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金:看着眼熟? 黄集伟
对霍金如今显赫声名助力最大的,当然是媒体——电视、广播、书刊、报纸,直到八卦新闻,一个都不少。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对霍金结婚、离婚了如指掌?又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对霍金细节种种如数家珍——
1942年,霍金出生;1959年,霍金进牛津;1962年,霍金确诊罹患“卢伽雷氏症”;1963年,霍金结婚;19 70年,霍金坐上轮椅;1973年,霍金宣布“霍金辐射”理论,1988年,霍金出版《时间简史》,1991年,霍金遭遇车祸……直至眼下,霍金在北京。
与霍金相似,广大人民群众多半从盗版DVD《美丽心灵》一片开始听说少年数学天才纳什。他们或许津津乐道纳什30岁罹患“精神分裂症”前后情感之缠绵、理智之疯狂,甚至有可能隐约知道纳什1994年曾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可对纳什21岁时发表的那个使整个世界震惊的“纳什均衡理论”,却可能毫无所知……
美国康奈尔大学天文学教授卡尔·萨根之“大众”声名的获得,与霍金、纳什极为相似,其最大助力,源于他在电视屏幕上频繁地“才思敏捷”——1980年,卡尔·萨根亲自编辑、主持16集电视系列片“宇宙”,自此声名大噪。与该片配套的科普书籍《宇宙》曾连续70周稳坐《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成为有史以来英语出版物中“科普类”发行量最大的书籍之一。
上述三位“科学明星”就“知名度”传播而言,其惊人相似之处正在于它们都带“电”。不过,它们又确实不是“春桃”入狱、“阿B”破产之类的演艺圈绯闻、奇闻、丑闻……这一事实,多少让电视文化学者们由来已久的口诛笔伐开始显得离题、尴尬——不错,电视文化总体来说依旧不是深刻的、而是肤浅的,不是全面的、而是肢解的,可毕竟,“科学”因“科学明星”而获得了一席之地。这是好事,不是坏事。
1991年,美国青少年举办“十大最聪明的人”评选,当选者中,卡尔·萨根位居榜首。他所获得的拥趸与崇拜,甚至超过其时风头正健的影星、歌星、政客——其时,在海湾战争大出风头,立下赫赫战功的斯瓦兹科普夫名列第二,里根和布什仅名列第四、第六……
于此,似乎证明,尽管依旧“肤浅”,可“电视”这位“羞怯的巨人”(麦克卢汉语)在通俗、快速覆盖大众这一点上,仍有着其它媒体无可替代的作用。当年,美国的广大人民群众正是通过电视,才知道尼克松不仅是个狡诈奸猾、善于辞令的律师,而且,弹得一手好钢琴;而世界乐坛也正是在由“MTV”撮合了大提琴、巴赫小品、现代舞那看似风马牛的三者后,才对马友友有了更惊奇的看法……
如此细节说明,霍金的“霍金辐射”、纳什的“均衡理论”乃至萨根的“宇宙观”等等,都不是电视乃至其他大众媒体所应该或可能完成的任务……深刻传播那些更神奇也更晦涩、更迷人也更枯燥的伟大科学宏论之责,只能交给诸如《时间简史》(霍金著)、《魔鬼出没的世界》(萨根)之类的阅读文化。
-相关中文书籍
霍金:《时间简史》、《时间简史续编》、《果壳中的宇宙》(湖南科技版)
萨根:《魔鬼出没的世界》(吉林人民版)
纳什:《美丽心灵》(上海科学教育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