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中国首次赴东非大裂谷科考专题 > 正文

中国东非科考队高登义、张波新浪聊天(实录)(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 12:24 新浪科技

中国东非科考队高登义、张波新浪聊天(实录)(2)
主持人与中国东非科考队高登义、张波合影。

  主持人:东非这个地方我们所认识的是非常贫穷的,同时也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在那里有很多自然奥秘期待着科学家的解答。

  网友:一则新闻说,中国人的祖先可能是来自东非,从南亚最后到达中国,请问这次
去科考中,有没有专门解答这一个问题的科学家?

  高登义:这位网友提的问题我觉得也是目前前沿的地质问题,提的很好,感谢这位网友,他研究的很深厚。

  我们讲把人类起源问题给一个比较好的结论,不是一两次的考察就能够最后解决的,我刚才讲了我们国内有一个黄先生,是一个很有名的考古学家,他在长江的巫山已经发现了距今有200万年的化石,以及结合这个化石相伴的石器和动物群,考古不能光靠一个化石,必须有动物群体,才能说是真的,人类是一个群体。所以如果说我们要做这个工作的话,我们这次有两个科学家也不可能以次就能得到什么,科学家们到了东非大裂谷多少次,才有了一点结论。所以我们想,既然这个问题黄先生提出来,而且他也有根据了,我想在一次两次以后,你去了这个地方,还要到另外的地方,你去了这个地方不一定发现,还要到别的地方,我们想把这个事情作为重要的科学问题,不是一次两次的进行科学研究就能把解决的。

  网友:今年也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前有这样的报道,东非的海岛上发现了中国人的后裔,根据猜测是郑和下西洋留在当地的。曾经有人去过那些海岛,还看见过跟东非本地居民很不同的一些人。这一点我非常好奇,在那个地方真有我们当年的一些后裔留在那个海岛上吗?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张波先生,因为他去过。

  张波:严格来讲,埃塞俄比亚这个地方,就是非洲应该说最美丽的一个国家,包括这个国家的民族也是长的很漂亮,全非洲最漂亮的人,大大的眼睛。但是在埃塞俄比亚我们没有听说有类似中国人出现,我们知道在南部非洲的海岸线有几个小岛,在当地据说是有人曾经讲,当地有叫中国村,而且据说是有香港人去过,据说是当年找到了一两年据说是中国人的后裔,据说讲的是长相上模模糊糊有一点,最大的证据是他们家面藏着一个碗,那个碗是明代的青花碗,一个瓷器,这个能不能说明,还得DNA的测定,有很多地方都有青花碗,能不能说明是郑和那时候留下的,还需要一个严谨的考证。

  高登义:我看到过一个英国人写的书,专门介绍郑和下西洋,甚至他认为郑和到过北极和南极,这本书大概是2001或者是2002年出版的,根据他的描述的话,尤其是沿海一带,我相信会有中国人的后裔,非洲是在非洲沿海一带,我听说是有,但是这个东西要通过实地的考察研究,要有科学的证据。

  主持人:这就算暂时回答了网友的问题,我也了解到这次去考察的有一位科学家,张树义教授,他是搞动物研究的,曾经在亚马逊丛林做过很长时间的科学考察,这次去有没有具体的动物考察项目?

  张波:张教授作为中国的著名的动物研究科学家,这个地方还是一个处女地,究竟有多少动物,可不可能发现标本,中国科学家是没有的,最大意义是解决空白点,至于到底会发现什么东西,我去了之后见到很多美丽的动物,斑马、鳄鱼、河马等等都是很有意思的。

  主持人:这个网友对高教授已经之前提出来过的,关于东非大裂谷的行程和未来的命运提出了一个问题。

  网友:这次去的科学家也有搞地质研究的,据我看的资料,我认为东非大裂谷未来将会沉入海底?请问高教授赞不赞同我的看法?

中国东非科考队高登义、张波新浪聊天(实录)(2)
高登义

  高登义:这问题我没有太大的发言权,我只看到了对东非大裂谷两个完全不同的观点,今年埃塞俄比亚的科学家,欧洲的科学家,美国的科学家联合起来,就在埃塞俄比亚这个境内,他们要找19个点,在19个点中进行爆炸,我们搞地球物理,有一个地震,产生的回波,通过回波的研究,目前东非大裂谷是什么运动,我们从内心已经发现有大裂谷的峭壁,每年以几厘米几毫米在扩大,他们就不知道,过去青藏高原一直在抬升,但是最近几年,世界的科学家,也注意到青藏高原在抬升过程中往东西方面倒塌,但是这个还没有发生,根据一些迹象表明,所以现在有些科学家,目前你东非大裂谷,如果说我们能找到有某些地方在抬升,就可以说将来不一定完全是沉入海洋,但是要找到证据,据我知道科学家们在研究抬升还是下降,最主要根据化石。

  比如说我们在研究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化石,研究我们发现这一个化石在3千米,但是这个生物生活在两千多米,所以说你要找到证据,是下陷还是抬升必须要找到证据,现在为这个争论不休,目前还没有找到证据。

  主持人:我们还期待这次科考队有一个新的发现和证据。我简单介绍一下这次做专题里面的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看网友是怎么认识东非大裂谷未来以及它的形成的,70%多的人都认为东非大裂谷要形成海洋,15%认为会形成高山,还有一部分人说表示不好说。另外还有一个调查,关于此次东非科学考察的内容,50%多的网友最感兴趣最感兴趣还是东非大裂谷的板块和地质环境的变迁。还有38%的人都关心到底中国人是不是来自东非。

  还有刚才我们说到的关于人类起源于东非的说法,有37%的人认为是赞同的,认为人类是来自于东非;表示不赞同的人也不少,占27%,另外剩下的人表示不知道。

  主持人:在这里我想问一下张波先生,《DEEP中国探险杂志》和中国探险协会合作组织这么一次有意义的考察,杂志在之后肯定会做一个比较精美的内容,在杂志这一块你简单介绍一下,会有哪些预期的策划?

中国东非科考队高登义、张波新浪聊天(实录)(2)
张波

  张波:这是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策划的,由我们来承办,我们要专门做一个东非大裂谷科考的专题,把整个科学家科考的过程,以及东非大裂谷很美丽迷人的风光,以及当地有很多原始的部落,游牧的部落和高山的部落,各种各样的风土人情争取用图片来表现,中国探险杂志应该说是图片最好的一本杂志了,我们这方面会做一个最精美和高级的东西来展示。

  主持人:据我了解,在最近几年也结合比较多,或者说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知道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杂志内容的制作和科考活动结合得很紧密,咱们国内就拿中国科学探险杂志来讲,有哪些这样的设想和打算呢?

  张波:现在中国科学探险杂志,是作为中国目前第一本高档的探索发现杂志,因为我们国内还有另外一本中档,中国国家地理也做的很好,我们更偏重于高端一点。

  主持人:怎么理解高端?

  张波:这就是我们的制作水平和图片要远远高于同类杂志,编辑和制作的水平也远远高于同类的杂志。上次我们和美国国家地理上级的主办单位,他们当时的一个副总裁,他讲我在中国看到20多本杂志,他认为中国目前最好代表中国水平就是中国科学探险杂志,有希望做的跟美国国家地理一样好,我们一样也往这个方向去努力,科学探险协会是中国最大的科学探险组织了,协会从高教授这边包括其他的领导都特别支持我们杂志社,我们希望每年组织一到两次非常大的有社会影响的科学探险项目。

  所以这次除了东非以外,明年可能还会组织像亚马逊的丛林的探险,还会组织中国的屋脊和世界的屋脊的对比考察等等。

  主持人:这是设想和计划。

  网友:中国科学探险杂志起的名字是中国科学探险,里面也包括大量与科考和科学探险之外的内容,这点是怎么看待的呢?

  张波:高老师强调过我们是大科学概念,全球很知名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这一本杂志很早就超越了地理的概念,实际上是一本真正的探索发现的杂志,我们中国科学探险杂志是以大科学,探索发现的为目的的杂志,我们有很多人文、地理、科考、动物、植物、包括天文等等各种生态,内容很多,但是我们的主线是探索发现。

  高登义:什么是科学,大家一说到科学就想到自然科学,其实从广义和公平的道理来讲,所有研究自然的对象,包括人类现有的科学都是科学,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哲学都是科学的范畴,因此我们科学探险杂志一开始讲是大科学的视觉的科普杂志。

  主持人:回到刚才我们讨论的话题,关于东非大裂谷的考察。

  网友:这次考察的行程路线,以及时间的安排是怎样的?

  张波:因为埃塞俄比亚这个国家是两块,以首都作为中心点,往北部主要是高山区,往南部就是我们大裂谷的区域,所以我们这次考察队的行程主要集中在从首都往南到达肯尼亚,这一段是我们主要考察的核心区域,这15天主要就是在大峡谷中间的河谷、草原、高原和湖泊、高山进行考察,期间我们会观察几个火山口,属于活火山。

  网友:15天的时间是不是太紧凑了点?

  张波:因为我们上次去埃塞俄比亚,作为杂志社去的话,我们在大峡谷总共待了4天,更多的时间在首都或者是北部。作为第一次来讲,那次待4天还可以,我们第一次主要去了解,填补空白。我想15天的时间还是可以的。

  主持人:在科考结束之后会有哪些安排,对科考的整理过程?

  高登义:科学家去科考的时候,一般有这么几个手段,采集样品、标本,回来以后首先对他们进行分析,我们搞生物的,搞水的,淡水湖,也要分析,采集样品分析以后,科学家进行分析和研究,根据这个分析和研究以后,一个是科学论文的形式来发表;第二个也会以科学的研究当中以科普的形式在杂志上发表,或者在别的地方发表;再一个一个科学成就也可以通过新浪网把科学家的成果以科普的形式介绍过大家。

  还有把科学家们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也可以在网上进行展示。

  主持人:问最后一个问题,关于这次科考,除了招募很多科学家之外,也有很多媒体到前方参加报道,有哪些媒体会做哪些报道?

  张波:这次中央电视台4频道,他们会每天做现场海视卫星传送回来,每天24小时的新闻滚动播出,回来之后还会做专题的报道,同时新浪也是网络的独家报道,北京青年报、人民日报、羊城晚报,包括新民晚报,很多这样的报社他们会专门派能力很强的记者到一线去跟踪报道。

  主持人:看来这次除了有很强的科学家阵容之外,还有很多媒体记者进行多方面内容的报道,包括新浪网已经在前期制作了一个专题:中国东非大裂谷科学考察专题。这里面也包括了很多东非大裂谷的报道,以及招募表单的下载,欢迎广大网友也可以提前了解一下这些内容,在整个科学考察的过程当中,我们也会传送一些实时的报道,欢迎广大网友到时候点击浏览。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我们的聊天告一段落,在这里我也非常高兴能够邀请到两位嘉宾,同时我们也预祝这一次中国科学家首次进入东非大裂谷的科学考察获得完满的成功,请两位嘉宾给网友道一声别。

  高登义:谢谢网友,欢迎网友参与到东非大裂谷的考察当中去。

  张波:请网友们关注新浪网,关注中国科学探险杂志。

  主持人:谢谢,今天的聊天到此结束,谢谢广大网友的参与。

  本次聊天到此结束

[上一页] [1] [2]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东非科考新闻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