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娉舒
本报北京8月18日电
一位看上去静止不动、弱不禁风的外国老人,今天下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引发了数千名年轻或不年轻的中国人前所未有的追星热潮。
今天下午3时,全球畅销1000多万册的科普读物《时间简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应中国科学院之邀,在北京举行一场公众演讲———《膜的新奇世界》。
最近一周内在京城引发持续不断的“扑票热”,数千张免费门票一时洛阳纸贵。与此同时,京城各大书店和购物网站,《时间简史》、《果壳里的宇宙》等霍金著作以100多元一套的高价“卖疯了”,两本书在图书销售排行榜上的排名一口气往前蹿了十几个位次,甚至还捎带着把其他科普类图书的销售带火。
18日下午2时,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门前广场已是人潮汹涌。
拥挤的人群中,一位妈妈不停跟身边陌生的人们打听“谁有多余门票?”她拍拍身边一个高个子男孩说,“没辙!儿子从小就喜欢物理,这回说什么都要来。可我又弄不着票!要不,你帮我把他带进去?”
即便有票,记者也差点自身难保。2时40分,有票没票的人群开始拼命向两个入口挤去。被动裹挟在人群中,记者的脚先是被接连踩了好几次,裙摆也差点被挤裂,只能紧紧夹着背包,高高举着手中的门票,逃命般使劲儿向门里挤去。进入门内,心有余悸地回头一看,拥挤的人堆里,被“清理”出去不少没票的。几个紧跟着有票同伴混进来的人,也被保安明察秋毫“请”了出去。
北京八中毕业的李宏鹤,马上要到中山大学念应用数学专业,他在发放门票的第一天就跑去“抢”到一张。初三时就买了《时间简史》的李宏鹤承认:“看不大懂。不过,对他研究的东西,我一直感兴趣。何况马上要念的专业跟这也有关,听听对自己的学习有好处。”
一个胸前戴着“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志愿者”证件的男孩说,自己在美国念大学,回北京过暑期期间,得知国际数学家大会举行,赶紧报名当了学生志愿者,“能近距离见一见这么多数学界大腕儿,机会实在难得!”
3时,会议厅一处入口一阵“骚动”。几十名大概是没票的听众,企图冲过保安“防线”闯进来。经过几分钟的交涉,这些执著的霍金迷们终于如愿———被放行进入会议厅,站着听讲。
3时15分,霍金从一个侧门出现了!掌声热烈响起。后排的人们纷纷站起。尽管此前一再强调禁用闪光灯,但各路媒体的闪光灯依旧噼啪作响。在主持人一连重复七遍的“请各位记者回到自己的指定位置”后,陷入“媒体包围圈”长达十几分钟的霍金才得以“突围”。在助手的陪护下,霍金以其“不动声色”的操作,独自操纵着特制轮椅“走”到台中央。他转过身,面对台下。在霍金瘦弱的身躯背后,是一幅深蓝色并缀有点点金星的幕布,宛如深邃的宇宙。
在这片深蓝的“宇宙”前,依靠3个手指的轻微操作和一个语言合成器的帮助,膜世界的“演讲”开始。一位伟大科学家的世界,在公众面前再次展现它的深邃与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