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伍健文:手机实名制背后的利益博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3日 15:58 信息时报

  上周,一场围绕着手机用户是否应该实施实名制的争论,在媒体和网络上愈演愈烈。近两年来,以手机作为作案工具的违法犯罪行为,给社会治安带来的很多负面影响,因此,几乎大部分专家都支持,把全国2亿多尚未登记机主姓名的手机号码,都要补登记,以后手机入网都要登记机主名字。

  实名制究竟何时实施,如何实施,目前仍然众说纷纭。记者注意到,手机要在今年底
实行实名制的消息来源,是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的一位专家。面对着媒体对这一话题的“狂轰滥炸”,电信市场监管部门的信息产业部由始自终没人出面证实或澄清。

  手机实名制的必要性似乎是毋容置疑。而实名制的实施障碍,却不容忽视。总结业界和消费者的声音,其中的“拦路虎”包括三个:一是实施新政策需要投入的成本,例如补登记的宣传费用和手续费投入;二是保证新政策顺利实施需要采取的配套动作,例如出台监控经销商和运营商内部职员的制度等;三是新政策实施后,对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入网人数减少等。

  在上述三大障碍中,前两者都是相对容易克服的。但第三个障碍,却是不容低估的。有业内人士认为,一来目前国内并未形成讲求诚信的消费环境,不少预付费用户就是看中手机卡不用登记名字而入网的;二来手机号码与网络名字一样,有着某种程度的虚拟特性,人为把这一特性覆盖,用户未必买帐。因此,实名制实施后,可能会削弱手机预付费品牌的吸引力,肯定会让手机用户增幅放缓,损害电信运营商的利益。

  尽管这一影响很可能只是暂时性的,但电信运营商及其背后的利益部门并不会轻易放过。近一两年来,几乎所有的电信行业的大动作,包括运营商高层调整、企业重组的酝酿等,背后无一不牵扯到运营商经济收益的考虑。作为中央企业“管家”的国资委的介入,使得运营商的盈利成为每一项新政策重要的考量指标。

  因此,有业内人士估计,在实名制争议沸沸扬扬之际,信产部并没有站出来说一句话,很可能是因为这一新政策背后的部门利益纠葛。跟社会其它领域一样,电信业的任何新政策,都是对不同集团利益的重新平衡甚至是重新分配,也是一场利益的博弈。

  所以,可以肯定地推断,在是否实施和何时实施手机实名制的争议中,无疑也是考量不同政府部门对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用户利益和企业利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权衡和调节。究竟这一博弈之后,天平指向哪里,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