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上的超级列车 把风险变风景(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3日 11:40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第九期 | ||
![]() 风火山隧道(童国强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 纳赤台运梁列车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四年前,苍凉广袤的青藏高原上响起了铁路的开工号令;四年后,路轨已铺至拉萨,只等着汽笛鸣响,车轮轰隆的那一刻。这历史上第一列开进西藏的列车是什么样的?能否抵御世界上最高海拔地带的严寒、暴风、强沙尘、强雷电的袭击?能否保护乘客不受高原缺氧、紫外线辐射伤害安全舒适地进藏?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列行驶在同样环境里的高原列车,青藏线列车将是独一无二的。为此我们专访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专业人士,在这里提前将展示青藏线列车的真实面目,让读者先睹为快。 一.系统配置与飞机媲美的“高原机车” 这条铁路,静卧在世界最高海拔地带,与深蓝的天、雪白的云、洁净的雪山、澄碧的湖泊、安详觅食的羊群相伴,犹如一条神奇的天路。而修建它时所遇到并最终被克服、战胜的三大难题即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与高寒缺氧,也使这条铁路的诞生具有天路般的意义。很快这条天路所具有的神奇性即将展现出来。第一列火车开动的日子已屈指可待。这个时间被锁定在了2006年的7月1日。 想象的世界是不牢靠的,明年7月1日才是真相大白之日。因为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过这么一条相同的铁路和列车。没有的原因是因为地球上没有第二个青藏高原,没有相同的或可与之相比的恶劣环境。因此没有任何可比性,也没有成熟技术可借鉴。 那么我们最为关心的高原缺氧问题将如何解决呢?今年5月,在新华社记者采写的一则新闻中我看到了一点讯息:报道说,两台由中国南车集团戚墅堰车辆厂为青藏铁路专门研制开发的“雪域神号”高原内燃机车已正式落户青藏高原格尔木机务段。为了适应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特点,这辆机车采用了许多新技术,表现在 柴油机功率发挥、启动性能、制动系统、机车抗寒能力和可靠性、机车给氧和防紫外线等12个方面。令人感兴趣的是,机车的司机室采用了防紫外线镀膜玻璃,司机室顶部后端设有“制氧机”,供司乘人员使用。
“制氧机”三个字似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这种随时可制造氧气的方法比在列车上携带氧气袋更为先进、便利。据说这辆机车在此后的日子里经常为来青藏线视察的领导使用,效果良好,只是它还没有挂上车厢,如果要牵引编组为16或18节的车厢,在冻土地带也能达到100公里/小时的速度,还能做到低油耗、低污染物排放,也许还略嫌不足。 庞巴迪公司是青藏铁路客车技术合作方,该公司驻中国首席代表张剑炜先生说:“在每列车里都配备有两套供氧系统,一套通过混合空调系统中的空气,使每节列车内含氧量平均提高到23%;另一套系统,可以让旅客直接使用独立的接口来吸氧——就像我们通常在飞机上见到的那样。”可谓上了双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