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疫情不会导致中国供应链在一两个月内转移

梁建章:疫情不会导致中国供应链在一两个月内转移
2020年03月02日 10:00 新京报网

  原标题:对话梁建章:疫情不会导致中国供应链在一两个月内转移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向全球多国蔓延,日本、韩国、欧洲、美国等地确诊病例也在不断攀升,这已成为全球需共同面对的公共卫生事件。

  在国内疫情仍在防控关头,部分城市宣布对来自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人员入境采取14天隔离措施,严防外部流入。然而这样的入境限制政策在防疫的同时可能将面临一个更加复杂的难题。

  那么,在内防和外防的同时,如何避免中国经济与世界脱钩风险?国内经济如何恢复?为此,3月1日,新京报记者专访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梁建章。

  新京报:如何避免中国与世界的脱钩风险?

  梁建章:要避免这种风险,我们就必须全方位地加强和世界的交流,包括商品交流、信息交流、资金交流和人员交流。在人员交流暂时受阻的情况下,保持信息和资金的开放就变得更加重要。

  现在有很多海外留学和科研人员不能进行正常的国际旅行,有些教学和科研活动就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远程进行,遗憾的是,很多科研教学内容在国内却不能访问。我们应当利用最新的高科技智能过滤手段,更加精准地管控海外互联网内容,尽量避免阻碍非敏感信息的畅通交流。

  在开放投资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大高科技、金融服务、医疗教育等行业的开放力度,让更多像特斯拉这样的高科技企业来中国投资办厂。当然,面对面的交流在很多情况下还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在人员交流方面,我们需要严格区分,避免一刀切地切断和国外的交流。如何在防治疫情和人员交流之间找到最佳平衡,将成为中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难题。

  新京报:这次疫情会影响中国全球供应链的地位吗?

  梁建章:会有影响,不过一两个月内不会发生转移。试想一下,如果中国的对外交流退回改革开放之前的水平,那么整个社会将是一种什么状态,经济又会下降到何种水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好不容易占据了世界供应链的重要部分,但如果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各国的企业家、营销管理人员都无法来到中国,那么中国和全球的连接会越来越弱。打个比方,如果马斯克当初来不了中国,又或者抵达中国之后就必须被隔离14天,与此同时,他的管理团队也来不了,还会有后来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吗?

  新京报:防范脱钩风险方面,有无可以借鉴的案例?

  梁建章:任何国家都无法承受与全球隔离的代价。当中国以外的主要国家纷纷将新冠肺炎当作流感来应对时,中国也无法独善其身。如何适应这一可能的前景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值得深思的议题。

  新京报记者 金彧 陈维城 编辑 岳彩周 孙勇 校对 刘越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