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读书校园天气短信邮箱爱问导航
通行证登录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亚太移动通信发展论坛专题 > 正文

制胜亚太构想全球 亚太移动通信发展论坛召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 09:21 通信产业报

  作者:陈晓林

  亚太、移动通信——两个当今最热门的话题结合到一起所引发的思维力量是巨大的。

  7月28日,备受业界瞩目的“亚太移动通信发展论坛(首届年会)”在京召开。论坛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通信产业报社承办。会议就亚太移动通信的产业格局、发
展趋势、区域合作、市场商机及和谐共赢等方面的热点课题进行了充分研讨。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在发言中指出,移动通信市场是目前IT领域最活跃的市场之一,亚太地区由于人口众多,对数据业务的使用相对比较活跃,成为全球移动通信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信息产业部科技司高技术发展处副处长倪小龙在代表科技司副司长韩俊的发言中也表示,当前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全球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区域内的移动通信发展也呈现出蓬勃的活力。

  把脉深层变化

  近年来,亚太移动通信越来越彰显其活力和示范效能,并正在成为全球移动通信的制造中心和全球最大的移动用户市场。随着亚太移动通信的蓬勃发展和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的蓄势待发,亚太移动通信的产业格局以及相关运营与制造业的竞争格局均将发生深刻变化。

  与会代表认为,在这一关键时期举办“亚太移动通信发展论坛”对强化区域辐射效能、引领国际市场及推动地区间的产业协作无疑具有战略意义。

  本届论坛主题为“制胜亚太构想全球”,议题包括:亚太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亚太移动通信的产业格局与竞争环境,亚太移动通信网间协作与商机共赢,亚太区域协作、优势互补及共赢策略分析,第三代移动通信对中国及亚太地区的机遇与挑战等。

  事实上,政府主管部门已经把移动通信的发展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科技部知识产权事务中心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杨林村表示,“科技部近十年来,一直把支持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开发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中的重大专项课题。”

  有专家指出,亚太的移动通信市场在未来10年仍将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并将逐渐成为全球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的主动力。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所长宋彤指出,当前,亚太地区3G的用户已经成为全球3G用户发展最多的地区,以日本和韩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的3G用户占全球3G用户绝大部分,其中WCDMA用户占60%,CDMA1X用户数占到全球的85%左右。

  问题与挑战

  尽管亚太地区本身的移动通信发展可谓勃勃生机,但问题和挑战却依然存在。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副会长谢麟振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亚太地区移动通信发展也有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ARPU值的问题。”

  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若不考虑日本,亚太地区的月度ARPU值考虑和不考虑日本市场的因素差距很大。“我们看到,亚太地区除了日本以外,其他地区的ARPU还很低,发展任重道远。”谢麟振表示。

  有专家指出,当前亚太地区用户的购买力上升而忠诚度却下降的问题,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亚太移动通信公司的发展历程也不能同欧美的百年老店相比,因此在一些关键战略的把握上,亚太的公司群落还需要学习。华为公司副总裁王良文就指出,华为公司是亚太移动通信设备商,要想持续发展,能不能走向海外,创新方面是必须要具备的条件,“这不单是技术上的创新,还有组织层面的创新。”

  立足战略层面

  事实上,强调亚太移动通信的发展并非单纯的就电信领域而言的,从整个国家的战略来看,规划好中国与亚太国家与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显然意义重大。

  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市场与产业室主任史炜就认为,“今天我们在研究亚太地区移动市场发展,或整个电信业发展的时候,我们不是简简单单从一种技术路线寻求突破,必须想到,当我们要进入这个市场的时候,会遇到什么样的阻力。”

  事实上,即便中国今天电信业已经足够大了,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核心技术,“但是否意味着我们在亚太地区可以获得我们所理应得到的市场份额,这是需要博弈的。”史炜强调。他建议,应该建立一套中国的均衡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体系,包括针对电信行业的。

  对此,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也认为,在全球视角下,包括亚太通信市场在内,中国移动通信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同时也必须谨防政策环境变化因素。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