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亲眼看到你飞向太空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亲眼看到你飞向太空
2020年04月21日 15:36 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

  来源: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

  开栏语:铭记第一星,精神永传承。今年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写出和她经历的故事,既是对时光的纪念,又是对历史的珍存。四院官微自今日起开设“说出你的故事·我与东方红一号”栏目,回忆四院人亲历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发射历程中那些难忘的往事。

  1958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我们也要造人造卫星”的伟大号召。经过12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终于在1970年4月24日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创了中国航天史上的新纪元,开启了我国迈向航天强国的新征程。

  我1966年毕业于哈工大,1968年毕业分配在国防科工委20基地工作,有幸参加了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全过程。今年4月24日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也是国家第5个中国航天日。回忆起50年前自己在发射一线参加测试发射火箭卫星的一幕幕场景,让人倍感亲切,倍受鼓舞,倍觉自豪!

  我所在的20基地综合测试站承担着卫星和运载火箭各个系统的单元测试和总装后在水平状态下的综合测试,我所在的班组承担着火箭和卫星各个系统电源部分的测试任务。任务前,基地各级领导对所有参试人员进行了层层动员,使我们参试人员充分认识到完成这次发射任务的重大意义,纷纷表示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责任心,保证圆满完成任务。我也再一次向中队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示要以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高质量完成任务,争取火线入党。

  4月1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卫星安全运抵20基地综合测试站。我站在宽大明亮的测试大厅内,看到运载火箭的一、二、三级和卫星一字摆开,非常壮观,心里无比兴奋。航天科技四院研制的运载火箭第三级固体发动机也位列其中,格外显眼。没想到20年后我竟然也成为航天四院的一员,与固体火箭发动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测试厂房内,参试人员都按各自分工,按照试验程序安排,紧张有序严肃认真地进行各自所负责的工作。我们电源组一行6人负责火箭和卫星各个系统的电源部分的测试工作。

  我们深深认识到每一块火箭卫星电源的重要性,其中任何一组电源发生故障,都将使整个发射毁于一旦。而且第一级星箭电池都是在发射过程和飞行的强烈振动和高过载高真空等恶劣状态下工作,所以要求各个部分的电源工作绝对可靠。整个产品检测过程都由产品研制单位技术人员和基地参试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卫星电源由太阳能电池和铬镍蓄电池组联合组成,其检测工作以产品研制单位1418所技术人员为主,我们部队人员协助来完成。

  运载火箭各系统电源由六组银锌电池组构成,其检测工作由我们基地参试人员为主,产品研制单位061基地梅岭化工厂人员作技术指导和把关。两个单位的人员密切配合,每一项检测工作都严格执行三岗制,一岗是部队操作手操作,二岗是部队技术人员复查,三岗是研制单位技术人员审核把关,以确保每一项检测都绝对可靠,丝毫不差。我在其中担任二岗工作。检测内容有各项电性能检测,加注电解液,绝缘性能检查,紧固性检查、气密性检查等,这其中任何一项检查若发生问题,都会使电源不能可靠工作进而使发射失败。每一项操作和检测,三岗人员都严格按各自分工,认真仔细密切配合,以避免发生任何事故和差错。

  经过7天的紧张工作,在军地双方参试人员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下,我们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了星箭所有电源的检测任务,把发现的产品绝缘超差和个别紧固件松动问题都得到了圆满解决。按照试验程序安排,按时将检测合格的运载火箭部分的电池交付发射阵地,参加发射阵地星箭垂直状态下的综合模拟飞行试验。

  经过实际考验,各个部分的电源均工作正常可靠。之后,又把电池从从火箭上拆下来,运回技术阵地的电源测试室,此时离正式发射仅有3天时间。我们组织军地参试人员抓紧时间对每块电池进行充分检测和其它各项电性能检查等工作。在所有参试人员的积极努力下,经过2天多的紧张工作,终于圆满完成了后续的各项检查维护工作。在正式发射的当天下午,准时把合格产品交付给发射团的同志,装在待发的火箭上。此时我站在位于茫茫戈壁滩上宽广的发射场上,望着高高竖立在发射架上蓄势待发的雄伟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卫星,心里充满了激动和期待。

  当天下午18:00左右,我们参试人员早早来到部队指定的场地上,一是原地待命,一旦发生意外,随时听从调遣;二是参观发射实况。4月24日21:35分,当我们听到指挥员“点火!”的口令后,立即看到一股熊熊烈火喷发而出,随后火箭托起卫星徐徐升起,然后越飞越快直插夜空。半小时后,指挥员宣布发射成功!顿时我们参试人员个个欢欣跳跃,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大家都为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卫星,使我们跻身航天大国而感到自豪和光荣。

  经过这次任务的锻炼和考验,部队党组织根据我的实际表现,审批了我的入党申请,1970年7月1日,基地综合试验站党委批准我成为中共党员,实现了我多年的愿望。以此为新起点,鼓舞和激励我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和国防事业奋斗了一辈子。在23年的部队生活中,在戈壁滩的艰苦条件下,先后参加了23颗各种型号卫星的发射试验,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和国防事业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供稿:航天科技四院退休职工 赵虎坤

相关专题: 2020在线航天日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