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揭巨型灰色产业链:专业养粉丝 微信阅读刷量造假

央视揭巨型灰色产业链:专业养粉丝 微信阅读刷量造假
2018年09月01日 00:03 央视财经

  原标题:专业养粉丝 注水微信大号阅读量

  前几天,央视财经频道报道了一例因在视频网站上“刷量”而被依法判处的案件,事实上,不仅仅是视频网站,微信公众号、社交网站等平台同样也是数据刷量的重灾区,而刷阅读量、刷点赞数,甚至已经形成了一条产值巨大的灰色产业链。

  在自媒体时代,流量就代表着价值,而刷量则成了引流的捷径,甚至在网上明码标价。那么,究竟有多少所谓的“大号”是靠“注水”包装出来的?剔除水分,它们的真实数据又是多少呢?

  微信文章阅读量也造假 有大号70%都靠“刷”

  在几大电商平台上,尽管和刷量相关的关键词,已经被屏蔽。但记者没费太多周折,就找到了以普通商品的名义,提供刷量服务的商家。

  刷量公司客服:微信公众号粉丝、阅读量,微博转发,抖音点赞,我们都可以操作。现在如果是微信公众号的话,想刷到十万,两千块就可以,看你还要不要点赞。

  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刷量分为技术刷和人工刷两种刷法,技术刷更便宜,但被查处的风险也比较大,而人工刷虽然成本高,但即便被发现也很难被认定为“刷量”行为。 

  刷量公司客服:粉丝是分僵尸粉和活(跃)粉两种。僵尸粉是机器刷的,80块钱1000个。活跃粉也叫真人粉,会评论点赞,是980块钱1000个。

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已经有上万客户,购买过他们公司的刷量服务。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已经有上万客户,购买过他们公司的刷量服务。

  刷量现象真的有那么普遍?在这家第三方数据监测公司的数据平台上,记者看到,一些所谓的微信公众大号,阅读量都注了不少水。

  秒针系统产品负责人 陈義:文章页面上显示,它平均头条的阅读量接近7万,在汽车行业当中,算是一个体量比较大的微信公众号。但实际上,通过监测数据可以发现,它真实的阅读只有在一万上下,可以说他剩下的五万或者六万都是刷出来的。

  据第三方数据监测机构的报告显示,存在数据造假行为的公众号中,平均的数据真实度,只有显示阅读数的30.7%。

  也就是说,大部分的阅读量都是刷出来的。这也造成了数据造假这条产业链的畸形繁荣,据估算,目前这个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300亿元左右。

刷单公司满屋都是手机 月入千万不是事儿刷单公司满屋都是手机 月入千万不是事儿

  其实从2016年开始,微信软件已经进行过多次技术升级,以剔除掉机器刷量的虚假数据,然而,“僵尸粉”容易甄别,真人粉却依然活跃,虚假的流量数据依然坚挺,“刷量”公司究竟是如何操作的呢? 

  记者来到了深圳一家专门从事刷量业务的技术公司,一进门就看到,在几个白色的货架上,密密麻麻地摆满了手机。每个手机上,都有一个正在运行的微信账号。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他们公司养的号,也就是业内俗称的“真人活跃粉”。而这些微信号,也都是从第三方公司买来的。

  刷量公司工作人员:每天都有新产出的微信号,通常市场上我们也不买白号码,买过来至少要养个十几天,通常这十几天的空档期里面,不能刷量来变现的。

  要通过这些手机刷量,并且不被察觉,必须保持真实且“活跃”,这则需要通过公司开发的软件进行操作。

  刷量公司工作人员:一个后台可以添加设备(手机)进来,每个微信号都可以定一个位置,分住宅和工作两个位置,它可以相互切换。素材管理有朋友圈素材、小视频素材,可以自动发。

  通过后台控制软件,这个买来的微信账号就可以发朋友圈,甚至可以在朋友圈点赞,发送链接,看上去就像是一个真实用户。

  这家公司的工作人员坦言,如今,单纯依靠僵尸粉刷量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且很容易被查出来,封号几率高,也挣不到钱。

  刷量公司工作人员:如果不封号的话,一个月挣个千把万是没有问题的。

  是谁在买这些假数据?

  在如此庞大的灰色产业链背后,其实是庞大的市场需求,那么究竟是什么人在买这些假数据?他们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如此热衷于买假数据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微信大号和网络红人的商业价值不菲。以微信公众号为例,一个头部大号一条带广告的微信软文推送,头条能够卖到50万元以上,而阅读量平均在6、7万的微信公众号也能卖到几万块。

  秒针系统产品负责人 张義:大的IP来说,更多的是靠广告,然后贴片,然后有一些植入再加上会员的销售,所整体带动的,所以它其实也有各种变现的机制。

  除了卖广告这样的商业合作,一部分网络红人、影视剧也依靠数据与平台进行分账来获得利益。

  今年6月,爱奇艺公开起诉浙江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就是在帮助一些影视剧作品上新作品进行刷量,最后爱奇艺胜诉并索赔了50万元。但是专家认为,大多数时候,平台对于数据造假这个行业潜规则态度暧昧。

  互联网专家 包冉:互联网的生意在本质上就是数据的生意,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的衡量标尺其实很重要的就是数据。我们一部剧多少量,如果你的量别人都在刷,如果你不在刷的话,那么实际上这就形成了一种叫劣币驱逐良币。所以对于平台来说,他们一方面需要这种表面上的繁荣,因为这才能达到不掉队,另一方面也对此深恶痛绝。

  你刷量,我分账,

  警惕虚假繁荣的温床!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39条评论|517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肽之恋湖北荆州
专业养粉丝、刷流量、点赞千万、转发破亿…,你微信有的我微博都有,你微信没有的我微博也有!而且我还可以打你的假[吃瓜]
2018-9-1 07:27举报96回复
livorasChen广东深圳
刷流量,有哪个比得过新浪微博[吃瓜][吃瓜][吃瓜][吃瓜]
2018-9-1 08:51举报84回复
风中的承诺VV广东广州
那些“拥有”上亿粉丝的大咖是怎么做到的?
2018-9-1 12:53举报62回复
最新评论
我家李大嘴儿江苏苏州
那些个上亿粉丝的大牌是不是涉嫌欺诈呢?粉丝造假给这些大咖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这就是欺诈吧?
2018-9-2 11:44举报回复
318国度520浙江台州
谢娜的微博就是典型?
2018-9-2 09:15举报回复
丽莎幻象广东广州
微博应该是最严重的地方,现在微博本身定位已经从以前的朋友圈社交转变成了纯追星软件,附带有部分企业单位的官博。普通人除非心里畸形才会去买所谓的假粉,而明星和那些企业单位就不一样了,他们要靠曝光率生存。
2018-9-2 05:58举报1回复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来电聊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