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股票 | 科技 | 博客 | 播客 | 宽频 | 汽车 | 房产 | 游戏 | 女性 | 读书 | 考试 | 星座 | 天气 | 短信 | 爱问 | 邮箱 | 导航 | 通行证

人民邮电报:台湾地震暴露海底光缆之脆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4日 09:39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因中国台湾附近发生大地震,亚洲地区电话和互联网通信自去年12月26日出现中断。这次事故使得亚洲地区多个国家的互联网在一个月的时间内都大受影响。尽管这一问题目前已经得到了解决,但是回顾这一突发事件,我们不得不思考一系列的问题:依赖海底光缆传输数据的全球通信系统到底有多脆弱?这一事件会不会引发新的海底光缆投资热潮?

  去年12月25日晚间在中国台湾南部海域发生的里氏6.7级地震导致数条光缆断裂,这些电缆负责传输通过亚洲这处关键转接点的通信数据,中国香港和东南亚地区连接日本及最终至北美的通信均需通过该节点。

  

地震发生后,国际通话服务发生中断或只限于部分地区能够使用。中国很多地区的互联网服务速度慢得像是在爬行,许多地区的黑莓和彭博终端的服务也发生暂时中断。部分市场的外汇和其他金融交易被迫中止。不过亚洲多数地区的电信公司表示,他们后来设法找到了其他解决手段,股市未受到影响。但是,这场未造成严重实物损坏的自然灾害却引发了大面积的无形纷扰,这充分显示出全球通信支持系统极其脆弱的一面。

  思考一:海底光缆何其脆弱?

  电信企业起初表示,受损光缆的修复工作可能需要两到三周时间,在这之前,他们会找一些替代办法尽量改善服务情况。但是事实上,海缆的修复工作耗时超过了一个月。

  目前,各大陆间的几乎全部数据通信都是通过包在绝缘保护层里的极细的光纤束进行的。电信企业将长达数千海里的光缆铺设或悬浮在海底。为分摊成本,这些工程通常是由多家电信运营商联合起来完成的。如果这些光缆在枢纽点上(如纽约附近和英国南部的主要转接点)发生纠结,则有可能导致通信出现大面积瘫痪。这次受损的光缆分布在我国台湾至香港间的密集通道上。光缆上面的水域就是连接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水路运输通道。

  海底光缆的隐患在亚洲环太平洋地区尤其严重,因为该地区是世界地震多发带之一。同时,它也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通信和海上运输的需求在日益上升。

  目前,全世界已铺设了数百条海底光缆,每条光缆都要消耗数亿美元的生产和铺设成本。比如亚太2号光缆网络就是由日本的NEC公司施工建设的,参与该网络通信运营的有十多家公司。长达19000公里的亚太2号光缆网络于2001年完工,耗资11亿美元。

  但这些光缆很容易发生位移。过去就曾发生渔网和船锚损坏光缆的事情。去年夏天,巴基斯坦境内的互联网服务曾中断12天,原因是之前有一艘渔船剐断了该国唯一的一条海底光缆。海底光缆大多被设计成有多处接陆点的环路。当网络上有局部线路出现故障时,其他线路仍能正常运转。但这次台湾大地震引发的事故要严重得多,据中国网通说,有8条光缆受到影响。而且修复受损光缆是一件难度很大的工程。

  同时,电信公司还需找到其他线路为客户传送信号,特别是为那些大型企业客户,海缆断裂期间经常出现通信阻塞的情况。这次服务受损最严重的中华电信在海缆断裂的第二天表示,其美国长途能正常使用的容量只有日常通话量的40%,至东南亚的容量只有不到正常通话量的10%。当天晚些时候,中华电信启用了替代线路。

  日本的KDDI公司则把受损线路平时应承担的信号转由欧、美线路绕道传输,这是该公司事先制订的应对方案。韩国电信运营商也报告说服务发生中断。到地震发生的第二天晚上,韩国最大的运营商韩国电信公司的92家企业客户租用的线路不能使用。于是这些企业被转接到公共线路上,导致传输速度放慢。这次通信中断甚至还影响到该地区的海运和物流行业。香港船运公司KingstarShipping称,由于网络问题无法联系到日本和韩国的客户,同新加坡的部分客户也失去了联系。

  思考二:海缆投资热将再现?

  这次光缆受损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与近年来全球光缆投资放缓有关。在上世纪90年代电信业热潮时期,电信企业在市场需求爆炸的预期激励下,在国内和国家间大量铺设光缆,但实际需求远远没有达到他们预想的程度,由此使他们在财务上遭受了很大损失,有些企业因此破产,光缆投资速度也随即放慢。

  不过,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亚洲地区的互联网和国际通话服务迅速增长,光缆容量越来越吃紧,而且已有光缆往往在技术上已经过时。比如,截至去年6月,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超过1.23亿,而在2000年初时只有890万。

  电信企业的光缆投资直到近年才开始有所增加。这个月早些时候,Verizon通信公司和另外五家亚洲电信公司宣布将斥资5亿美元建设直接连接中、美的第一条高速海底光缆。目前,两国间已有直接或间接的光缆连接,不过速度较慢。

  北京电信咨询公司BDA中国公司董事长邓肯·克拉克说,这次事故重新提出了是否需要再来一次大规模光缆投资的问题。他说,目前,全世界已铺设的光缆主要分布在美国至欧洲和美国至亚洲之间。如果在欧洲和亚洲之间铺设更多光缆,那么在遇到类似事故时,国际通信就有了更多的替代途径。

  但亚洲各电信公司表示,不会为了海缆断裂事件再度发生而投入更多资金建设备用线路。中国台湾最大的电信公司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日前称,这次地震的情况非常罕见,因此没有必要投资建设额外的线路。

  但是此次光缆断裂事件事实上震惊了整个亚洲,说明该地区已被数百条海底光缆紧密地联结在一起。韩国最大的电信公司韩国电信称,从此次光缆断裂事件中吸取的教训是需要更快地恢复线路。而拥有海底光缆的电信公司也已经表示要扩大亚洲至美国的线路容量。日前,香港有线运营商亚洲网通宣布,计划投资6.36亿美元建设跨太平洋光缆。达拉斯的PacificCrossing公司随后也宣布,已经筹资5000万美元进行网络扩建和升级。该公司拥有一条美国至日本的电缆。中华电信也已经证实计划在今后五年时间里投资数十亿美元升级其网络,不过不会全部用于跨太平洋光缆中。在地震发生前,Verizon通信公司和AT&T等几家全球最大的电信公司已经计划建设跨太平洋光缆。PacificCrossing表示,已经有五家电信运营商同其进行了接洽,商谈购买带宽的问题。

  除了新的海底光缆外,电信公司还在考虑将亚洲通过俄罗斯连接美国和欧洲的线路作为备用之选,在跨太平洋光缆出现问题时启用。网状网络等新技术也会改善网络的灵活性,使运营商能在网络出现问题时自动将流量分流到其它线路。

  针对是否有必要再投资建设海底光缆,有分析师指出,此次事件的真正问题在于跨太平洋光缆中的大部分线路都没有投入使用。比如,PacificCrossing就表示,在其光缆中仅有约15%能够传输信息。其余85%尚未装备收发机等部件。在能够传输信息的15%的光缆中,正在使用的也仅有一半。因此众多市场人士担心,大量上马新的海底光缆可能导致跨太平洋线路容量供大于求。

  (郭庆婧 人民邮电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