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重组后电信股不涨反跌 资本市场关注效率和效益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2日 08:04 通信信息报
电信业第三次重组宣布至今,四大运营商在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的走势颇显尴尬,一向敏锐的资本市场似乎对重组能否真正达到预期目标持谨慎态度,这也反映出电信业重组必须效率与效益并重,只有这样才能被资本市场长期看好 -本报特约评论员 王纯 第三次重组方案宣布后,四大电信运营商在内地和香港股市不涨反跌,而且跌势一直延续到现在,本周,四大电信股继续低开低走,10日收盘时,中电信报4.70港元;中移动报110.40港元;中网通报20.80港元;中联通报13.92港元,中联通A股报7.57元,接近历史最低点。 这虽然让业界感到意外,但其实也在情理之中。虽然市场普遍预期此次重组会对中国电信业带来长期利好,但短期内资本市场仍然对重组后三大运营商的市场前景感到担忧,尤其是复杂而漫长的重组过程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由此看来,电信重组必须有效率、重效益地快速推进,真正实现本次重组的目的,才能让资本市场对中国电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增强信心。 敏感的资本市场对重组效率的要求 “中国联通管理层相信,本次重组将成为新公司未来发展的崭新起点。”这是中国联通在其发布的《联通与网通合并及联通向电信出售CDMA业务》公告中阐明的信心,并强调向中国电信出售CDMA业务,预期将进一步帮助明确公司的业务重点,集中优势资源实现GSM技术向3G技术的稳步过渡,有利于公司及早建立基于第三代移动技术的领先优势。尽管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对重组后的营运前景充满期待,但是由于这次重组较多涉及资本层面,资本市场对重组存在的利好与风险都表现得极其敏感。 在公布各运营商高管任命当天,受重组消息刺激,中资电信类股早盘集体大涨,中国电信上涨6.98%;中国联通上涨11.86%;中国网通上涨12.47%。午后3G板块集体走强,整体涨幅超过6%,通信、3G概念个股也全线大涨,大部分涨幅均超过5%。波导股份、亿阳信通、东方通信、中创信测、长江通信、高鸿股份等近20家个股涨停,占当日涨停个股家数的2/3左右。 与之相反,由于外界担心重组后中移动业绩受到冲击,中移动下跌2.46%。但是,6月3日,停牌逾一周的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复牌,却受2日三方公布重组消息刺激,三只股票集体放量下跌,跌幅均超过12%,而中联通更是猛跌了14%。3日集体大跌后,4日又延续下跌势头,收盘时,中联通下跌4.28%,报15.2港元;中国电信下跌0.81%,报4.91港元;中网通下跌3.39%,报22.8港元;中移动下跌1.22%,报113.6港元。本周,四大电信股继续维持下跌走势。 从产业发展的大趋势看,三足鼎立将三驱并进,但有快有慢,有大有小,也许还有你追我赶、此消彼长,资本市场自然涨涨跌跌。如果电信运营重组表现为利好高效率,则必将提升资本市场的投资信心,反过来又促进重组效率的提高。 迟到的重组需要效率 在三部委发布通告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就开展了有效工作,这也许可以说明他们对重组后尽快取得3G牌照的急迫,毕竟在过去的几年间,由于移动通信市场的迅猛发展和联通两网并行的两难境地等因素,他们在日趋严重的市场失衡中期盼太久。 如果说这次重组来得有些迟到的话,那么,争取中国电信业尽快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的重组改革更是需要效率的。何况,这次重组改革的决策是在举国上下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作出的,可见电信业重组不能再拖了。现在重组的平台已经搭就,关键在于效率了。 效率不仅仅表现在推进的时间上,效率更重要的要体现尽快达到三部委在通告中所说的,“形成相对均衡的电信竞争格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电信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行业协调健康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分享电信行业发展改革的成果”。 中国电信在发布的关于拟议收购联通CDMA业务的公告中,明确相信进行拟议业务收购存在以下好处: 1、在具有吸引力、高速发展及有利的中国移动市场上立刻获得覆盖全国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运营良好的CDMA业务。 2、公司充分发挥现有固网的网络资源、营销能力以及运营经验,快速扩张移动业务,提升移动业务的经营效率及价值。 3、公司可以向客户提供全业务服务包括固网、移动、数据和媒体服务 ,从而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满足客户对通信和信息的多样性需求并提升客户价值。 4、公司通过现有业务和CDMA业务联合所产生的互补性经营效益,以及利用其运营实力驱使CDMA业务价值增长的能力所产生的强大的协同效应,提升公司股东的价值。 5、公司能受益于联合通告中所述的有利于稳固的基础建设和拓展下一世代移动业务以满足市场需要的政策措施。 也许正是着眼于未来电信业的发展前景和重组后的良好预期,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王晓初才在6月2日召开的收购联通CDMA网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虽然中电信与中联通在谈判时对CDMA网的价格分歧较大,电信觉得1100亿元的价格偏高,由于不想进行无休止谈判所以尽早落实了交易,“提早几个月取得C网,差价可以用利润赚回来”。 运营的创新决定重组效率 这次重组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重组的最大区别是形成的三个运营商全都全业务经营。移动、固定、语音、宽带、数据、增值,各有优劣,各有存量市场,也各有潜在的增量市场,只有各显神通,各具特色,才能真正丰富市场、活跃市场,才能真正有中国电信需求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无论是中国电信,还是新中国联通,虽然近年来在运营创新上都有所收获,但在获得全业务经营权后,如果对存量市场的关注大于对增量市场的探索,仍然简单地发展存量阵地和拓展增量市场,甚至还有价格优先的思维惯性,那就很难与近几年得以迅速发展并在业务创新上有所突破的中国移动相抗衡,电信业一家独大的局面也很难扭转。 业界对这次重组后难以改变中国移动一家独大格局的担忧,也许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运营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担忧。在移动需求迅猛增加、表现活跃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大趋势下,如果说在形成三家运营商、发放三张3G牌照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移动仍然会保持一定的市场优势,那么达到如三部委通告中所期望的相对均衡局面的时间长短就取决于移动新进入者的运营创新,包括存量市场的价值添加、融合业务的创新和差异化增量市场的吸引等。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重组改革是电信运营商以运营与产品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战略转型的真正开始。 新思维的非对称监管制度安排与重组效率紧密相关 非对称监管是这次重组的政策措施之一,之所以在三部委的通告中明确提出,就是为了提高重组的效率,而且保证重组的目的能够顺利实现。但这次重组要解决“移动业务快速增长,固话业务用户增长慢、经济效益低的矛盾日益突出,企业发展差距逐步扩大,竞争架构严重失衡”的问题,“为形成相对均衡的电信竞争格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电信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行业协调健康发展”,作为电信业监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监管措施就不能仅仅是互联互通、资费政策、领导人员任职报备等问题,非对称监管的制度安排与措施的针对性将是这次重组中不能或缺的监管的核心要求。 在以科学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的经济环境中,运营商要以市场与业务创新层面进入重组后的竞争,而非对称管制政策的出台,也不是简单的一扶一抑,作为处在弱势地位的运营商也不是以寻求均衡而向监管部门讨价还价,基于重组对整个产业发展的推动,非对称管制诉求是建立在市场与业务创新层面。 另一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后,电信监管的组织架构并没有随着这次重组对电信监管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而作出相应的加强性调整和改造,这都对重组后非对称管制的制度安排与落实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这一点也是影响重组效率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