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郑州第一个垃圾分类点在郑州管城区北下街办事处“呱呱坠地”(本报曾予以报道),迎来一片赞许之声。如今时过半年,垃圾分类事业“成长”得如何呢?
记者昨日下午来到了实行垃圾分类的商城路一家属院,记者看到院子里空地前摆放着6个高有1米的铁皮箱子,上面标着“纸张”、“厨房垃圾”、“废塑料”、“玻璃”等字样。在墙壁上,还有关于垃圾分类的好处以及哪些垃圾是可回收资源等相关介绍。一个回收员 正在给箱子喷洒敌敌畏,据说是要迎接卫生检查。
记者打开一个标有“废塑料”的箱子,看到里面装的是西瓜皮、再翻开标有“玻璃”的箱子看到的还是西瓜皮。陪同记者采访的北下街办事处环卫所的一位姓王的同志有些尴尬,说:“刚实行垃圾分类那阵子,大家都挺自觉,也没有发现有人将垃圾扔在桶外,还有垃圾回收公司的回收员在一旁巡视清运。可现在,时间长了,大家不那么太在乎了,扔垃圾有些随便。居民的分类意识现在还是有些跟不上。”
王同志还说,垃圾分类后,办事处曾专门找个屋子装这些可利用的垃圾。可房子是找好了,刚实施一段便流产了,原因是负责垃圾清运的公司嫌屋子小,不好进行处理。现在居民分类投放的垃圾,到了回收环节,又被混在一起收集。
在北下街办事处附近,记者找到了这个房子,这个曾经用作垃圾储存的房子现在已经成了盲流的栖身地。
郑州市绿城垃圾资源回收公司是曾参与北下街办事处进行垃圾分类的单位。可是,这个公司现在基本是退出了。目前,从分类到回收,整个环节都是北下街办事处全盘运作。
对此,该公司一位姓梁的负责人并没有向记者透露太多的细节,只是说:“垃圾分类这个工作面比较宽,也很复杂,不好长期操作。”他承认现在垃圾分类工作实施的确有些不尽如人意。
“可能还是财力问题吧。”梁说,“在前期运作筹办过程中,我们和北下街办事处投资共有十几万元,但真正运作起来,我们感觉后期的工作的确有些繁琐。而且,目前其他办事处没有财力投资,仅仅在北下街办事处‘一朵花’上培育,我们看不到什么效益。我们是企业,如果出现资金缺口,谁来弥补,这种大手笔的操作,目前估计郑州还没有哪家企业愿意出资,真正推广垃圾分类,我们还是需要政府的扶持。”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