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一:泰山老虎人间蒸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 13:51 北京科技报 | ||
漫画/孙云峰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骗局开讲 总有一些记忆让我们难忘,总有一些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些骗子让我们切齿,总有一些骗术让我们喷饭…… 又到年关盘点,“中国十大科技骗局”梅开二度再次登场。时光虽然荏苒,骗术依旧 回顾发生在去年的骗术种种,骗子的技巧并不高明,骗术百变也未离其宗,但是为何骗术总能得逞?当真是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 从特异功能到学术造假,从商业欺诈到伪科学,不光大明星上了神婆的当,连院士也遭遇“推销铅笔”这种小儿科的困扰,用一纸公证为绝食的真实性做证据,更是沦为笑谈。 除了骗子处心积虑防不胜防,我们更应该反思:是学术环境的浮躁心,是追求功名的虚荣心,是不求严谨的浮夸心,是追逐金钱的贪婪心,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心,让人们短暂迷失了方向,给了骗子生存的空间。 去年此时,我们信誓旦旦:纸里包不住火。谎言重复一千遍,仍旧只是谎言。 现在我们相信:纸里的确包着火。科学是我们坚持的真理,提高科学素养就能分辨真伪把谎言戳穿。纸里包着你和我的火,对于赛先生的呼唤,一切骗术全无法阻拦。 中国十大科技局之一: 泰山老虎人间蒸发 武松在世徒唤奈何 故事回放 历时18天泰山打虎未果 2005年6月8日早上8点左右,东岳泰山东麓东御道景区附近的上梨园村,一名金姓女孩“发现老虎”。6月8日至10日期间,泰山景区公安分局110指挥中心接到了不下20个“发现老虎”的报警电话,泰安市相关部门调查后,张贴出千余张紧急公告宣布泰山东麓有“三只”老虎出现。 随即,泰安当地干部群众1000余人分成100个搜寻小组,在发现老虎的泰山东麓实施拉网式大搜寻。 6月16日至24日,搜索行动不断升级,但老虎依然没有踪迹。 6月25日,泰安方面对外发布消息,没有发现老虎踪迹,停止全面搜索老虎行动。历时18天的“泰山老虎事件”为2005年留下一堆谜团。 事件谜团? 专家结论未能解开疑惑 事实是,近100多年来,泰山就没有出现过老虎,这一次凭空出现的3只(一说2只)老虎,它们究竟从哪里来?后来又去了哪里? 由于泰山没有野生老虎,而且与省内各大动物园联系,均没有丢失老虎的。有关人员遂判断“老虎可能是外地运输途中不慎丢失或因担负不起饲养老虎的昂贵费用而遗弃的。” 不过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从“发现老虎”到“封山捕虎”,前后不过18天,尽管当地出动了上千人进行了荷枪实弹的地毯式搜山,但是那些显然比打虎队员更不适应泰山地貌的老虎,却“神秘消失”了。 有关部门不得不动用“专家”来为这场老虎风波收场:“目击者都是有辨别动物能力的成年人,因此可以肯定6月8日至11日之间,泰山东麓确实发现过老虎。” 专家认为,老虎可能有三个去向:一是人工饲养的老虎没有野外捕食能力,有可能已经回到其饲养地;第二种可能则是老虎已经饿死在泰山某个隐蔽的角落;第三是老虎可能已经离开泰山周边区域。 这一结论引发了更大的质疑:首先,大规模的搜山根本没有发现老虎的尸体,饿死一说显然无法成立。说“老虎自己回到其饲养地”,这个饲养地为什么没有找到?难道老虎会认家?老虎的来源也都难说清,怎么轻易下结论说:老虎具备“回家”的能力?它们的“家”究竟在哪儿? 目击证据先天不足 记者查询所有当地有关报道了解到,引起这场争论的所有老虎目击报告,只有3例半有名有姓,而且其论述有很多值得推敲之处。 最早报道是6月8日早上8点左右,一名金姓女孩正与另外两位女孩在距防护网约六七米的养鱼池边工作。突然,她看到防护网外一个黄毛黑花纹的动物在慢慢走动,但由于栗子树挡住了动物的头,三人无法辨认。 金姓女孩在没有看到“黄毛黑花纹的动物”的头部的情况下,便报警说发现了“老虎”,而黄毛黑花纹的动物,除了老虎,还有很多,比如大型犬。 而有关部门最早发布的公告,正是在这些村民目击报告的基础上匆忙作出的:“接群众举报并经查实(此处注意有‘经查实’三字,记者注),泰山东麓发现三只老虎(一大二小)。”而最后的新闻发布会,3只又变成了“2只老虎”。由此可见,调查并不严密,结论也相当草率。 另据了解,在后来当地公安人员对证人的询问中,据说,有“目击证人”又改口“什么都没有看到”。 记者回访 连根虎毛都没有看到 2005年12月28日,记者再次致电泰山风景区管委,宣教处的王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语气里仍然带着不解:“没事了。根本就没有找到老虎。” 记者问:“是没有找到老虎,还是泰山就根本没有老虎?” 王先生说:“我认为是一场虚惊,费了很大劲,什么都没有找到。” 记者问:“当地出动了大量的人力去搜山,而且据当地报纸报道,曾经发现虎粪和虎毛这些直接的证据?” 王先生:“没有没有。连根虎毛也没有看到。都是骗人的。” 专家释疑 盲目从众心态让流言“成真” 泰山附近的村民是最先发现老虎的人,对于“老虎事件”,他们经历了恐慌、平静到厌倦的心理历程。老虎是会吃人的,人们为此而恐惧。随后一段时间里老虎销声匿迹,人们也逐渐了解到这几只老虎很“面”。随着时日增多,人们逐渐开始担心多日缺吃少喝的老虎可能会铤而走险,袭击村落。由于担心抓住老虎遥遥无期,村民中开始有了急躁情绪,这种情绪甚至蔓延到了城市中…… 专家告诉记者,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典型的从众心态。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周晓虹教授指出:一个幼稚的谣言在农村经常能大行其道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相关知识匮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谣言是从众心理的大范围“发作”,像一个漩涡,会将越来越多的人卷进去。广大民众对这种违反常识的有关谣言深信不疑,“泰山老虎事件”概莫能外。 越是离奇古怪、荒诞不经,人们越是相信,这是传言甚至谣言这个最古老的大众传媒之所以能持续不衰的魅力所在。 而最受牵连的自是泰山旅游。泰山上出现老虎的惊人消息让向来坚挺的泰山旅游大受影响。据说捕虎期间,因为这几只莫须有的“老虎”,泰安市每天的损耗不下百万元。 记者手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违反常识的事情,譬如朝阳北路出现老虎之类。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有一句名言:“群众不善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群众的这个特征在一些非常事件,尤其是带有蛊惑性的突发事件中总是可以得到重复性的验证。 文/本报记者 杨猛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