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换脸手术引发争论专题 > 正文

国内给人换脸技术上可行 动物实验已获成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2日 08:00 东方早报

  早报驻江苏记者 龚菲

  美国好莱坞大片《变脸》中,两位主人公面容互换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戏剧冲突让人印象深刻。20日,南京军区总医院“全面部复合组织异体移植”课题专家组组长、整形外科主任医师洪志坚告诉早报记者,国内“换脸”手术已逐渐成型,“进入临床阶段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动物“换脸”实验已获成功

  洪志坚说,由于车祸、烧伤、意外损伤、脸部肿瘤等原因,每年有不少人被毁容,对其中的严重者,传统的整形治疗往往需要几次甚至几十次手术,而“换脸”能一次性解决问题。

  要进行“换脸”手术,必须找到肤色、肤质、脸型、面部肌肉等与受赠者相似的捐献者(死者),然后,将捐赠者从头发到耳朵、下颌的脸部皮肤完整地取下,移植到受赠者脸上。术后,受赠者的“新脸”能保持正常形态,不影响吃饭、呼吸和视物等。

  据介绍,手术时,医生先取下死去仅6~8小时的捐献者的脸部皮肤;在另一间手术室,剥离接受移植者的“旧脸”。

  随后是最关键的“脸部再造”,医生必须将受体的受损血管及神经与移植面部精确接合,再将“新脸”缝合,整个手术至少24小时。

  到目前,国内医学界已多次进行了“换脸”的动物实验,中国医科院整形外科

医院曾将2只羊的脸进行交换,手术相当成功。

  给人“换脸”技术上可行

  在技术上,为人进行“换脸”手术的主要问题是异体排斥反应,且接受移植后需终身服用有一定副作用的免疫抑制药物。

  由于人的面部神经非常丰富,手术能否保证神经点全部吻合是个问题———如果神经不能成活,就会出现表情呆板、无表情;同时,像所有器官移植一样,人体会排斥外来细胞,导致脸部变黑甚至脱落,需二次移植甚至多次修补。其次,换脸后要终身服药,对肝、肾有一定伤害。

  目前,免疫抑制药物对自身器官的保护作用和对排斥异体的抑制作用明显,且毒性减少、费用降低;同时,大量实验表明,脸部的动、静脉可以得到吻合。洪志坚透露,英国皇家医学会对大量的血管吻合手术和器官移植手术的调查显示,移植手术失败,因血管吻合及其他技术原因引起的可能性小于5%,因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引起的可能性约为10%。

  进入临床难在何处?

  2003年11月,因考虑到“对受体本人和供体家人的心理冲击”,英国皇家医学会对伦敦西部皇家自由医院为人进行“换脸”手术予以否决———在国内也是如此,因缺乏法律规范,以及可能产生的伦理、心理、公共管理等诸多问题,还没有人敢冒险手术,“换脸”进入临床阶段尚有待时日。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泉认为,“不管是受术者还是他人,对新面孔都有一个适应过程———自己不适应,会带来心理上的自我丧失;他人不适应,会不让‘新面孔’介入其内心世界———这个过程有长有短,也有可能永远适应不了。”

  江苏省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副主任李箕君也认为,“手术前需要排除有心理疾病、障碍的患者,并根据不同情况在术后进行心理干预。”

  “现在‘换脸’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但涉及到的问题应提前考虑”,据由医生转行的南京东方瑞信律师所律师张奎介绍,“保护病人隐私是医院的责任,但换脸后,和原来的样子判若两人,与证明身份的证件都有出入,就会给公共管理带来影响。”他表示,至少,术前应有户籍登记部门出具的证明、术后应由医院出示手术证明等。

  相关报道:整形大师详解中国式换脸 社会排异大于生理排异

       世界首例换脸术将进行 专家称伦理关难过

       人类首例换脸手术引争议 美医生全球征变脸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58,000篇。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