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信息报:手机实名强推行本意好落实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 11:30 通信信息报 | ||
本报记者 雷宾建 关于手机实名制的讨论日渐高涨,有媒体报道,信产部有关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手机实名制不仅会在年前公布,公布后也没有外界估计的一两年“过渡期”,而是会立即执行,并且还将强制性推行。然而不少业内人士也指出,手机实名制真正实施起来还将面临巨大困难,能否真正建立起健全的实名制还有待时间检验,正所谓“本意虽好结果难料”。 意义深远 手机实名制呼吁由来已久,最近一次激发实行手机实名制的背景是,11月份,公安部、信息产业部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整治手机违法短信息。信产部当时要求,基础运营商需要承担一些责任,对用户的有效身份进行登记,实行手机用户的实名制登记制度。 近两年来,利用手机进行违法犯罪的活动越来越猖獗,公安机关在侦查中苦于这些涉案手机没有进行身份登记,缺乏破案线索,因此,给打击手机犯罪活动带来难度。 手机实名制的推行将有效控制违法短信、垃圾短信的传播。手机用户进行了有效的身份登记,一旦某部手机用于非法活动,公安部门就能顺藤摸瓜确定幕后人物,使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更有效。 手机实名更长远的意义在于通过手机实名制构筑手机相对脆弱的诚信体系。近几年,移动支付在国内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支付手段,手机信用保证体制却没有跟上手机支付步伐,手机信用缺失问题日益显露,如果实行手机实名,无疑将有助于维护手机信誉。 实施困难重重 在肯定手机实名制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实行手机实名制还面临着众多的困难。 第一,大多数用户对于手机实名制心存疑虑。一是手机实名制带来的不便。据了解,在两大运营商的用户群中,目前不登记身份证的用户比例非常高,占总用户数70%以上,一旦实行手机实名制,用户必须凭身份证办理入网业务,对于那些外来人口特别是短期需要的人将带来极大的不便。 第二,是对于隐私泄露的担心。从各大门户网站的调查中可以发现不少用户担心实行手机实名制后,个人隐私泄露。北京通信管理局局长陈卫军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实行手机实名制难在如何保护好用户的隐私 第三,运营商对手机实名制执行的力度。从目前情况来看,运营商担忧执行手机实名制将减少其业务收入。手机实名制的主要执行者还是各大移动运营商,他们是否真的会严格执行是手机实名制能否建立的关键。 第四,目前手机号码的营销模式也使得手机实名制真正实行起来变得困难。目前各运营商的手机号码主要是通过代理商来进行销售。对于代理商而言,进行身份验证,既增加了工作量更可能影响其销售,再加上大部分代理商并不具有这样的专业知识,因此代理商很容易根本不进行身份验证,或是放松身份验证的要求,进行手机卡的销售。 最后,国内环境也难以保证手机实名制能彻底落到实处。实名制要求用户必须持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才能办理,但是目前制作假证的成本很低,开户时运营商也很难辨别身份证真假。手机实名制能否真的“实名”还是值得怀疑。 结果难预料 手机实名制初衷很好,真正实行后的前景也看好,但是国内的实际环境使手机实名制真要施行起来还是非常困难。 其实早在2002年,手机实名制的讨论已经开始了。但是,当时仅仅对购买手机卡需登记身份等作了限制,由此一些经销商并没有严格执行,并出现帮助用户蒙混过关的情况。 现实中,上海率先试点手机“实名制”后,种种反对之声不绝于耳。反对者中,既有感到不方便的手机用户,也有利益受到直接影响的电信运营商。近年来,城市中高端用户市场逐渐饱和,外来务工人员、学生等低端用户群,成为手机用户增长的主要部分。这类用户忠诚度一般较低,且大多是看重不记名预付费品牌的自由、方便等特点。 对于 信息产业部的决心,大家应当不会有任何的怀疑,手机实名制的出台也将是近期必将到来的事情。但目前实行手机实名制面临的重重困难也是大家必须面对的事实,条件的不成熟不是某个部门强制推行就能实现的,手机实名制结果还难以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