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换脸手术引发争论专题 > 正文

专家解密中国换脸方案:更换一只鼻子60万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 08:37 新京报

 专家解密中国换脸方案:更换一只鼻子60万元
换脸的手术流程(图片来源:新京报)

专家解密中国换脸方案:更换一只鼻子60万元
换脸手术关键点(图片来源:新京报)

  “表情要求的精确度容不得丝毫差错,哪怕是一根末端神经的缺失,微笑也可能会变奸笑”

  -核心提示

  中国医生着急了,他们认为自己本可在法国同行之前完成人类第一宗换脸术。

  中国患者也着急了,甚至没有任何损伤的健康者也梦想用手术刀变换容颜。

  真正的中国换脸手术仍在若干不确定因素中等待未来,虽然京沪宁三家机构在不久前因征求换脸者的新闻而成为焦点。

  但三位走上擂台的医生都用冷静而谨慎的态度谈论技术:天然的人体排异反应会让换脸者术后一生面临未知考验;精确到微米的血管和神经接合会否让微笑变成奸笑;尚无定论的手术时限让一张人脸在异体复活之前遭遇彻底死亡的风险。

  通过与每一位医生的交谈,记者试图解读中国换脸手术的更多细节,同时关注这一手术的伦理之惑:换脸和救命一样必要吗,这个问题的一种回答是:没有脸还能算人吗?一位医生认为,绝望的毁容患者比公众更有权利来回答这一质疑。

  剩下的问题是费用,有多少中国人有能力为更换另一只鼻子和另一张嘴巴而支付60万元人民币?

  聚光灯,显微镜下,随着细小的血管被一根根缝合,陶瓷般的青灰色很快泛起了红色,原先冰冷的皮瓣也变得渐渐温暖了。

  11月27日至11月28日,法国一家医院的手术台上,38岁的法国女子伊莎贝尔·迪诺尔接受了世界首例换脸手术。

  24小时后,麻醉剂消散,迪诺尔从昏迷中苏醒,在她的脸上,原先被狗咬烂的巴掌大的皮肤不见了,替换上的是一块来自另一名脑死亡女子的脸皮。

  世界为之震惊!

  这一奇迹的导演者依然是法国著名医生迪贝尔纳。

  同样是他,7年前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手移植手术。

  紧接法国其后,中国的医学专家也发出了声音——京沪宁三地以不同的方式竞相抛出了“换脸”手术的橄榄枝。

  在香港导演吴宇森1997年执导的电影《变脸》中,一警一匪的换脸过程完成于几个唯美的画面剪切。而现实中,被医学界认为“手术禁区”的换脸,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

  “法国人仅仅将患者的脸换去了巴掌大的地方,就引起了世界轰动,这是为什么?”12月12日,南京军区总医院整形外科洪志坚抛出问题后停顿片刻,伸出了两个指头。

  因为这次法国的手术中包含了两个关键词——“异体移植”和“脸”。

  没了脸还能算人吗?

  “换上一张新的脸,实现了血液顺利回流仅仅是完成了手术的一半,如何让这副假面具根据自己的心情自如地动起来,这才算真正的成功。”

  “终身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是换脸手术的巨大障碍。”洪志坚解释,人体本身是个大的免疫系统,对于体外的任何组织都具有排斥性。这样的好处是,假如

病毒细胞侵入后,自身免疫会将之杀死,保护自体。同样,异体移植后,外来组织会被系统识别为有害物质,在7-10天内会被杀死。

  目前惟一可以解决的方法是:终身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但问题是,这个药物保护了异体组织受到排斥的同时,也降低了人体自身的免疫力。

  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是,一方面是免疫抑制药物本身产生的特有的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肾毒性、糖尿病、脂代谢异常、血细胞减少等;另一方面长期免疫抑制状态还会造成感染和肿瘤的发生率增加。

  洪志坚说,已有数据显示,手移植病人有80%机会发生感染,20%发生移植后发生糖尿病,4%-18%发生恶性肿瘤的可能。

  另一个更为关键的词是“脸”。


  洪志坚说,脸是人的最重要的特征,决定了人的容貌因素,而脸所作出的各种表情又是脸不同于任何器官的一个独有特质。

  曾经一度,断手移植因涉及到多种组织成分,包括皮肤、肌肉、肌腱、神经、血管、淋巴结、骨和骨髓,不同于一般的内脏器官的移植,被医学界公认为复合组织移植(简称CAT)中的“黄金标准”。

  脸除了拥有这些组织成分外,又承担着人喜怒哀乐丰富的表情功能,换脸的难度系数显然又要远远高出这个黄金标准,让众多整形和移植专家望而却步。

  “换上一张新的脸,实现了血液顺利回流仅仅是完成了手术的一半,如何让这副假面具根据自己的心情自如地动起来,这才算真正的成功。”洪志坚说。

  “脸是人的身份证,换脸就等于换人。”——这个最根本的疑虑,被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的人士一次次抛给了整形专家要求回答,因此也让脸成为了手术刀始终不敢跨越的禁区。

  为此,医学伦理审查委员划出了一条标准:移植手术必须要出于救命的需要。

  显然,内脏移植被纳入了“救命”之列;可是毁容并没有威胁生命,全脸移植成了并非非做不可的治疗。

  2003年“换脸”课题立项之初,同样的质疑被台下的专家提出的时候,上海交通大学第九人民医院整形与修复重建外科李青峰教授的回答堪称经典。

  李在墙上并列打出了两张照片:左边是名女子的清秀头像,右边是个脸部严重损毁的头像。

  “这是同一个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台下众多评审员的表情僵住了。

  李青峰随后说道:“没了命也就没了人,但人没有了脸还能算人吗?”台下顿时沉默。

  2004年,上海

东方卫视针对“换脸”曾做过一项民意测试,64%的受访者认为患者需要治疗,应该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而18%的人则出于社会安全的考虑,对“换脸”手术的实施表示反对,另有18%的人担心风险太大,不支持也不反对。

  “究竟该不该换脸的伦理问题现在炒得很热,但其实让大众去讨论意义不大。”11月12日,洪志坚语出惊人。

  洪解释说,现在的讨论不在一个基点上,更多人的质疑是换脸会让罪犯得逞。

  其实,究竟该不该换,那些身处绝望中的毁容病人最有发言权。

  换脸者的选择标准

  记者见到了该院初筛后的3位换脸候选人照片:已看不出常人的脸部轮廓,面部近100%毁坏。

  “严格说来,法国的那例病人的脸仅仅是局部损伤,完全可以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异体移植换脸术得不偿失。”11月13日,密切关注法国换脸手术的李青峰表情严肃。

  “换脸是万不得已的下下策。”李说,选择什么样的人换脸?什么样的脸该换?医学界应该有个尺度。

  12月8日,南京军区总医院整形外科通过媒体公开征集换脸者,并列出3个条件:头面部严重烧伤后的畸形;一般45岁以下;可考虑烧伤早期,面部创面尚未修复的病例。

  “根据课题组的初步设计,手术剥离面基本上是从发际线到两边太阳穴,一直到下巴,其中包括捐献者的鼻子、嘴唇和眉毛,如有需要耳朵也要剥离。”洪志坚强调说,只有常规治疗已无计可施的前提下,他们才会选定这张脸。

  但洪志坚坦言,因眼睑皮肤结构又细又薄,操作难度最大,分离层次太厚了移植后可能出现眼皮抬不起来的情况,太薄了又保证不了血液供应,所以他们也会尽量避开眼睑。

  短短几天,洪志坚已经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100多位报名者。“应接不暇!甚至个别健康面容的人也来报名,我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把他们劝回去。”在洪的电脑里,记者见到了该院初筛后的三位换脸候选人照片:已看不出常人的脸部轮廓,面部近100%毁坏。

  与此同时的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首席整形专家陈焕然博士也在向社会征集换脸者。陈将换脸病例分为了三大类:严重

车祸者、烧伤者和面部肿瘤者。

  “面容损毁涉及纵、横两个方面,但查看纵向的受损度则更为重要。”李青峰说。

  李透露了该院选择首例换脸者的三个条件:面部损毁的面积要广、深度要深;要有鼻子、嘴唇等器官的缺失;要有渐进性不断恶化的损伤。

  手术刀究竟切开脸皮的哪个层面才算科学和合理?

  得到的回答却是不同的。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58,000篇。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