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发现号航天飞机重返太空专题 > 正文

第一财经:发现号深度撞击困境中的中国科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 07:12 第一财经日报

  复旦天文协会每年5000元的活动经费往往难以到位,其中最少一年的活动经费仅为700元

  本报记者 王思睿 发自上海

  7月30日,“发现号”宇航员首次太空行走,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又一次深深
撞击了国人的航天梦想。

  “你们科学家成天忙什么?”作为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发现号”重返太空现场直播的讲解嘉宾,焦维新曾这样被人“质问”。

  他遗憾地向记者表示,我国对科普重视力度不够,正冲淡着社会民众对科学研究的热情。

  据中国科普研究所的调查,我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仅为0.2%。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陈积芳告诉记者,上海作为全国科普工作的领头羊,其科普水平指数仅相当于美国15年前的水平。

    科普资金来之不易又去向不明

  活动经费捉襟见肘一直是复旦大学天文协会会长赵巍心头之患。

  最近,复旦大学社团工作委员会(下称“社工委”)好不容易批复了同意天文协会购买一台价值6920元的天文望远镜,让赵巍终于舒了口气:“这台仪器来之不易。”

  由于社工委一直受困于学生社团的总经费有限,每年应当拨付给天文协会的5000元活动经费往往难以完全兑现,其中最少一年的活动经费仅为700元。

  上海天文台台长助理、佘山天文站站长林清告诉记者,他们举办的科普活动也曾邀请望远镜公司赞助,但公司却要掂量参与者是不是其潜在消费群体,“谈成的非常少”,而且大部分活动都是入不敷出。

  事实上,从“九五”到“十五”初,上海科普经费全社会投入已经达2.77亿元,这个数字是我国其他同类型大城市投入额的2~10倍。

  那么,这些科普资金是如何使用的呢?从上海市科协提供的资料中,记者找到了部分科普资金的使用情况。

  上海市卢湾区作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其科普经费的投入与使用历年来都是两条线:投入由区政府财政按人口下拨,具体使用分配给社区科普、青少年科技教育、干部科普、学会科普、科技拥军、商业科普、网络教育及大型科技节等八个活动主体;但至于哪些项目需要区科普经费支持,需要多少,目前还没有明确统一规定,经费使用效果如何也无法评估。

  而我国的《科普法》也没有对科普经费的运作作出具体规定。

     高级科普人才匮乏

  若科普资金以“缺乏”形容,从事科普的高级人才可用“匮乏”概括。

  在一次涉及上海9个区县的科普工作人才抽样调查显示,目前上海科普工作人员学历偏低,硕士学历人员占5%,本科学历人员占24%~42%,53%以上的人员是专科学历。优秀高级科普工作人才异常匮乏。

  科研与科普工作的待遇大不相同,是专职科普工作者严重不足的重要原因。

  记者从上海天文台了解到,科技系统考核体系以发表论文、出科研成果为标准,从事科研除工资之外还有做课题的奖金、补贴等收入。而从事专职科普工作的人员,升职称困难,又缺乏奖励机制,造成实际收入比同等学历能力的科研人员低数倍以上。

  “领导也不把科普看成考核范畴。”焦维新说。

  对大多数研究所而言,目前的科普工作只是作为部分科技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义务。

  陈积芳表示,科普事业的公益性与市场机制并不矛盾。公益性的科普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也可以在接受各种捐助的同时,进行适当的盈利性经营,然后将经营所得利润用于企事业的维持和发展。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