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TCL波导夏新看国产手机厂商夹缝求存状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7日 10:38 赛迪网 | ||||||||||||
【赛迪网讯】在香港挂牌上市的TCL通讯日前以将发布重大消息原故宣布暂停交易,据国内媒体猜测,这可能与其子公司TCL阿尔卡特(Alcatel)有关。5月17日TCL通讯终于公布消息称,它将收回阿尔卡特手中持有的TCL阿尔卡特公司45%的股权。 事实上,TCL集团与阿尔卡特手机部门在2004年第三季度结为亲家后,在手机市场便一直遭遇节节败退的厄运,2004年第四季度便出现巨额亏损。
除了TCL通讯,波导和夏新电子近期财报也受手机部门拖累,这正是国内手机厂商进军海外市场受挫,国内市场又失守,处于夹缝求存状态的写照。 TCL通讯与阿尔卡特在2004年10月合资成立TCL阿尔卡特移动电话,双方将各自的手机部门合成一家公司,阿尔卡特持股45%,TCL通讯持股55%,但2004年第四季度TCL通讯便因子公司拖累而亏损3.78亿港元,比2003年同期获利2.32亿港元的情况相比出现大幅逆转,其手机出货每况愈下,甚至数次传出与供货商之间存在帐款纠纷。 据信息产业部统计,国产手机厂商曾在2003年抢下国内超过55%的手机市场,波导更是一度击败摩托罗拉(Motorola)跃居市场龙头地位,包括波导、TCL通讯及夏新等厂商,都曾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不过,由于这些厂商内有产品品质及成本控制漏洞,外有来自国际大厂杀价威胁及区域性渠道优势方面的压力,这使得国内手机厂商市场占有率在2004年跌到40%,所有厂商的财报都严重缩水。 TCL通讯原本想通过与阿尔卡特组建合资公司扩大国际市场影响力及品牌效益,尽管双方在市场方面确有互补效果,然却忽略了双方在核心技术上均落后的事实,内部资源整合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难题,合并成效远不如预期,不仅造成大幅亏损,连一手打造TCL手机王国的万明坚都不得不因此离职。 波导的运营状况虽较为稳健,但其手机销售额也下滑达22%,市场占有率更跌破10%。国内市场排名第三的夏新手机销售额也下滑30%,净利更是下跌60%,受手机业务拖累,整体净利衰退高达97%。 我国台湾业内人士对此评价道:内地手机厂商节节败退,TCL与阿尔卡特结合失利的情况说明,内地厂商尽管拥有市场操作优势,但仍不可缺乏技术能力、产品线完整度、品牌形象及维修服务等环节,贴牌生产这种“速成班”只能短线获利,无法让自己跻身常胜军之列。 此外,要放眼国际市场,并购并不见得是最佳的方式,目前波导在内地手机出口中排在第一,2004年售往海外的手机达300万支,占内地手机出口量的60%,比TCL多出5倍,这就是最佳例证。近来盛传西门子有意出售手机部门,其合作伙伴波导也是呼声很高的候选人,不过,有了TCL与阿尔卡特的前车之鉴,或许波导在做出决定时会更加谨慎。 |