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6月封面

祖国的另一面

    这次地震的震中竟然在大禹的故里——汶川。有人认为震中在北川,可是北川也被考证为大禹的故乡。上世纪30年代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去汶川凭吊大禹遗迹时,曾留下“禹王明德古今悬,哪计汶川与北川”的诗句。有人说中国的象形文字的出现和成熟,也与天灾有关。因为天灾的缘故,灾民们被迫迁徙,在迁徙的过程中,总是遇到话语不同的族群,这时只好画图沟通。天灾不断,于是象形文字就出现和越来越成熟了。人们之所以愿意 组成国家,就是因为国家——全体人民组成的共同体能帮助人们做到他们作为个体或者家族存在时所不能做到的事情。[全文] [评论]
《中国国家地理》卷首语:“天府”,博大精深的概念
 袖珍之地能不能成为天府? 沿着石窟的长廊

《中国国家地理》群博客 单之蔷博客 《博物》群博客

杂志历史

  《中国国家地理》前身为《地理知识》创刊于1950年1月;1961年1月改名为《地理》,1966年又恢复原刊名;1972年10月,在停刊6年后复刊;2000年10月杂志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

杂志封面秀

重点合作>>>

2006年6月青藏铁路
7月1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青藏铁路即将通车了。这条离天最近的铁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铁路。对此,《中国国家地理》特别推出了228页加厚版的“青藏铁路珍藏版”。>>专题

2006年2月青海专辑
杂志社执行总编单之蔷和编辑们数次深入青海采访、收集资料,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推出的这两期杂志《青海专辑》集合了杂志社的精英力量,把水乡的称呼还给了可可西里,让埋没在青藏高原身后的青海展现出自己的个性。>>专题

2004年11月河流专辑
编辑部陆续派出6支采访队伍分赴莱茵河(荷兰、德国等)、湄公河(缅甸、老挝等)。墨累河(澳大利亚)以及国内长江、黄河和淮河的多个河段进行了为期将近一个月的采访。在付出巨大人力和物力的同时,也为读者展现了一种关于河流的全新诠释。>>专题
2004年7月阿尔金
“回望阿尔金山20年”考察团一行23人,历时半个月时间,对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东部以及西部进行地质地貌以及动植物的综合考察。>> 全文

2004年6月8日金星凌日
2004年6月8日下午1点许到下午7点半,新浪网、中国国家地理、广东天文学会将联合在互联网上以视频和图文的方式播报金星凌日天文奇观。>>专题
其他合作:
2004年2月青藏高原如何搏弈铁路延伸
2005年1月南水北调专题调查
2004年7月大香格里拉科考

1文章>>
  • 中国国家地理:祖国的另一面 (6月11日 15:58)
  • 卷首语:“天府”,博大精深的概念 (2月19日 16:56)
  • 中国国家地理:袖珍之地能不能成为天府? (2月19日 16:50)
  • 中国国家地理:沿着石窟的长廊 (11月20日 15:43)
  • 卷首语:文明是沙漠的馈赠 (11月20日 15:25)
  • 中国国家地理:江南应该感谢塞北 (11月20日 15:07)
  • 单之蔷:戈壁是阻挡沙尘暴的功臣? (11月20日 15:03)
  • 卷首语:“绿量”与森林覆盖率 (11月20日 14:58)
  • 中国国家地理:额尔古纳河 (9月25日 16:10)
  • 中国国家地理:千年传唱的牧歌 (9月25日 16:06)
  • 卷首语:游牧的起源 (9月25日 16:03)
  • 白云鄂博:发现国家宝藏 (9月3日 15:44)
  • 古生物:见证西北环境变迁 (9月3日 15:42)
  • 《中国国家地理》:大凉山的毕摩故事 (9月3日 15:32)
  • 《中国国家地理》卷首语:从颜真卿到袁复礼 (9月3日 15:28)
  • 跨海工程:史无前例的大手笔 (5月20日 03:40)
  • 调水梦:自由流动中国水? (5月20日 03:35)
  • 《中国国家地理》卷首语:大国的随想 (5月20日 03:30)
  • 《中国国家地理》:曼蚌的阿卡人 (4月24日 17:15)
  • 《中国国家地理》:阿尔山,喧嚣后的宁静 (4月24日 17:13)
  • 《中国国家地理》:西湖与杭州 (3月6日 17:46)
  • 《中国国家地理》:江南天堂,园林与苏州(图) (3月6日 17:42)
  • 《中国国家地理》:绍兴酒,鉴湖水的精华 (3月6日 17:22)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江南”专辑简介 (3月6日 17:17)
  • 中国国家地理:吉祥在东西方之间 (1月15日 11:05)
  • 更多内容>>
    2封面>>
  • 《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6月号封面 (6月11日 15:53)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8年1月号封面 (2月19日 16:42)
  • 《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1月号封面 (1月7日 16:05)
  • 《中国国家地理》11月号封面 (11月20日 15:45)
  • 《中国国家地理》10月号封面及简介 (11月20日 15:08)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7年9月号封面 (9月25日 15:59)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7年8月号封面 (9月3日 15:27)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7年5月号封面 (5月20日 03:20)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7年4月号封面 (4月24日 17:18)
  • 卷首语:假如大兴安岭与长城握手 (4月24日 17:07)
  • 卷首语:“江南”是怎样炼成的 (3月6日 17:18)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7年3月号封面 (3月6日 17:13)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7年1月号封面 (1月15日 10:48)
  • 卷首语:“无肠国”与“光合作用” (12月8日 17:56)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6年12月号封面 (12月8日 17:54)
  • 伊犁河谷:西域的绿色走廊 (11月10日 15:51)
  •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11月号内容简介 (11月10日 15:38)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6年11月号封面 (11月10日 15:36)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6年10月号封面 (10月23日 13:48)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6年9月号封面 (9月19日 11:51)
  • 更多内容>>
    3相关新闻>>
  • 视频:单之蔷聊青海旅行指南 (3月20日 18:29)
  • 视频:《中国国家地理》群博客开通 (3月20日 18:27)
  • 视频:单之蔷聊青海的山脉——昆仑山 (3月20日 18:25)
  • 视频:单之蔷聊青海的山脉——祁连山 (3月20日 18:22)
  • 视频:“你知道的青海”调查结果公布 (3月20日 18:18)
  • 视频:单之蔷聊柴达木盆地是个什么样的聚宝盆 (3月20日 18:16)
  • 视频:单之蔷聊青海的三副面孔 (3月20日 18:15)
  • 视频:单之蔷聊青海专辑创发行量纪录 (3月20日 18:07)
  • 单之蔷聊天实录:青海的三副面孔都很美(图) (3月20日 14:59)
  • 单之蔷聊青海专辑实录:现在的柴达木盆地 (3月20日 14:59)
  • 单之蔷聊青海专辑实录:幕后英雄祁连山(图) (3月20日 14:59)
  • 单之蔷聊天实录:杂志社的群博客一定很精采 (3月20日 14:59)
  • 单之蔷20日做客聊《中国国家地理》青海专辑 (3月17日 10:47)
  • “中国最美的地方”高峰论坛探讨可持续发展 (1月18日 13:20)
  • 黄果树论坛:让中国最美的地方永远美丽 (1月16日 13:56)
  • 更多内容>>

    社长总编做客新浪

    执行总编单之蔷 2006/3

    社长李栓科 2005/07

    执行总编单之蔷 2004/11

    执行总编单之蔷 2004/06

    社长李栓科 2004/06

    社长李栓科 2003/09

    重点合作

    中国最美地方高峰论坛

    中国最美的地方

    创刊55周年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