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走向何处 美国航天界开始大反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 23:19 新浪科技 | |
新浪科技讯 美国宇航局虽在“哥伦比亚”号事故后花费了两年半时间,投入大量资金对航天飞机进行修复和改进,可是,“发现”号外燃料箱绝热泡沫脱落以及隔热瓦的损伤仍不由地让人联想到导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坠毁的一系列问题。“发现”号的太空使命仍在进行中,美国航天界已经开始对此前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美国载人航天的未来展开深刻反思。 航天飞机是妥协的产物 美国史密森学会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空间历史部门主任罗格·拉尼乌斯说:“我今天对航天飞机计划的前景相当悲观,同时对美国人类太空飞行计划的前景悲观。”拉尼乌斯表示,航天飞机暂停发射构成的政策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美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拉尼乌斯说:“首先,对于许多人而言,由于未能解决外燃料箱绝热泡沫脱落问题——尽管用了两年多时间和超过1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外界对美国宇航局处理关键技术挑战的能力提出了质疑。” 其次,如何解释一些具有讽刺意味的事?拉尼乌斯说:“尽管航天飞机计划于2010年前或更早退役,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所看到的乘员探索飞行器(CEV)的大部分概念使用的仍是源自航天飞机的发射系统。真正面临退役的只是轨道器,但轨道器不是问题所在。而存在问题的发射系统却会继续服役下去。”拉尼乌斯表示,航天飞机发射系统是美国政治领导人与宇航局领导人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相互“妥协的产物”。 绝热泡沫事关未来航天 然而,过去的妥协如今正给宇航局的未来带来不良后果,尤其是对宇航局重返月球、载人火星之旅及其它太空探索计划的冲击。美洲大学公共管理学系公共事务教授、空间政策专家霍华德·麦柯迪暗示,航天飞机绝热泡沫故障预示着更严重的问题。 麦柯迪说:“绝热泡沫可能是从航天飞机轨道器上脱落的,但更为严重的是,绝热泡沫可能与‘太空探索远景计划’产生了冲突。鉴于乘员探索飞行器研究缺乏资金,因此,有人猜测这种发射器只是在目前航天飞机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在麦柯迪看来,如果美国宇航局及其承包商不能修复和测试绝热泡沫使用的新方法,那么反过来将危及构成整个太空探索计划基础的资金来源。 麦柯迪说,“发现”号将是航天飞机使命结束的开始,而国际空间站也摆脱不了这种命运。他说:“太空探索构想要求宇航局放弃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我们还需要航天飞机完成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延长哈勃太空望远镜的使用寿命,但航天飞机不适合作为探索更远星球的未来飞行器。”麦柯迪回忆起“发现”号发射升空时的情景。他说:“我不由想起法国协和式飞机事故。当协和式飞机被暂停飞行时,整个超音速运输机行业的时代也就此结束。这是个令人不快的想法。我今天更加悲观,但也许困难会过去。” 不应该制定退役时间表 然而,除了对航天飞机进行修理然后继续飞行外,美国宇航局别无选择。生活在科罗拉多泉城的太空作家、历史学家马特·比尔说:“目前这种状况实在令人痛苦,美国宇航局现在除了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对航天飞机进行修理外没有别的选择。” 比尔与埃里卡·里索克合著过《第一次太空竞赛》一书。比尔说,鉴于使用航天飞机硬件去制造进行重返月球、载人火星之旅的重型发射器的计划,宇航局必须完善外燃料箱设计。此外,比尔认为要求给出航天飞机退役日期的做法是不明智的。他说:“这有可能导致航天飞机退役之前日程安排得满满的,还有可能导致愚蠢的冒险。宇航局应确定完成国际空间站建设所需的最少次数的航天飞机飞行任务,可能的话,安排一次修理哈勃太空望远镜的任务,然后根据这一进度表安全地完成这些任务。” 至于乘员探索飞行器服役的具体日期,比尔建议,这种日期“应该只是个目标,而不应该是硬性指标。太空飞行永远不可能没有风险,但必须在技术条件允许下尽量保证安全。无论是航天飞机,还是乘员探索飞行器,只要出现一次重大事故,都意味着人类一代太空飞行的结束。” 开发创新性载人系统 然而,对航天飞机计划前途的忧虑正促使航天企业加速开发创新性载人运输系统。把宇航员安全送入地球轨道的重大挑战,是美国T空间联合集团公司(t/Space)目前一项研究背后的主要动力。该公司总裁戴维·古姆说,美国宇航局局长格里芬上月向一些非传统公司介绍了这项研究工具。 古姆表示,宇航局显然无法承担利用传统方法(如使用航天飞机和乘员探索飞行器)完成国际空间站建设的巨额费用。他说:“美国宇航局更有可能是确保国际空间站建设计划‘诞生’一两套创新性的载人运输系统。这些系统将为建设月球人类站点提供可以选择的基地。” X奖基金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彼得·蒂亚曼迪斯说,自1981年首飞以来,航天飞机的飞行记录凸显了其使用时可能遇到的重大问题。蒂亚曼迪斯说:“航天飞机面临的困难是飞行的频率。我们还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不是想不到的。” 蒂亚曼迪斯指出,在航天飞机诞生以来的25年里,美国宇航局使用它进行了近115次太空飞行,“我们仍在慢慢‘打开’这种伟大的飞行器,了解它所需要进行的改进之处。航天飞机上有大量需要人和电脑操作的程序。研制一艘经久耐用的飞行器就如同我们从飞机、电脑和软件上看到的复杂系统一样,需要边使用边改进。美国宇航局进入轨道的最好途径是开发低成本、为个人太空飞行市场服务的飞行器。在个人太空飞行市场,每年飞行数百次相当正常。” 新载人系统前景不乐观 有人也许会问,美国宇航局研制用于替代航天飞机的乘员探索飞行器有可能成为另一个中途夭折的发射器开发项目吗?美国史密森学会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空间历史学家罗格·拉尼乌斯认为,乘员探索飞行器计划的前景并不乐观。乘员探索飞行器与美国宇航局此前的开发项目一样充满雄心,提出建设新的载人运输系统,但问题是,该计划一方面资金短缺,另一方面公众对此并不热情。 拉尼乌斯说:“如果借鉴历史,这并不是成功的灵丹妙药。我担心,我们将要启动的研究和开发计划,到头来发现它仍不能解决问题,就像X-33(美国宇航局取消的可重复使用运载飞行器计划)和‘国家航天飞机’的命运一样,最终都不了了之。”拉尼乌斯声称,他正将航天飞机诞生以来人类所寻求的缺乏热情的太空之旅看作是一个“恐怖故事”。 美国宇航局需要处理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航天飞机项目结束后,美国是否中止载人太空飞行计划?拉尼乌斯指出:“当然,如果拥有足够的韧劲和资源,我们有可能实现任何我们能在太空飞行方面想象的目标。我担心的是,一旦航天飞机发射计划结束,我们既没有韧劲,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去继续载人太空飞行。” 拉尼乌斯表示,他现在毫无清楚航天飞机的未来会怎样,关于新的载人太空飞行器的讨论结果会是什么样。他说:“但我认为,现在是航天飞机光荣退役的时候了。航天飞机一直就是值得尊敬的飞行器,如今该研究新型载人太空飞行器了。如果航天飞机现在或在2010年退役,航天飞机及那些与航天飞机计划有关的人,比如设计师、维修人员、工程师和宇航员,都已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并值得我们尊重。”(杨孝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