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北京科技报专题 > 正文

汪品先:我为什么炮轰院士制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 07:28 北京科技报
科技时代_汪品先:我为什么炮轰院士制度
汪品先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院士制度罪与赎

  ●编者按

  12月中旬,每两年增选一次的两院院士评选相继揭晓,101名科学工作者榜上有名。披红戴花之时,各界对院士制度的反思、质疑,乃至“炮轰”,也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激烈
程度。

  邹承鲁、周光召、汪品先等院士对院士制度的种种弊病,进行了很多评判,还有学者从院士制度的沿革分析讨论院士制度的“存废”。而据报道:作为回应,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说,中国科学院已经准备在明年春天召开两次关于院士制度建设的研讨会,邀请其他国家科学院、工程院的专家、官员一起探讨对策,让院士制度永葆青春和活力。

  发生在岁末的这场“院士信誉危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学术腐败侵蚀到最高科学界的结果和表现。这几年,中国院士数量直线上升。而据报道,随着院士人数的大幅度增加,我国科技

竞争力的世界排名却由1998年的第13位降到了2003年的第29位。

  与此同时,少数院士却因为“参与商业炒作”,“抄袭论文”,“鼓吹特异功能”,“学术造假”留下了笑柄,玷污了院士的光荣称号。正如邹承鲁院士所言:这些人、这些事,虽然只是院士队伍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少数人影响了院士的声誉、特别是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的声誉。就像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

  何祚庥院士说“院士出了‘院子’,就不是院士了”。现在,对于院士制度的关注也的确正从院里延伸到院外。令人欣慰的是,记者采访的这些院士无不直言不讳,对院士制度进行了深刻的解剖和反思。这表明我国科学家群体的核心是具有良知和正义感的。公众希望,对于院士制度的讨论,能给院士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一个审视的空间,还院士一方净土!

  11月15日,在13名两院院士、100多名企业家与科技人士参加的“院士圆桌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教授汪品先院士原定宣读一篇学术论文。但是,后来他转而谈论中国的院士现在社会把院士捧得如此之高是站不住的,总要掉下去,“院士是人选出来的,少一票落选就回家抱孙子去,多一票就什么都有了,什么评审会都少不了,都要发言,人家都洗耳恭听。有这样的人吗……”

  汪品先院士的发言,随后得到许多院士的回应,近日,记者就此对汪品先院士进行了专访。

  “院士不是‘特权’和‘金钱’的代名词。”

  北京科技报:目前我国的院士选举,您认为主要存在那些方面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汪品先:现在的院士类似于“一考定终身”,承袭中国几千年的科举制度,主要依靠的是单位提名。单位提名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是重要的,因为院士制度已经中断了几十年,加上当时院士的人数又少,很多人对此不是很了解。但是这几年情况已经变了,大家对此有所了解后,在下面进行的非正常操作太多了,所以不能再采取单位提名这样的老办法了。我认为应该由院士群体本身来选举才对,国际上都是由院士提名的。正常的情况应该是被选举人是受别人推荐的,自己本身不知道,应该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而目前的情况是在院士选举之前,候选人所在的单位常常会下力气、花钱帮助个人搞公关。

  北京科技报:为什么会造成单位公关这类不合理的现象呢?

  汪品先:这也跟目前社会上对院士的炒作过热有关,有些单位盲目地攀比你有几个院士,我有几个院士,好像院士的多少就代表单位水平的高低似的。

  北京科技报:据说您认为应该取消院士制度?

  汪品先:现在的院士制度是1990年制定的,当时是说十年不变,但是到了2000年还是没有改革,所以现在每次遇到院士选举的时候,大家的意见很多。我所说的改革并不是要取消院士制度,我主要强调的是把它过热的部分降温,现在不仅社会上把院士炒得太过分了,我们自己也没有很好地节制。其实每位院士只是在自己的领域里面属于权威,因此我说要降温的办法就是,把院士还原到学术上权威性的最高荣誉称号,而不是“特权”和“金钱”的代名词。

  “‘院士终身制’是个很滑稽的说法。”

  北京科技报:近年有一些企业家和官员也参选院士,他们是否符合院士评选的标准?

  汪品先:关于院士评选标准,现在我们自己也没有想好,所以这个不能妄下结论。

  北京科技报:那么就现在的标准而言,您认为合格的院士有多少?

  汪品先:因为我并没有对此做具体的调查,所以无法告诉你现在合格的院士有百分之多少,我也不想因此和其他院士挑起矛盾,很多敏感的话题由我来说是不合适的。

  北京科技报:由于现在学术腐败现象层出不穷,院士评选的标准又没有一个合理的说法,因此社会上关于“院士终身制”的问题争论不休,反对者和支持者各有说辞,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汪品先:“院士终身制”是个很滑稽的说法,根本没有必要将其作为一个课题来讨论。我认为院士仅仅只是一种荣誉,既不是职务,也不是职称。如果院士本身不意味着金钱,不意味着特权的话,就不会有这么多问题出现,院士作为终生荣誉是无可厚非的。当然,如果院士犯法又是另外一回事,毕竟现在确实存在许多院士腐败的问题。

  “应该尽早把知识分子的待遇规范化。”

  北京科技报:据我了解,北京的一些院士一个月大概收入10000元左右,但是在有些地方和单位,给院士住

别墅,配备高档轿车,享受比较高的待遇,这也成为院士制度被人诟病的一个方面,您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汪品先:关键在于各种变相的补贴,国家应该尽早把知识分子的待遇规范化。社会对知识的尊重体现在院士身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把它绝对化。早些年我曾提过多次,将工资问题理顺是当务之急,并不是靠院士的头衔给你增加多少工资,而是应该根据你的能力和贡献。当然,既然能被选上院士肯定是具备了相当的能力和贡献,但是这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依据。现在有些地方不分青红皂白,凡是院士就给多少多少钱,这个办法本身并不可取。

  北京科技报:您认为院士待遇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比较合适?

  汪品先:这件事情应该摆在工资体制上来加强改进。现在普遍都有加薪问题,待遇高了是个好事情,但是应该将其规范化,也就是说应该将各种各样的补贴变成工资才对,不断增加补贴不是个好办法。其实院士本身的工资很低,我现在才2000元左右,但是我的收入却是工资的好几倍。这就好比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打补丁,首先应该将衣服调整好,如果补丁比衣服还大的话,这就不正常了。我认为应该是有个国际标准的,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不要求同国际接轨的话,但起码要被国际社会所接受。

  北京科技报:我了解到您是1991年被评选为院士的,那时的待遇怎么样?

  汪品先:我记得当时只是增加了国务院给的两百块钱,后来上海市政府又给了六百块。

  汪品先院士

  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地质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教授、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现担任深海“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专题策划杨猛。北京科技报: 杨猛、吴洣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