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移动手机资费为何居高不下
资费调整受制于“两难”选择
本报记者 冯晓芳 张舵 李柯勇
前不久,北京移动刚推出一项“被叫全免计划”新业务,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片批评。
目前,北京移动约有1000万手机用户。可以说,北京手机资费的调整牵动多数人的切身利益。
北京移动手机资费下调缓慢
2006年5月16日,北京移动推出了人们盼望已久的全球通资费下调方案。当时北京主叫最低资费为每分钟0.2元,上海、重庆等地为每分钟0.14元至0.17元不等。
一年来,手机资费下调已经成为包括政府、运营商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共识,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各地手机资费确实呈下降趋势,但北京移动手机资费下降速度远远低于外地。
目前,北京一般的全球通用户所能享受到的最低资费为全球通“畅听99套餐”业务,本地拨打电话资费为每分钟0.15元至0.35元,本地被叫免费。而上海移动从去年7月1日起针对全球通用户推出50元套餐项目,用户除享受本地免费接听外,主叫费用为每分钟0.1元至0.12元,还不及北京当前平均水平的一半。
一个月前,北京移动推出的“被叫全免计划”项目,声称客户在承诺在网一年后,就可享受本地免费接听,主叫每分钟0.4元,而这项服务广东移动早在今年2月份就推出了,而且主叫费用为每分钟0.39元。
许多消费者表示困惑,号称“首善之区”的北京,在手机资费下降趋势中没有做出应有的表率,反而成为全国手机资费之高地。北京移动手机资费到底有多少降价空间,为何难以下调?
资费调整受制于两难选择
有关统计显示,2005年电信业务平均资费水平比2001年下降45%,2006年电信资费总体水平比2005年又下降约11.47%。还有一组数字:中国移动2006年营业收入为2954亿元,净利润率达22.4%,而全球移动运营商目前平均利润只有不到10%。从上述数字看,电信资费水平不断下降,中国移动有充分的降价空间。
由于“移动替代固话”的势头蔓延,中国移动的主导地位不断加强,作为后起并未发挥出优势的移动运营商中国联通,以及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的收入增量均有不同程度降幅。目前,中国移动增量市场收入份额已经高达70%以上。2006年,中国移动的收入超过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以及中国联通三家的总和,其流动资金更相当于这三家总和的两倍以上。中国移动“强者愈强”之势越发明显。
而中国移动收入的大头来自北京移动。中国联通利润的10%以上来自北京,中国网通利润的70%左右来自北京。北京移动的每一次资费下调,都对北京联通、北京网通等造成冲击,而联通、网通、电信都指望依靠北京这一发达地区的利润弥补边远地区低资费带来的亏损。
北京移动资费下调由此成为热点和难点地区。目前,各地手机资费调整方案先报集团公司批准,再报当地通信管理局备案或审批。而北京移动的重大资费调整方案,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均交由信息产业部直接审批或备案。
一方面要减轻北京用户的高资费负担,另一方面又要考虑非全业务运营条件下其他几家运营商的生存和发展,北京移动手机资费下调多少显得左右为难,未达预期的下调方案一次次饱受用户非议在所难免。政府有关部门的两难抉择,更在事实上保护了目前相对平衡的价格水平。
消费者应分享电信业增长成果
“中国移动的规模经济效益,导致它每增加一个用户的成本要比其他运营商小很多。这种增长的弱成本性和规模效益导致它的每一次市场扩张策略都可能对其他的运营商产生生存压力。”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吕廷杰说。
国内最大的固定电话运营商中国电信市场部副总经理朱正武预计,因用户群和话务量流失严重,今年中国电信的收入可能会出现史无前例的负增长。据介绍,中国电信平均每新增5部固定电话,就会流失4部,本地和长途语音话务量都在手机单向收费的冲击下大幅下降。
如果完全依靠市场竞争,中国移动现有的实力可以击垮任何一家电信运营商,从而回到一家垄断的局面。而这一局面,又是政府部门的最大担心。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认为,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才能让广大用户受益。当前一个重要的契机是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运营。因为启动3G,主要电信运营商就有望获得移动通信经营牌照,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将很快形成。
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说:“2007年电信改革重点要以启动3G发展为契机,优化电信市场竞争结构。”这一表态明示了电信行业格局将有新的变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人士说,电信运营商开展全业务相对容易,但由于每个电信企业资产、用户、收入、业务范围、利润都有相应范畴,因此资产如何划拨,应遵循何种规律都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因此,目前电信竞争格局的改革还没有明确时间表。
不过,应当看到当前的积极因素越来越多。如语音业务在运营商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低,资费下调对运营商盈利的影响空间正在变小。运营商在农村市场发展迅速,这些都让运营商有一定的动力去降低资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