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水怪之谜专题 > 正文

走近科学:中国水怪调查——天池“怪兽”(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 10:29 CCTV-10《走近科学》栏目供稿

  主持人: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今天的《走近科学》。长白山天池里面有水怪这个消息由来已久,很可惜,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什么答案。但是正因为如此所以说它就跟尼斯湖水怪,还有神农架野人等等这样的消息并称为世界的几大不解之谜。

  但是到了2005年7月份,在短短的十几天的时间里面,长白山天池的怪兽却奈不住寂寞,频繁地出现,并被一些游客拍成了一些影像资料,我们的记者闻讯也立即赶往了长白山天池进行了一番细致而深入的调查,在调查的过程当中她却发现,几乎所有的目击者他们的陈述都不一样。

  2005年7月7日,家住吉林省抚松县的郑长春,在长白山天池偶然拍到了一个在水中上下起伏的神秘生物,尽管这个生物在水面停留了两分多钟,却由于距离太远而看不清它的模样。

  时隔不久,2005年7月21日,长白山科研所工程师黄祥童,又在距天池岸边600米左右的水面上抓拍到神秘生物的照片,不仅如此,通过望远镜的观察他发现,这是一个出水两、三米高的巨型生物。

  就在同一地点,几天前,摄影员孙福新拍到的照片也证实了这一点。

  通过对种种现象的分析,我们发现这很可能是一个用肺进行呼吸的哺乳类动物。果然,其后我们找到的一位名叫周凤瀛的目击者,不但证实了这一点,而且根据他的描述,我们还得到了这样一张水怪的画像。

  然而,就在

天池怪兽的面目逐渐清晰起来的时候,一位名叫刘波的年轻人和他的同伴薛俊林却说,他们看到的天池怪兽是一个长着轮胎般大小头部,能够把头长时间浸在水中的动物,这个说法几乎推翻了我们前面的推断,同时让我们感到,天池中的怪物还不止是一种!

  带着种种疑问,记者夜探天池水边,最终发现了一只离奇死亡的燕子。

  为了解开燕子的死亡之谜,第二天,我们来到了长春。

  高玮,是东北师范大学著名的鸟类学家。因为曾多次深入长白山搞野生鸟类调查而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老山参”

  记者:这是什么呀?

  高玮:这就是白尾燕。

  记者:是么?这不是腰白的。

  高玮:哦,这就叫白腰雨燕。白腰雨燕翅膀非常长,翅膀比它尾巴还长,所以它落在地上起

  不来,飞不起来。必须落在崖,像这样崖上,唰,起来,飞。

  记者:那它一旦要是落在沙滩上或者是水面上就不行了?

  东北师范大学著名鸟类学家 高玮:不行了,起不来。它这个是怎么死的呢,我知道的原因啊,长白山尤其天池雾比较大,雾大有时候对面都看不见,所以它在天上飞,它速度很快,它相当于火车的速度,每小时可以达到百公里,所以它速度非常快,撞在石壁上,掉下来。

  撞山而亡?果然,在燕子的头部我们发现了使它丧命的石块。

  尽管答案有些出人意料,但事实足以让我们信服。更让我们意外的是,高教授本人竟然也是一位“水怪”的目击者!

  1984年8月,高玮和同事正在长白山进行鸟类学考察,偶然听说这几天又有怪兽在天池频繁出现,出于职业的敏感,他们连夜赶到天池,分成几组在山顶守候。

  东北师范大学著名鸟类学家 高玮: 我们早上出来以后,8月20几号,都穿着皮大衣,在那坐着看,等到8点多钟时候出来四个……出来以后,我们用望远镜一看是天鹅那样的,而且是水还在动,白色的,完了我们就从天文峰东边豁口下到天池边上……

  我们在水边上等啊等啊,看啊看,看的老半天也没看到,也没伸脑袋,后来有气象站的一个男同志他到了50多米的时候,他开始下去……捞上来一看是一种蛾子,蝴蝶蛾,这个蛾子多大呢?就像火柴盒那么大。

  在山上时明明看到的是天鹅般大小的东西,怎么到了水边就变成飞蛾?这究竟是为什么?

  东北师范大学著名鸟类学家 高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态呢?因为尤其早上的时候,湖面上风平浪静像镜子一样的,一旦它在水面上游的时候,飞的时候可能掉到水里,它就一拍打,这个水,波浪起来太阳出来搁东边一照反射这个光也是非常大,所以出现象天鹅像牛那么大的东西。

  主持人:

  传说中的巨型怪兽,怎么突然之间就变成了一只小小的飞蛾呢,这真的好像是给我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于是关于“长白山天池怪兽”在我们脑子当中就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它到底是子虚乌有还是确有其事?如果说子虚乌有的话,那么,那么多目击者亲眼看到,那么多的人们拍摄到的影响资料,这又该如何解释呢?如果说它是确有其事的话,那么为什么众多的目击者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人的陈述都不一样呢?到底是我们被谎言蒙蔽了,还是那些目击者他们被假相蒙蔽了呢?假如说我们换上一种平常心,从另一个视角,不是从这种寻怪的心态来从新审视这些线索的话,那么结果又会怎样呢?

  首先让我们再来看2003年吉林电视台记者在天池中拍到的这种水面打旋的奇异现象。

  7、8月份是天池水温最高的季节,也是鱼类的繁殖期。因为鱼是体外受精,为了在水中获取更多的受精卵,某些鱼类就会出现这样交颈旋转的动作,这时水面就会出现水花旋转的现象。

  而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原来刘波和薛俊林目击神秘生物的这个地方,很久以前就有一个名字叫做“钓鳖台”虽然如今这个名字已经被很多人淡忘了,但当初这里又是因何得名的呢?这里会不会真的生活着一种龟鳖目的爬行动物呢?

  龟和鳖都属于水陆两栖的爬行类动物,所不同的是,龟有角质的皮肤和坚硬的背壳,而鳖的背壳是平坦光滑的软骨。它们大部分时间呆在水下,可是由于爬行类动物都是用肺进行呼吸,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它们就要浮出水面换气。龟鳖目的动物有冬眠的习惯,每当气温降到十摄氏度以下时,它们就会进入冬眠状态,只有到了夏季才活动频繁,它们常常在夏季的傍晚浮出水面觅食,而这也正是刘波他们在天池中发现黑色生物的时间。

  更为有趣的是,与蛇颈龙相比,图中的怪兽是否与眼前这只慢腾腾的乌龟更为相似呢?

  可是天池的年平均水温最高只有11度,一年中有近八个月的时间大雪封山,如果有爬行动物又如何能够生存呢?

  吉林省地震局长白山火山监测站站长 张恒荣: 当时天池下面经过我们考察,和多年通过勘测角度考察,因为它地下,天池有个断裂带,断裂旁边有温泉。

  原来在与钓鳖台紧邻的天文峰和对岸朝鲜境内的将军峰下,各有一处近百米长的温泉带,即使在最冷的冬天也不会封冻。而且在它们之间的水下,还存在着一条火山断裂带,那里也源源不断地有温泉冒出。

  吉林省地震局长白山火山监测站站长 张恒荣: 温泉水在流出来之后能达到六十多度左右,六十多度和冷水结合之后,有一段断代就是10度以上到20度左右这个水。

  北京动物园两栖爬行动物馆馆长 刘立泉: 爬行动物正常情况下水温,一般气温、水温在20多度它就可以进食,可以吃东西,如果再低了它就不进食了。

  而刘波和薛俊林发现黑色生物游动的地点,正是在这片温暖的水域。

  主持人:

  原来山高水冷只是长白山的一个表面印象,实际上在它的底部却是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小环境。当然这一切都是拜火山所赐。

  那么为什么薛俊林他们会认为他们看到的那个物体,是一个黑色生物的头部呢?我们给仔细的来分析一下,当时刘波手电打开,薛俊林肯定是看到了这个生物两只眼睛的反光,但正是因为这两只眼睛在反光,所以薛俊林就判断说反光点的背后就是它的头部。可是大家现在想一想,如果脖子前面给它插上这样一个东西,然后把两只眼睛摘下来,放在这个小东西前头,这么一来的话,就感觉到什么呢?他们看到的那个40厘米左右的黑色物体,不是一个生物的头目而变成一个生物的身体或者背部了,同时呢,这个头部,小的东西和这个身子是离的非常非常近的。这么看,像是一个什么呢?现在,我们为了便于大家看的更清楚一些,我挪一个方向,大家看,像什么呢?展开您的想象力,像不像是一只乌龟或者是一些龟鳖类的动物?的确很像,这么一说的话,我们大家就会明白,因为我们都知道龟鳖类生物它很容易就能长到三、四十厘米的个体了。

  可是,1980年8月的那天早晨,周凤瀛老人发现那个不明生物的水域也恰恰就在这个地方,但是据他说呢,当时他看的那个东西呢是头伸出水面有一米多长,而且长满了毛的一个兽类,那么在长白山天池当中有没有这样一种喜欢长期在水中生活的兽类呢?

  在长白山自然博物馆,我们终于发现了一张以往几乎从未见过的面孔,而它也是长白山上惟一一种无水不欢的哺乳类动物。

  老猎人: 总的情况来看是水獭,水獭的生活习性来看,它这一辈子一般就是90%以上在水里头。

  水獭是一种半水栖动物,它擅长游泳,动作敏捷、嗅觉发达,野生状态下行踪难觅。

  捕鱼是水獭最大的爱好,即使在饱腹之后,它仍然会无尽无休地捕鱼。而天池中生活着大量的冷水鱼,无疑是它捕食的上乘之选。

  水獭的头部是扁方形,体毛短而密,背部棕黑色,腹部毛色灰白,头颈部上窄下粗,因为是食肉动物,牙齿也异常锋利,这些特点与周凤瀛老人的描述竟然完全一致。

  而水獭喜欢边游动、边翻滚、戏耍的情形,与几位目击者在天池中看到不明生物的动态也完全吻合。

  那么,天池每年从11月开始封冻第二年6月冰雪才会完全融化,这期间水獭怎么生活呢?

  老猎人: 底下的松花江支流里的水獭,一面抓鱼吃,一面往上走,为啥,和鱼的生活习性有关,这个鱼,松花江主流也好,支流也好,这些鱼多数都是游到上游凉水里头下卵、孵化、繁殖,到秋后往下走,咱们这有个说法叫七上八下,一直到7月份鱼是往上走的,到8月份开始鱼就往下走,所以随着鱼群的移动这些水獭跟着就往上走。

  原来,水獭是每年的夏季顺流而上,寻着鱼的踪迹来到天池的,难怪以往几乎所有的水怪目击者事件都是发生在7、8月份。

  薛俊林: 天池天气特别好的时候,这个水獭有成群的水獭,就是在水里头嬉戏,天好的时候,高兴,就是蹦起来,有时候窜起来,蹿得挺高,这个望远镜都能看见过。

  那么黄祥童拍到的这个跃出水面的动物会不会也是水獭呢?

  主持人:

  那么究竟是水獭还是怪兽,看来谜底一会就能够揭晓,不过却有一个问题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除了高玮教授说,他看到的怪兽,是掉入水中的飞蛾之外,其它所有的目击者都说,他们看到的怪兽体形非常大,但是我们知道水獭这个生物虽然很可爱,但是个头从头到尾绝对不过超过一米,但是目击者都说,他们看到的光是这个怪兽出水的部分就长达一到两米,而且体大如牛,头大如盆,这都和水獭怎么也占不上边儿!长白山怪兽它到底是另有隐情还是另有所在呢?这些目击者他们是怎么看到这些东西的呢

  二十五年前,在天池有“怪兽”的新闻最为轰动的那段时间,许多报刊杂志都曾刊载周凤瀛老人关于“水怪”目击过程的回忆文章,然而,就在他当年亲笔书写的介绍文章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描述。

  一尺和一米相差两倍之多,难道是这个动物在时间的流逝中长大了吗?

  方舟子: 我们如果当时看到一个觉得比较奇怪的东西,在事后回忆的时候,或向人描述的时候,就很容易就做一番加工,并不是说描述的这个人他想要骗人,他不一定有这种想法,但下意识里就会对它进行一番加工,进行一番添油加醋的这种描述,就为了能让听话这个人能够有兴趣,觉得我跟你讲一个故事,我讲的就有这种倾向讲的越有意思越好,所以下意识就会有一些夸大这种成分。这个在心理学上是做过这一方面的试验。

  而另一位目击者黄祥童回忆,当时那个不明生物,距离他所在的这个名叫补天石的地方大约六百米左右,那么在六百米外的水面上出现了一个两三米高的物体,水边的其他游客是否也看到了呢?

  记者: 当时周围人的是怎么一个反应?

  黄祥童:当时周围人他们没有望远镜,他看不到。

  记者:肉眼根本就看不到?

  黄祥童:肉眼你看不到。顶多感觉一个小点。只有到望远镜你一拉过来,当时我开始用的长焦的十五焦端,一拉过来之后,就看得非常清楚了。

  一个两三米高的物体,在没有障碍物遮挡的六百米之外,究竟需不需要用望远镜才看得到?我们来做一个实地测试。

  身高165厘米的记者和一个60厘米高的充气玩具,同时站在六百多米之外,两米左右高的堤岸前,现在我们将摄像机镜头调到35毫米焦距,这就相当于普通人肉眼的视力。在不进行任何变焦的情况下,两米以上高度的堤岸和一米多高的人显而易见,而60多厘米的充气玩具还可以隐约看到一个小黑点。

  记者: 当时你在望远镜里面看到的有参照物么?

  黄祥童:没有,全是就光是水面,没有参照物,只有拿走望远镜之后,拿数码相继再拍,

  有一个参照物。

  记者:你是根据什么开看的?你是根据山体?

  黄祥童:根据山体,因为当时大概的判断了一下,回之后来又推算了一下觉得差不多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黄相童通过望远镜经过15倍放大后,所看到的那个不明生物,并没有他估算得那么高,这很可能就是一个出水几十厘米高度的普通动物。

  方舟子: 他所谓的这些怪兽,根据大家一般的描述,都是一种很大型的动物。那么我们现在已知的这个大型的动物主要就是说三类:鱼类、还有一个爬行类、还有一个哺乳类。这些都是属于高等的动物,高等的动物它如果要生存、要繁衍的话,不能说只靠那么几头、几对,公母雌雄,就能够一直都繁衍下去,它不可能。如果它这个群体数目太少的话,繁衍几代以后就是出现近亲繁殖,大家知道,近亲繁殖的结果就是会让你这个这些,这个群体的它的遗传的品质,我们术语叫“遗传品质”,就越来越糟糕。这样的话就会,慢慢的就会灭绝,所以为什么避免这一个近亲繁殖呢。像这种高等动物它一个群体,一般要有几百头左右才会避免,至少要有几百头,它避免这个近亲繁殖,才会不会说因为这个灭绝。

  2005年9月8日,在结束调查即将告别长白山的这天清晨,记者决定在天池边最后一次守望怪兽……

  记者:现在大概是早上的7点30分,在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等待之后,我们终于在天池的水面发现了一些异常。

  此时,在天池平静的水面上,由东南方向出现了一个体大如牛、颜色深黑的物体,它游动极快,身后拖着一条近百米长的喇叭形划水线,这一幕可否就是1980年8月老作家所描述的情景?黑色的身体,尾部溅起白色的水花,这可否就是照片中的神秘生物?然而,当我们将摄像机变换为120毫米的长焦镜头时,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不过是朝鲜境内的一艘快艇……

  主持人:

  其实,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可以帮我们去解决这个问题,在天池这片水域之中,如果说里面有一种动物或者有一种怪兽生存的话,那么它保证自己的繁衍就得有一定的种群规模。种群规模一旦有了之后,它就绝对不可能在这片只有不到10平方公里的水域上是神出鬼没、踪影难觅,而应该是经常出现才对。俗话说的好嘛,少见多怪,正是因为我们知道长白山天池水当中少有动物出现,因此当一有动物的时候,我们就会往这种怪兽方面去想了。但是现在经过我们一番调查之后大家也都发现,长白山天池里面,水下有鱼,水上有船,空中有飞鸟,山上有走兽,任何一种动物都可能会在这个水面上驻足停留。关键就要看我们自己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这个问题了。好,感谢大家收看今天的《走近科学》,下期节目我们再见。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