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发现号航天飞机重返太空专题 > 正文

颜亮:发现号没有失败理由 期待释放两年压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 08:36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颜亮:发现号没有失败理由 期待释放两年压抑
颜亮曾在2003年2月赴肯尼迪航天中心采访哥伦比亚空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科技时代_颜亮:发现号没有失败理由 期待释放两年压抑
肯尼迪航天中心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文/颜亮(前任新华社驻美记者,曾在2003年2月赴肯尼迪航天中心采访哥伦比亚空难)

  在沉寂了两年多之后,美国航天飞机终于又要起航了。2003年大年初一在卡纳维拉尔角采访哥伦比亚空难的场景仿佛又回到眼前。

  如今,许多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这一次还会栽下来吗?我个人觉得,虽然理论上
的风险存在,但是实际上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几乎是零。美国人把一切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想到了,根本让人找不到任何失败的理由。

  过去两年多,美国宇航局一直在为航天飞机复飞进行准备。为了保证此次航天飞行万无一失,复飞时间也一推再推,从去年3月一直推迟到今年7月。

  哥伦比亚号对美国航天业的打击确实相当惨重,美国航天界根本无法承受再一次的打击。如果“发现”号再度失手,这会使美国载人航天界的信心降至冰点,美国载人航天会无限期地停滞下去。因此发现号此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哥伦比亚号空难之后,宇航局飞行安全专家顾问小组的9名专家被集体炒了鱿鱼。这样一个独立的安全监督机构最初是1967年“阿波罗1”号飞船着火事故后成立的,初衷是为宇航局局长提供有关太空飞行管理、设备和人员安全的建议。但哥伦比亚空难暴露出这个机构并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所以,宇航局才痛下狠手,把这个机构一锅端。宇航局希望以此加强内部的安全监督机制。毕竟,哥伦比亚事故之后,安全已成为航天飞行的首要敏感话题。

  哥伦比亚空难是令人心痛的,但也成为宇航局申请联邦预算的一个最有利的理由。美国政府为宇航局追加了7亿美元,用于改进航天安全。其中,仅仅用于改进外部燃料箱设计,就花费了大约4800万美元。另外,在地面上安装监测航天飞机发射的相机和开发在太空中检修航天飞机热保护系统损伤的手段,分别又花了大约3800万美元。

  哥伦比亚事故调查委员会的最终正式结论是:“哥伦比亚号发射升空81.7秒后,从外部燃料箱外脱落的一块泡沫材料。这块材料在发射后的81.9秒撞上航天飞机左翼前缘的热保护部件形成裂孔。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时,超高温气体得以从裂孔处进入哥伦比亚号机体,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结果造成航天飞机解体。”

  针对这样一个安全隐患,宇航局设计了多重安全措施:一是大幅度修改了航天飞机外挂燃料箱的设计,以避免发射时其表面绝热泡沫材料脱落损害航天飞机;二是在燃料箱表面增设了加热器预防结冰,防止起飞时碎冰脱落撞击飞机,因为碎冰对飞机安全构成的威胁比泡沫材料更大;三是用地面高速摄影机和空中间谍卫星对航天飞机进行监控,一旦“发现”号发射升空时受到损害,机组人员将停留在空间站,等待“亚特兰蒂斯”号救援。

  尽管如此,专家小组还是认为,有三项飞机安全问题未能解决得尽善尽美,即未能100%杜绝发射时碎片脱落的风险、飞机外壳提高防撞能力不足够充分、空间维修的技术不足够可靠。但这显然有过分挑剔之嫌,因为万一出现问题,谁都不愿为此承担责任,所以一定要丑话说在前面。宇航局也认为,他们在这三个方面已经无法做到更好,所以并没有因此再次推迟发射。

  对于这一次的机组人员,宇航局也是精挑细选。美国宇航局有几十名合格的宇航员,平时都在休斯顿附近的宇航员训练中心训练,大家排着队上天,日程表往往提前几年就已确定。由于哥伦比亚号出事,宇航局更改了此次发现号的机组人员,只保留了机长柯林斯,这意外着其他几名宇航员还要再经过漫长的等待才能上天。柯是位女飞行员,已经多次上天。她也曾担任过哥伦比亚号的机长,并在太空经历险情并化险为夷。宇航局希望柯林斯用她的经验,完成这次绝不允许失败的飞行。

  今年是NASA成立的第48年,过去多年来,它和它的员工们一直沉迷在辉煌和荣耀中。哥伦比亚空难后,它却几乎成为一个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政府、国会、科学界、媒体都不停地向它开炮。在压抑了两年多之后,相信发现号之旅将会让NASA重新焕发活力。

  不过航天活动难度大、风险大,发现号如果顺利完成此次太空之行,那只是人类航天探索又一个轮回的开始。今后还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航天事故,人类在尽量避免挫折的同时,还应该有一种正确面对挫折的平常心。

  事实上,各种各样的灾难事故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太空探索活动。1960年前苏联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火箭发射爆炸造成地面100多人死亡,1980年前苏联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火箭发射爆炸导致地面50名技术人员丧生,1986年美国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爆炸导致7名宇航员遇难,2002年巴西运载火箭在发射前的测试中爆炸造成21人死亡……此外,没有人员伤亡的火箭爆炸、卫星坠毁接连不断。

  但是从历史上看,人类探索宇宙、进军宇宙的决心一直没有动摇。其中的原因,从长期看,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总有一天必须走出自己的摇篮;从中短期看,航天活动可带来巨大回报,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相信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大规模开发宇宙的梦想将会逐步实现。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