了,我父亲死了以后我们还不知道到底怎么办呀。(文/北京电视台《世纪之约》李妍) 戴复东介绍 1928年生于广州,安徽无为县人,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院长,同济规划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 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同年到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至今,历任同济大学建筑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先后担任过同济大学建筑系系主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院长,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同济规划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等职。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