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产部专家访谈:3G发牌与电信重组无关联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 15:59 新浪科技 | |
![]() 信产部电信研究院交流中心主任陈育平(右)和电信研究院企业管理所所长王育民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1月5日下午2点-2点45分,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两位专家:企业管理所所长王育民、交流中心主任陈育平将做客新浪,谈包括中国3G等在内的热点话题。 12月29日,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国内知名电信专家阚凯力做客新浪访谈,并表示2006 年发放3G牌照并不成熟,一旦实行,将造成巨大的亏损。该观点一出,引起电信业内激烈讨论。 嘉宾精彩观点: ·2006年发3G牌照标准是早还是迟?关键是看整个相关产业、支持性产业,市场的成熟程度如何,只要这些已经成熟到一定程度,我们说瓜熟蒂落,自然就发牌照了。 ·过去韩国发展CDMA的时候,完全是政府主导操作的,为什么到了中国发展TD-SCDMA的时候就不能这样做呢?为何到中国就不能有民族产业,这是非常奇怪的。我认为中国的政策完全应该对民族产业大力支持。美国可以支持CDMA,欧盟可以支持WCDMA,中国为什么不能支持TD-SCDMA。 ·关于3G牌照和重组是不是要挂钩的问题。我始终这样看,3G牌照发放是政府行为,电信企业之间的重组合并等等应该是市场行为,是不同的,这两个事情的主体不一样。牌照发放由政府发放,兼并重组是企业间的行为。 ·中国电信第一次拆分完全是计划经济,因为参与拆分的人都是计委的人。现在运营商已经上市了,再拆分怎么拆分,怎么合并,这是由上市公司自己决定的,而不能由政府决定,要靠企业之间利益的平衡和对市场的促进。 ·关于手机实名制,是一定要实施的。不管运营商表态还是不表态,实际上都在做他的一些准备工作。以前有“手机实名制可以不强制实施”的说法,我觉得不成立。 以下为实录全文: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最近3G,手机实名制等话题又成为热点,新浪科技特意邀请了国内两位著名的电信专家作客新浪谈包括中国3G在内的等热点话题。两位专家是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交流中心主任陈育平先生、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王育民先生。先请两位专家给网友问个好。 陈育平:各位网友好,非常高兴又来到新浪网和大家聊天,也希望有机会能够解答大家对于电信方面的一些问题。 王育民:各位网友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块儿就电信产业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交流。 主持人:两位专家的情况我就不介绍了,我想都是关心电信业的人的熟面孔。我们今天直奔主题,关于3G虽然可能有一些话题比较敏感,但是毕竟还是广大网友最关心的,很重要的一点因为最近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和副部长奚国华都对3G的时间表说了一些看法,虽然说的比较含糊,但是毕竟是第一次明确提出,2006年是3G的关键时期。两位认为他们的这些话有什么含义? 王育民:真正的含义就是关于3G牌照的决策应该说到了一个比较关键的时刻。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有关3G这几年已经炒了很长时间。从大形势上看,3G牌照发放的时机和条件趋于成熟,可以从三个方面看: 第一,从运营经验来看,3G牌照这几年全世界发了100张,我们国家也对国外的运营商的成败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这方面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这是研究国外运营情况的时候总结出来的。 第二,3G产业本身也在趋于成熟,我一直说3G产业是一个生态系统,既然是生态系统有两个东西非常重要,第一生态系统中的成员,设备制造商、终端提供商、运营商、消费者群体的成熟度,这些都构成了3G产业中最重要的成员。3G产业要想顺利发展,所有成员必须在成熟程度达到相对一致的水平才可能发展。今天看,终端、消费者群体,市场的消费规模以及运营商的经验,从这些方面看都比较成熟了。 第三,从政府监管的角度看,因为有两个方面认真的研究,政府监管3G产业良性的运行,这方面的思路也逐渐成熟、逐渐清晰。我认为从这三个方面理解王部长和奚部长的决策。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王育民 陈育平:两位部长关于3G问题的讲话,刚好是我去日本访问那一天发表,我是19号白天走的,19号下午奚国华部长先谈了这个事情。我自己是20号知道的,我感觉3G时间成熟,从各种意义上来说,研究院应该感觉到有许多事情,应该说是研究院最高兴的。毕竟研究院在3G这个事情上,包括政策上的研究、国外市场的跟踪研究、测试、规划等等终端的大量准备工作,已经进行了五六年了。这些事情同时为3G方面的决策提供了很多意见和支撑,应该说研究院在3G的测试过程中,给部里的政策决策和奚国华部长和王部长今天说这个话提供了支撑意见和一些背景情况,应该说研究院在这个上面做了大量工作,在这个方面研究院是做了很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也是因为这么年的研究,终于马上到了要看到曙光的时候了。对于我们每个从事3G研究、3G测试、3G规划的人来说,这是非常好的消息。因为将来的路还很长,包括3G牌照发放以后的情况,运营商怎么规划、资费怎么制定等等很多问题都需要研究院参与一些意见。我们认为将来研究院在3G上做的事情会更多,因为2G上研究院的规划、政策研究、资费、终端检测都是研究院在给部里做支撑,将来3G同样离不开研究院给部里做这些支撑工作。 所以作为研究院在3G这方面的研究和支撑工作需要继续努力。也许王部长和奚国华部长宣布之后我们才真正开始进入高速运转的工作,以前都是准备工作,现在开始真真正正为中国3G的发展作出我们应该做的一些工作。 王育民:我补充两句。关于3G牌照的决策,是一系列的决策,不是一个决策,必须要有一系列相辅相成的决策,最后才能确定什么时候发,怎么发。有关3G的问题我们这几年相当于做一棵树,做这个树的人很多,政府、运营商做了大量的工作,不是哪个人的功劳,我们现在看到这棵树快要结出果实来了。 主持人:关于部长们的表态,前一段时间大概是一个星期前,另外一位专家阚凯力作客新浪的时候也聊到,他的一个看法是认为2006年发牌照可能早一些,我想请问二位专家怎么看待他的观点。 王育民:其实牌照发放时间迟和早要看判断标准。取不同的标准,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在设备制造商看来,2002年就应该发了,但是不能发,政府也不能发,这要看什么标准来判断这个事情。既然3G产业是一个大产业,稍微超脱一点儿具体的技术,超脱一点儿具体的局部的角度,大家站在比较高的角度上看时机是不是成熟,按照时间点选择你参照什么标准决定是早还是迟。 其实在2002年给一些运营商做战略的时候,我们就有一个假设,假设3G牌照2005年年底发,其实这种假设绝对是不绝于耳,我们始终没有改变一个观点,假设牌照2005年底发,但是2005年年底也没有发。我们的标准还是回到是早还是迟,还是标准是什么?整个相关产业、支持性产业,市场的成熟程度如何,只要这些已经成熟到一定程度,我们说瓜熟蒂落,自然就发了。 而且我们这个政府绝对是负责任的政府,我们的政府是很成熟的,管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业应该说是一个成熟的政府,所以在发牌照的时间选择上一定考虑到很多利益相关主体以及产业的成熟度、市场成熟度,这些东西都要看看。最后牌照发下来只要有利于中国电信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这就是恰到好处,既没有慢也没有快。所以快慢看什么标准。 陈育平:对于2006年发不发牌照,怎么发牌照,这是国家去探讨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刚才王所长也说了,时机的选择和3G的开始是需要一个产业链的整体配合。而且这个产业链应该是趋于成熟的时候,做起来什么都是水到渠成的。比如技术上比较成熟了,设备、研发都已经到位了,资金也到位了,需求也到位了。这样各种情况综合起来,才造成了时机趋于成熟。 因为现在大环境是技术供给高于业务需求的。在这种情况下,3G的技术是很早就已经出来了,因为有许多东西当业务需求还没有到达的时候,你硬推这个东西谁也不会用,谁也不会买,到了条件达到了各方面因素都调动起来就是时机成熟了。不一定非限定在成熟还是不成熟还是今年发或者明年发,我觉得没有详细讨论的必要。我认为只要这个市场成熟了,这个产业链成熟了,有些事情政府就能够去推动,能够去做了。 主持人:研究院现在也是做TD方面的测试,有没有最新的进展呢?能给网友们透露一下吗? 陈育平:现在各种传闻都有,TD一直是属于3G的三大技术之一,TD的研发是在中国,作为中国自由知识产权的一部分,中国从政府一直到产业界历来非常关注和支持这个事情。所以现在TD的一举一动可能都代表着中国产业界的方向,所以大家非常关注。 而且有自主产权和没有自主产权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对于产业界来说是有很大区别的。有的人说是不是应该一视同仁,我觉得在这个方面好象不一视同仁未必不可。 过去韩国发展CDMA的时候,完全是政府主导操作的,为什么到了中国TD的时候就不能这样做呢,我觉得有些东西非常奇怪,到中国就必须一视同仁,不能有民族产业,这是非常奇怪的。我认为中国的政策完全应该倾斜在民族产业,对于民族产业怎么支持的问题,这中间也有很多的插曲,大家也知道这几年对于TD和希望制式的讨论也很多。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对于TD的问题大家越来越关注,不单单在中国市场关注,在国外市场也非常关注。我到香港、日本、美国,人家问的问题都是有关TD的,你们的TD进展的怎么样了,TD能够给他们国外的产业带来什么利益。而不是说这三种制式对中国的产业来说有什么影响,当然他们也希望我们做一个比较,但是他们更多关注的是TD。国外既然想进入中国市场,就必须对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系统有所了解,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美国可以支持CDMA,欧盟可以支持WCDMA,中国为什么不能支持TD-SCDMA。 王育民:其实所有世界上最好的学家在研究东亚经济起飞的时候都认为东亚政府在助推经济起飞的时候,它的产业政策有非常高明的地方。正确的产业政策推动了整个东亚,日本、韩国、新加坡这些国家,包括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的经济腾飞,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我们东方的经济起飞点和西方的自由市场环境下的经济发展的论述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事情不应该有过多其他方面的批评或者影射,这都是不太公平的。 关于TD的标准,这毕竟是我们民族自主创新的一个东西,作为中国人在先进的发达技术上,我始终认为应该有一席之地。我们在航空上,这是使中国人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举措。如果大家这样看我们的民族产业,抱着支持的心态来看,其实很多事情是很自然的。第二也可以说TD这几年的进展是非常良好的。 信产部电信研究院交流中心主任陈育平 主持人:陈主任的意思是支持TD单独组网。 陈育平:我在各种场合都一直声明TD需要单独组网,需要单独运营,这样才能使它逐渐完善起来。 主持人:我记得奚国华部长谈到3G牌照问题的时候还提到知识产权的谈判问题,那么3G的知识产权谈判是研究院这边组织进行的,目前情况如何呢? 陈育平:这个不是研究院组织的,是国家组织的,研究院参与一部分人一块儿去谈,研究院没有那么大权利组织这个事情。实际上是包括发改委,其他各个部门,产业界各相关政府部门以及产业界的一部分人一块儿谈的,因为这个事情关系到整个产业链的形成和产业链的发展。包括民族产业如何去应对知识产权的问题。当然研究院作为研究结构,政府的支撑机构肯定要在其中参与意见和发表意见。 主持人:你了解不了解,需要不需要和北欧的那些厂商也要谈呢? 陈育平:具体的情况我们不是太清楚。但是从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报道和一些信息来说,不但和高通谈了也和欧美其他国家的设备商都在谈,因为每一个企业所生产的不同制式和不同型号的设备中间都有自己的独有专利。要引进它的时候,必须要谈,我听说像CDMA2000那个有几千项技术,其中高通的只占一部分,剩下的还有一些其他国家的设备商,他们开发时候有一些创新点。所以都在谈,包括和爱立信、诺基亚、阿尔卡特、朗讯、北电都谈过这些事情,我印象中应该是,因为这件事情关系到每个厂家在开发过程中投入的制式。 主持人:现在院里主要是哪几个研究院派代表参加啊? 陈育平: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我们没有参与事情,详细情况我们不太清楚。 主持人:阚凯力还说到一句话将联通拆分或者与其他运营商合并是历史大倒退,两位怎么看待联通的历史。 王育民:有关这样的传言2005年传言不断,我最近开玩笑说电信业是充满传闻的行业,大家都可以制造新闻,但是年终一盘点大部分传言都变成了谣言。关于联通的拆分,运营商的合并,这种问题里面有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谁来做这件事情?是企业行为还是政府行为,这是问题的实质。 如果让我发表意见,现在不要忘记四大运营商都是在国外资本市场上市的公司,企业的兼并重组在国外是很自然的事情,完全是看能赚钱,我就维持现状,无论是拆、还是卖还是合,只有一个标准就是怎么样有利于赚钱。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而且假定重组是企业行为的话,就不存在历史倒退或者历史进步的问题。但是如果说在我们市场经济运行的市场经济条件,而且是对于上市公司,假定如果政府还要主导拆或者分是不合适的。当然四大上市公司都是国有股是大股东,但是操作上还是按照企业的方式运作才合理。这样来看不存在历史倒退或者历史进步的问题,这种语言本身就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的色彩,市场条件下的工作语言是什么样的语言呢?企业的合并、重组、买卖都是市场行为,并不存在历史倒退、历史进步的问题,如果这样看问题的话就清楚了。 这里面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关于3G牌照和重组是不是要挂钩的问题。其实这两件事情我始终这样看,3G牌照发放是政府行为,电信企业之间的重组合并等等应该是市场行为,是不同的。这个时候事情的主体不一样,牌照发放由政府发放,兼并重组是企业间的行为。 主持人:那就不会挂钩了。 王育民:对,应该这样。当然有一条政府发放牌照可以重组中国电信市场竞争的格局,使这个竞争格局竞价有效率,这是可以的。 主持人:如果就是要让市场竞争有秩序,政府还会主导运营商重组。 王育民:政府只能电信市场往良性的方向发展,只能起影响作用,不能主导企业之间的拆或者并,因为它是上市公司,必须按照市场的游戏规则做。但是市场有几张牌,什么时候发,发几张,这是政府说了算的。政府只能政府手中的权利影响电信市场向良性方向发展,不能强行的对企业进行动手术。 陈育平:我换一个角度解释一下。大家可以看出来,原来运营商的拆分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政府行为。而且它的拆分是在它没有从计划经济进入到市场经济的情况下进行的,它没有上市,没有上市之前怎么做都还是计划经济的一些手法,那时候说中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也好,进或者不进,它完全是计划经济,因为参与拆分的人都是计委的人。现在已经上市了,再拆分怎么拆分,怎么合并,这是由上市公司自己决定的,而不能由政府决定,要靠企业之间利益的平衡和对市场的促进。 主持人:不拆运营商,拆网络可不可以。 王育民:运营商最主要的经营资产就是网络资产,不可能的,其实拆运营商和拆网络是一回事情。 主持人:大家在讨论联通有两张网,大家都盯着这个网,恨不得把联通的网拆了或者夺一张。 王育民:联通有两张网,而且两张网上的用户资源也不一样,在电信重组合并中,传言的焦点就是处理联通两张网的问题。我还是这个观点,如果是企业行为就没有问题,无论是卖还是不卖还是企业自己做决策,我赚钱就不卖,自己经营不好可能就卖了,企业的使命只有两个字“赚钱”,只要合理合法的赚钱,企业的自主行为都没有问题。如果是第三方强行的说必须怎么样怎么样,这是不合适的。 主持人:发改委出于宏观调控考虑认为必须这样做呢? 王育民:发改委没有这样的权利,因为这是资产,必须以大股东的方式,以股东会的方式行使它的职权是可以的。政府是官有资产的经营者,现在是上市公司必须按照规范的治理结构规定的权利来行使,政府的意志只能以股东的形势在企业行使,不能一个人说拆或者卖,这是不合理的,也是行不通的。 主持人:好象拆分的声音好象越来越弱了。 王育民:其实本来应该如此。我们一直搞不清楚一个问题,拆分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看不出来拆分要解决什么问题。我去年在新浪上发了一个文章关于重组加减法的分析,看过那篇文章的人很多,他们至少认为我分析的角度是比较到位的。如果是企业的自主行为都没有问题,如果别人要插进去管这件事情,那是越权行为。 主持人:如果国资委决定呢? 王育民:国资委是股东的身份,他在董事会在股东会上可以发表他的意志,而不能直接的国资委下一个文说把它卖了或者怎么样,那是违反公司治理体制的。 主持人:如果国资委愿意拆分,不一定拆分联通,整个倒腾一遍,也走程序,能否实行下去呢? 王育民:我注意到李荣融的一个讲话关于电信的拆不拆、分不分的问题,他也分析了一个事情政府要参与这个事情也必须以股东的身份来操作。至于说你刚才问到的问题,国资委是国有资产的代表,国资委的人也在算帐,他要算一个行业的帐,算企业的帐,同时要对整个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负责。我想我们这个政府,在我看来是比较成熟的政府,不会干过去那种很莽撞,很不成熟的想法下干出来的一些事情。 主持人:上次陈主任来新浪作客以后引起的反响太大。上次你说可能2005年底就酝酿实行实名制,后来其他地方又传2006年2月份实行手机实名制,我现在想问手机实名制的时间表到底有没有定下来呢? 陈育平:这个我也不知道啊,这是政府发的,具体落实一个是政策法规司,再一个是电信管理局,他们做的事情。实际上我们当时的访谈也是对手机实名制的认识,我们从专家或者从研究的角度来讨论这些问题,对于什么时候发,就看什么时候能够起草好这个东西,讨论通过以后然后发布。 具体是2005年发,我上次已经说了05年发还是06年什么时候发,我也不知道,这是信息产业部的事情。但是王部长在前一阶段有一个讲话说手机实名制是信息产业部2006年重点工作之一,这样看来2006年某一个阶段肯定要采取一些措施实施这个事情。我一直抱这个观点,既然部里要做这个事情肯定是要做的。这个事情就像打击黄色网站、非法网站的做法是完全一样的,政府决定了的事情,一定是要强制执行的,这一点是跑不了的。而且这次人大常委会两会期间代表都提出了提案,这肯定是要实施的事情。 关键是对国家利益、对企业利益,对用户的利益,已经造成了危害,造成了损害,不管的话信息产业部就失职。 主持人:运营商现在也没有什么反应? 陈育平:事情还没有定,文件还没有下来,下来以后就会有一系列的具体措施。 主持人:得做准备啊,风声已经出来了,硬件不是赶紧得上吗。 陈育平:那是当然,但是一定有一系列的自查、自我纠正的事情要做,其他的一些事情还会考虑我怎么来操作,怎么来运作这些事情。怎么来运作是运营商自己的事情,但是他一定要做这些准备工作,如果不做准备工作文件下来他肯定措手不及,只不过他不表态而已,他在底下一定是做准备工作了。不做准备工作,信息产业部前一阶段的表态和王部长最近的表态都说明手机实名制是一定要实施的。不管运营商表态还是不表态,实际上都在做他的一些准备工作。所以我就想,以前说那些可以不强制实施的说法,我觉得不成立。 主持人:估计运营商也不愿意实施,所以地方媒体问地方运营商的时候得到的回答就是不知道,一报道出来大家又感到有些怀疑了。 陈育平:文件没有发放之前怎么说都可以,但是文件发放出来该执行的就得执行。虽然说市场经济,但是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是在政府进行宏观管理和宏观指导下的市场经济。你不想执行有些时候在触及到国家安全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我曾经收到一条短信是贩卖枪支弹药这类的,这样的东西不管怎么行啊,这些东西肯定要管,还有一些类似倒卖进口轿车之类的信息,这些已经扰乱了市场经济了。 王育民:任何政策出台肯定有利有弊,问题在于什么地方呢?问题在于利和弊比较之间是利大还是弊大。关于手机实名制出台的问题,我打一个比喻就像打仗一样,真正开仗都是准备好了,下一声令就行了。前期做了大量调研,准备工作,最后的时候一个命令就可以了。 陈育平:不管是3G牌照的事情还是手机实名制的事情,还有包括VOIP等等很多问题,实际上现在处于大战前的寂静阶段,你不表态并不等于不实施,不做这件事情。你们也提到一些问题,包括手机实名制为什么运营商不表态或者不表态意味着什么。3G牌照发放的时机已经成熟这个问题,运营商为什么不表态等等这些事情并不是说它们没有想法,只不过大家都在做准备。 王育民:其实它用行动已经表了态,大家都在忙着,中国人做事情可能有几种做法,一种是只说不干,前几年3G是炒的热,只说不干,到了真正干的时候只干不说,所以不说不意味着没做,用行动表明了他的态度。 陈育平:以前研究院每年都搞一次3G的会议,王部长和奚部长说了话以后,大家都在问,你们是不是就没事儿可做了。2006年3G会议怎么开,因为测试、该搞的都搞完了,规划也搞完了,但是我们觉得实际上我们要做的事情更多,而且更细,就是说3G的业务怎么来做。纵观国外的情况,为什么3G的发展不是特别理想,或者大家都没有赢利,所以我们要研究国外的一些经验,怎么引到国内,国内怎么开发业务,这都需要研究院研究,然后去规划。还有很多测试的问题也需要研究院的支持和配合,实际上越到3G开始建设的时候,研究院的工作会更多。王所长那块对于企业的咨询,对于企业的政策上的问题考虑,怎么理解信息产业部的政策可能更多了。将来还涉及到国外投资者怎么进入中国投资的问题、融资的问题。我们觉得一旦牌照发了,我们忙都忙不过来。总是问研究院有没有事儿干了,我说肯定是干不完的事情。 王育民:电信行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没有3G还有其他。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嘉宾访谈就到此结束,最后请两位嘉宾说一句话。 陈育平:非常感谢网友对我们和我们讨论话题的关注,谢谢大家! 王育民: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两位嘉宾,感谢广大网友的积极参与,本次聊天到此结束,谢谢,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