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总局:圆明园防渗工程严重破坏水生系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6日 09:57 中华工商时报 | |
【记者木佳5日北京报道】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今天在其网站上公布《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环保总局公布的报告书称,圆明园防渗工程没有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原工程方案存在严重缺陷。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缺乏全面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造成水生生态系统严重破坏。 环保总局公布的报告书说,防止过度渗漏是圆明园节水措施之一,但必须进行比较选择,决定具体形式。圆明园缺少对湖底防渗工程合理性的充分论证。 报告书称,圆明园原防渗工程给环境影响评价造成了极大困难。现有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对后续工程改造所 带来的损失,是由于工程没有按程序实施环境影响评价造成的。 报告书推荐综合改进方案:以工程实施现状为基础,以“实事求是,因湖制宜,全面统筹,整体优化”为原则,兼顾短期影响和长期效果,综合考虑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链接 环评报告总体结论如下: (1)为了防止圆明园生态系统的退化,保障遗址公园发挥基本规划功能,在目前北京市水资源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圆明园必须采取综合的节水与补水措施。 (2)圆明园坐落于清河古河道上,防止过度渗漏是节水措施之一。但必须结合地质条件、节水要求和环境影响等进行比较选择,决定防渗的具体形式。圆明园缺少对湖底防渗工程合理性的充分论证。圆明园内的绮春园湖底为1.5~2.0m厚的黏土层,天然防渗能力较强,不采取人工措施即能基本满足防渗要求;福海之下的沉积地层以砂砾石层为主,但其上的部分区域有厚约0.3~0.6m的底泥层,具有一定的抗渗能力,综合考虑水域功能,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长春园直接坐落于砂砾石层之上,各湖底泥层厚度较小,加之近年来大部分时间处于干涸状态,原有底泥部分沙化,导致抗渗能力进一步降低,渗漏严重,需要实施有效的防渗措施。 (3)目前没有使用复合土工膜防渗材料产生环境毒性的报道,但其综合环境友好性低于天然防渗材料。考虑到圆明园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遗址公园的特殊性,应该优先采用相适宜的防渗材料和措施。 (4)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没有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原工程方案存在严重缺陷。在工程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缺乏全面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造成了水生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目前,工程大部分已经建设完成,影响了环境现状的调查和分析,给环境影响评价造成了极大困难。现有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对后续工程改造所带来的损失是由于工程没有按程序实施环境影响评价造成的。 (5)圆明园防渗工程大部分已经完工的现实,造成社会、经济、环境多个目标的相互矛盾,必须实施多目标综合决策。该工程的改进方案,以防渗工程实施现状为基础,以“实事求是,因湖制宜,全面统筹,整体优化”为原则,兼顾短期影响和长期效果,综合考虑工程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环评推荐综合改进方案。 环保总局环评司已于6月30日正式受理了圆明园管理处按要求提交的《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目前环保总局正在组织专家对该报告书进行技术评估。专家技术评估后,环保总局将尽快作出审查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