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经观察:3G的政府之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0日 17:18 全球财经观察 | ||||||||||||
在各方利益交织下,如何找到一个最佳途径,的确是对决策层的一个智慧挑战 3G的政府之手 文|邵娟
对于3G牌照,不论是设备商、运营商还是SP,不同的地位,决定了其不同的立场,而其中最难调控的,还是政府管理部门。 其实3G到了这个层面,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它牵涉了方方面面的利益,其中最核心的因素就是实现产业利益最大化、国家利益最大化。“政府现在迟迟不发牌照,就是各方利益无法找到一个好的平衡点。”Gartner(中国)通信分析师沈哲怡称。 作为全社会利益的代表者,无论是对运营商还是设备制造商,政府管理部门都无法忽视其利益,所谓手心手背都是肉。3G牌照发放的时机需要兼顾企业和用户、企业和政府、内资和外资、电信设备商和运营商多方面的利益,还要考虑到中国通信运营业的格局,甚至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博通智信咨询公司总经理张薇看来,中国政府还具有一个特殊的角色,那就是在所有“4+2”运营商背后,政府同时也是最大的出资人,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主管部门,负责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政府的这一特殊角色事实上增加了其3G决策的复杂性。” 运营商竞争格局、市场需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等构想,为解释中国3G商用的“迟到”提供了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其实,“迟到”真正的原因或许只有一个,那就是等待TD-SCDMA技术成熟。 市场人士一般认为,中国政府之所以迟迟不愿发放3G牌照,主要是因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技术标准尚未成熟,政府是要给TD-SCDMA在正式商用之前留出足够的试验时间;此外,有关方面希望借机适当打压国外设备商的产品要价;以及在IPR(知识产权)谈判中获得主动地位。《金融时报》为此评论说,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会希望自有产权的技术标准得到推广。 还有一个政府管理部门没有完全解决的疑问,即3G到底可能有哪些应用,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中国上3G不是一件小事,发放了牌照可能就是数百亿、上千亿的投入,必须要慎重再慎重。 “信产部非常谨慎,他们仍在进一步了解市场,希望获得更多信息,避免欧洲失败的情况在中国发生。”信产部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认为,当然,等待的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中国就会失去发展3G的最好时机”。 未来几年内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将每年增长几千万户,而现有2G运营商的网络容量已经接近饱和,如此大的移动通信需求如果不通过新建3G网络来解决,就只有在原来网络上不断扩容。2004年,中国移动投入550亿、中国联通投入64亿(不含CDMA)用于2G网络的扩容,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小灵通”网络上的投资也以百亿计。“如果政府2005年不发3G牌照,运营商只能依托现有的2G网络进行投资扩容,每年近千亿元的投资将会形成巨大的机会成本。”张薇说。所以早一点过渡到3G,比在2G上继续投资划算。 为此,中国政府陷入了两难境地,关于3G牌照何时发放、怎样发放、发放几张以及发给谁的难题,依然充满了“玄机”。在各方利益交织下,如何找到一个最佳途径,的确是对决策层的一个智慧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