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 首个环境听证会的价值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1日 09:43 中国经济时报 | ||||||||||||
刘树铎 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成为近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据报道,国家环保总局将于13日举行听证会。从广大公众的角度来说,翘首以盼的莫过于能通过听证会让圆明园工程有个令人满意的结局,故此笔者认为,不管结果怎样,我们
据说,国家环保总局将对圆明园工程进行听证的消息在媒体上一公布,报名电话就没间断过,第一天就有200多人踊跃报名。这充分说明人们对圆明园事件的关注程度,公众迫切希望通过听证会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愿。 从3月22日兰州大学生态学专家张正春发现圆明园湖底铺膜开始,有关圆明园防渗工程的争议已经沸沸扬扬地持续了半个多月。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圆明园的命运如何?国家环保总局的本意就是要让公众充分发表意见。 各级政府都在强调以民为本。如何以民为本?就是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本、以人民的意愿为本,政府的重大决策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尽量多地让公众参与。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一直在倡导环境保护领域的公众参与,因为公众参与是法律赋予中国公民的“环境权益”,意味着群众有权知道、了解、监督那些关系自身环境的公共决策,而举行听证会是保障公众参与权力的一种重要方式。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促进政府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从这点说,此次听证会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圆明园项目的本身,这是政府决策民主化在环境领域的体现,是以民为本执政思想的重要体现。 据悉,此次听证会是《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来,首次进行公众听证。圆明园工程的投资,据当事方说是3000万。全国有那么多上亿上百亿的项目,国家环保总局为什么首先选择圆明园工程“开刀”?因为各方面关于圆明园工程的意见分歧太大。关于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笔者在Google网上搜了搜,相关新闻有30多万条,由此可见这项工程的受关注程度之高,要充分尊重民意,实现真正的民主化,听证会是重要的途径。 圆明园作为清代的皇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集大成者,山水相连、浑然一体、宛若天成是她的精髓所在。防渗处理后,将摧毁圆明园的美学景观,使“宛若天成”的古典园林神韵变成“假山假水”的匠人败笔,不仅使圆明园的历史文化价值消退,更破坏了圆明园的人文景观。据悉,以往的环境影响评价注重生态、环境的范畴,此次扩大到人文景观领域,这也算是开了一个先河。 作为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历史遗迹,笔者认为圆明园的真正价值在于“遗址”,而不是“公园”。圆明园承载的是一段不能抹煞的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和历史教育的活教材,游客们去圆明园,最想看的是被破坏后留下的遗址,而不是去划船。大可不必耗费巨资以防渗为名过分完善圆明园的商业功能,因为圆明园的文化价值是远远大于商业价值的。圆明园命运到底如何?我们还是耐心地等待听证会召开以后再作判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