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回应:“人传人”早有推论,保守下结论有原因

中疾控回应:“人传人”早有推论,保守下结论有原因
2020年01月31日 17:40 新京报

  原标题:中疾控独家回应:“人传人”早有推论,保守下结论有原因

  对疾病的认识有个过程,它不会一开始就展露全貌,公布信息要谨慎。

  新京报讯(记者 许雯)昨日,中国疾控中心等十余家机构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篇论文披露,12月中旬新型冠状病毒已经出现“人传人”,有网友据此质疑,中国疾控中心在疫情早期隐瞒了这些信息,导致公众误判。

  1月31日,该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上述推论是1月23日获得病例数据后做出的,没有隐瞒。

  中国疾控中心到底何时发现病毒有“人传人”迹象?冯子健回应说,早期已经有“人传人”的看法,但受当时条件限制,谨慎作出“未发现明显人传人现象”“不能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等结论。

  “结论是保守的,当然也是谨慎的”

  新京报:论文中提到12月中旬新型冠状病毒已经出现“密切接触者间的人际传播”,这个推论是什么时候作出的?

  冯子健:1月23日拿到数据,看到有一些没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病例,作出的这个推论。

  新京报:什么时候意识到病毒可能“人传人”?

  冯子健:其实“人传人”的推论,我们比较早就已经有这样的看法。但这个过程需要调查核实,包括详细询问、核实每个患者的暴露史。

  我们最初获得的27个病例,其中26个病例都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只有1个没有,所以当时作出患者“因华南海鲜市场暴露感染”的推测是占上风的。

  另外,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在1月11日之后才逐渐使用。在这之前,无法对病例分类,因为这个季节流感、腺病毒感染也很多。

  如果一开始不把暴露史作为优先标准,就会造成很多misclassification,也就是流行病学中说的“错分”。

  所以,我们第一时间并不是确认暴露来源,而是要确定这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新的疾病,还是其他疾病在这个季节、在某个医院突然出现的聚集性升高。在最开始的几天,这是最首要的任务。我们要尽量找到“一致”,比如有共同暴露、临床特征比较一致。

  当我们确认这是一个独立的、新的疾病之后,还需要扩展检测,搜索是不是还有肺炎特征比较相似但可能无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即最开始判断的暴露因素之外的病例,是一个逐渐扩展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是没有诊断试剂,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病,所以下结论就比较谨慎。当有了检测试剂之后,早期迹象也表明,刚开始用时,试剂对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标本阳性检出率比较低,我们不敢轻易排除掉。受这种早期的限制,我们下结论就非常谨慎。

  但是,我们从最早开始,就把它当作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来对待,第一时间采取了密切接触者管理等措施。

  对疾病的认识有个过程,它不会一开始就把全貌展露出来。公布信息总是要谨慎的,所以从开始的“未发现明显人传人现象”到“不能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这都和病例诊断、实验室检测结果逐步用于病人的甄别有关,需要一个过程。

  新京报:现在看起来,当初做出的“未发现明显人传人现象”“不能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的判断是不是有些保守?

  冯子健:是保守的,当然也是谨慎的,只能看到什么说什么,我们一直都很谨慎地观察。

  “没有隐瞒数据”

  新京报:医务人员感染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冯子健:大概1月19日、20日,钟南山院士到前线后,当地、国家级专家把结果告诉了他,他20号晚上回到北京之后,接受媒体采访披露有医务人员感染,接着武汉市卫健委作了披露,是这样的过程。

  新京报:武汉协和医院首批感染的一名医生1月16日已经入院治疗。1月16日中国疾控中心没有接到医务人员疑似感染的消息吗?

  冯子健:这个我不是特别清楚。数据上报的层级很多,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从区一级承担疫情调查任务的部门开始,数据上报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我没有详细了解。

  新京报: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不是可以将传染病信息2个小时直达国家层面吗?

  冯子健:网络直报的启用没有那么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个新发疾病,在传染疾病报告目录里是没有的,调整网络直报系统设置、人员培训需要一个过程。

  新京报:有网友质疑中国疾控中心隐瞒数据,对这种质疑怎么看?

  冯子健:没有这种情况。我们国家公布疫情数据有相应的规则,比如传染病法,各个机构都按照各自职能来进行。

  中国疾控中心发表论文主要是给国际同行参考,这也是必要的,外国的公共卫生界、科学界、医学界的同行都希望了解信息,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上发表数据和研究结果,能够提升数据的公信力和信任度。这也是中国疾控中心作为一个专业机构的职责。

  “对错好坏事后再反思,现在要全力应对疫情”

  新京报:还有人质疑,中疾控专家在12月31日到达武汉之后在疫情防控方面没有作为。

  冯子健:其实一直在作为。现在不是把精力转到这方面的时候,我们现在要全力应对当下的疫情。至于其中的对错、好坏,可能要到事后再做反思、检讨,现在不要分散过多的精力。

  新京报:下一步的疫情防控重点是什么?

  冯子健:重点在于落实现在的防控措施。防控整体目标是阻断传播途径,阻断人与人之间传播。可能最先达成这个目标的是湖北及武汉以外的地区,这些地区疫情传播还处于非常早期,在这个阶段把疫情传播压制住,然后腾出更大的力量解决湖北和武汉这些重点地区的传播问题,防控压力就会小得多。

  新京报:春节假期结束会不会给疫情防控带来很大压力?

  冯子健:那当然会了,所以这需要各个部门、每个人都要理解,现在处在非常关键的阶段,大家在共同努力,要积极配合,现在采取的措施可能对大家工作生活产生影响,希望公众能抱有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大家一起携手共同应对,共同抗击疫情。

  新京报:有专家预测,正月十五疫情会出现拐点。你怎么判断?

  冯子健:现在不做这种预期,其实谁都难以做出这种判断。我们就是冷静、认真地观察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新京报记者 许雯

  编辑 陈思

人传人疾控中心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