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专利进入纠纷多发期 TD不满足现有比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 09:32 通信产业报 | |
王涛 李伟 近一段时期以来,通信制造领域的专利纠纷不断,其波及范围之广、公开程度之高可谓前所未有。最新的案例就是诺基亚等六家厂商联合起诉高通公司事件,而随着高通对诺基亚进行反诉,更使这场专利大战进入到了白热化状态。 透过这场专利风波也让业界看到,专利在成为厂商市场利器的同时,也会让专利持有双方步入纠缠不清的泥沼。而在这背后,3G市场和技术形态的改变也使这一切成为必然,对于国内企业而言,更多的是需要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3G商机使专利战公开化 步入到2005年,3G市场的快速成长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3G商用网络数量还是用户数量,都呈现出了高速增长态势。 根据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的统计,至今年7月份,全球WCDMA用户已经发展到3170万,并且在今年的前7个月中以每月100万以上的速度增长。另外,WCDMA终端型号也已经达到了186种。与此同时,EV-DO用户数量达到了1540万,终端型号增至156种。而在TD-SCDMA方面的商用前景也日趋明朗。用户数量的高速增长,终端瓶颈的突破,都让此时的3G市场显得生机盎然,3G巨大的市场商机也就此开始显现。而有关3G专利的纠纷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始浮出水面。 电信专家陈金桥认为,一个大的产业机会和市场机会显现出来之后,在市场准备阶段出现公开化的争端实属必然。随着3G网络大规模建设的展开,特别是中国进入3G前夜,设备厂商在商业准备期内,为了达到合理的商业利益并降低进入门槛而采取一定的行动也在情理之中。 技术复杂增大取证难度 3G的三大标准都是基于CDMA技术演进而来,在CDMA的基础专利技术方面,在业界有着条缕清晰的共识。据某设备厂商技术人士介绍,在终端、系统设备、测试设备等技术专利方面,目前有着非常规范化的条例规定,而设备厂商的产品开发一般也是遵循这样的国际规范。 但问题在于实际的商业进程中,在基础专利之上,各个参与厂家通常要权衡考虑自身在标准内的新技术提供能力,并把这种新技术用于自身的产品以寻求更高的利益回报。就此,技术标准中就会加入一些新的技术内容,以便拥有标准范围内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在后续产业化过程中,各个厂家之间大多采取专利互换的形式以降低产品成本,WCDMA就是一个例子。 由此,在产品最终形成时,其中的专利就呈现出犬牙交错的局面,而如何界定厂商之间的专利比例就成为一个难以理清的问题。“最后的结果就是无限期地争吵”,某厂商内部人士对此无奈地表示。 也正因为如此,高通公司董事长艾文·雅各布曾经谈到,在3G时代,多模芯片等产品会使专利争端进一步复杂化。 陈金桥表示,对于目前的通信行业而言,由于知识产权分布和国际上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复杂性,使得取证工作极为困难。“高科技企业打官司是旷日持久的,从一些专利纠纷的处理结果来看,最后大多都选择了庭外和解。” 国内企业拉响专利预警 跨国公司一直在专利大战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这也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国内企业在专利问题上话语权的缺失。 对此,GSM协会中国区总裁黄宝中表示,国内企业由于专利份额较少,可用来交叉互换的专利数量更为有限,所以,在专利费用问题上甚至比此次提起专利诉讼的厂商还要弱势。正如有关专家所言,知识产权工具的利用和危机的防范,将成为中国公司国际化过程中难以绕开的考验。 为此,国内企业已经把专利意识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今年的6月份,华为公司方面宣称,根据ETSI上各公司的WCDMA基本专利申明,华为公司以46篇WCDMA基本专利占到了整个WCDMA基本专利5%的份额。 另外,据业内权威人士透露,TD-SCDMA方面正在就专利问题进行评估,从目前的评估结果来看,“国内企业所拥有的TD-SCDMA专利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可观的数量”。该人士表示。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