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2006世界电信日特别策划专题 > 正文

中国电信业杂志主编郭小红:希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3日 08:30 中国电信业

  人间四月天,春暖大地。

  希望流动在广阔的田间地头

  希望洋溢在广大农民的心头。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仅仅20个字就深切深刻地表述描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远景和愿景。

  告别了延续2000多年“皇粮国税”的历史,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费用,温总理明确宣布了“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伴随着N多倾斜“三农”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般的政策和配套政策的相继“出炉出锅”,各行各业各部门各地区也都积极行动起来了,一曲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调的高昂雄浑激情澎湃的“大合唱”正响彻在神州大地。

  

信息化正是这“大合唱”中的一个高昂的声部——建设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快信息化建设就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农村信息化:亿万农民的深情企盼

  “播种,采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用种量比过去节约了近一半;施肥,推广了微机决策平衡系统,点击鼠标就知道土壤的氮、磷、钾含量,大大提高了肥效;管理,推广了农作物病虫害自监测系统;浇地,水渠闸点安装了红外线监测设备,自动测定土壤中水的含量,用手机遥控就能浇地。大部分团场从播种、施肥到管理、收获均实现了‘精细化’作业。”还是在两年前的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代表在大会上介绍他们“信息化应用”的成功经验时,我和在座的许多局长们都感到了吃惊和意外:这不就是以色列、美国、日本一直引以为自豪的“现代农业”和“精确农业”吗?!

  “呀,原来农民可以这么当?原来农业可以这么做?原来农村可以这么棒!”对于相对落后的中国广大农村信息化而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也许更具“示范”和“榜样”意义。

  那么,农村信息化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现状?在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如此滞后的情况下,农民需要信息吗?信息化对他们的价值究竟有多大?推动农村信息化,会不会产生新一轮的“大跃进”、“放卫星”?会不会诞生新的“泡沫工程”、“政绩工程”?广大农民对信息的需求到底有多迫切?农村的信息化市场是一个值得规模投入可以持续运营的市场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信息化部门如何支撑?“两会”刚过,记者们就马不停蹄地奔赴河南、四川、山西等省的田间地头调查采访,并走访了国家相关部委和一批专家学者。调研中记者们深切地感受到,尽管城乡经济差别依然很大,但农村对信息尤其是对实用信息的迫切需求一点不比城里弱。随着农村政策的春风化雨,中国农村信息化需求已经春潮涌动。

  从整体经济水平看,我国农村比城市落后约十年,差两到三倍。2005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仅仅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而早在10年前,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就达3960元。

  从发展面貌和生活节奏看,我国农村普遍要比城市慢一到两拍。一些流传甚广的新民谚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这种现象。什么“现在有的城市像欧洲,有的农村像非洲”,还有“农民刚吃上肉了,城里人又改吃素了;农民刚穿上料子,城里人又改穿布了;农民刚进了城,城里人又往乡下住了。”

  但那又怎样?

  “千万不要小瞧了俺们农民。过去俺们种地靠天吃饭,现在俺们搞农副业经营靠信息吃饭。俺们不缺力气,也想挣钱,但缺的就是信息。有信息和没信息,差别就是一个撑死一个饿死。” 这位河南农民的话很形象地道出了农民兄弟对信息化需求之渴望之迫切之重要。

  专家分析,除了个体农民渴望增收致富的心理外,驱动着农民对信息需求的深层原因是,20多年前就在农村率先启动的市场化机制。超前于城市的市场经济实践使得农村对信息的需求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落后城市一到两拍,在很多地方可能反而超过城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发端于安徽小岗村。上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家庭就早于城市家庭成为市场的主体。在城里人还吃着大锅饭的时候,农村人就知道把产品和体力拿到市场上交换,开始艰辛的市场化生存。

  来自权威部门的数字表明,目前中国非农业就业占中国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0%左右,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十五”期间平均每年增加442万,已达1.082亿。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第一、二要素。全国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11.4万个,固定资产总额8099亿元,从业人数3333.2万,带动农户8454万户。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迫切需要插上信息化腾飞之翼。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从农民真正需求的视角看农村信息化!比如,面对着互联网的海量信息,除了新闻浏览外,城市网民“最常用”的三种功能都与娱乐有关:经常玩游戏的网民占62.2%,经常下载音乐的网民占56.5%,经常浏览娱乐信息的网民占53.5%。互联网成为大众娱乐的主要途径之一。手机短信除了联络感情外,能够大规模发展也是因为搞笑短信等娱乐化内容的大量转发。而农民更看重实用的致富信息,除了农业政策外,最关注的是农业生产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劳务用工信息,每一项都与他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是啊,对于农民,信息能够带来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收益。信息是用来生产经营的,是用来增收致富的!

  农村信息化:通信产业的神圣责任

  在本次人大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新农村建设对信息化的呼唤随处可见。无论是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健全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还是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技术培训等,要么本身就是信息化的内容,要么需要信息化支撑。如果说二十多年前起步的市场经济机制催生了广大农民的信息意识,那么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战略对信息化更发出了深情的呼唤。在政策带动、政府主导、企业支持、农民参与下,经过重新武装后的中国农村显现出空前的信息化机遇。

  从政策环境来说,中央提出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其中通信成为投入的重点领域之一。同时,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高达3397亿元。平均到9亿农民兄弟身上,每人“消费”377.4元。专家估算,“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农村基础建设的投入至少为3万亿元人民币,根据政府的“投资乘数”原理,仅此一举就可以为相关企业制造5~6万亿元的投资空间。显然,对于国内通信信息产业而言,“新农村建设”无疑是一次重要的投资机遇。

  从通信业增长空间来看,好像固话业务现在新的增长点少了,传统移动话音业务增长点也少了,但实际上并没有减少,而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加大加宽”产业链,或者不善于通过创造新的服务产品来创造新的价值。比如广大的农村市场。美国农村人口只占3%,中国农村人口现在还占70%。如果把产业链从城市延伸到小城镇到城乡结合部到农村再到落后农村,就会豁然发现,中国电信业快速增长的空间之大之广、远没有走到顶端!

  应该强调的是,在密切关注新农村建设带来的信息化需求和机遇的同时,不能仅从纯经济的角度进行精打细算,将“新农村建设”看成是扩大内需的“救急”之举。面对渴望发展、祈求脱贫的农村和农民,企业应该更多地担当起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凸现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时代内涵。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通信业是挑战,是机遇,更是责任。“新农村建设”是关乎中国未来的系统工程,更多的时候应该是“奉献工程”、“希望工程”,甚至还应该是“创新工程”。比如创新机制更好地解决农村缺少资金问题。按照中央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思路,在加大对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的同时,加快建立普遍服务基金。比如通信运营业制造业联手合作,以最低的运营成本和最低的设备成本共同推进农村信息化,尽最大可能降低农民的通信使用成本,让他们用得起等。

  春华秋实。几多耕耘、几多收获。在那希望的田野上,有我们共同的梦想、有我们共同的追求,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硕果累累的“信息化”秋天吧!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